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知识获得,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了学生缺失关心。这种关心的缺失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关心,使学生能够在充满关心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师生交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一种育人活动.诺丁斯关心理论强调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关心关系,这是师生交往的内在需要.当前师生交往中关心严重缺失,学校对关心关系的认可度低,教师对关心关系存在误读,学生对教师的关心反馈不积极.因此,应该关心教师需要,营造关心的氛围,加强理论学习,树立关心的交往观,组织学生参与关心实践,建构关心型师生交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广东小悦悦之死"这一热点案例和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反思当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呼唤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4.
诺丁斯关心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评价体制、师生交往、德育目标、大学生品德现状中都存在着关心的缺失。诺丁斯的关心理论为我国高校德育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借鉴其理论,关注学生的个人成长,把关心纳入德育内容,注重道德情感的激发,提高教师的关心素养,营造关心型文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健全人格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加强 《教育探索》2007,(10):124-125
一、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健全人格缺失的表现 1.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严重 弱势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学生吃不得苦,受不了委屈和挫折;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甚至不懂得关心和体谅自己的父母;团队精神缺乏,功利思想明显,贪图玩乐享受.  相似文献   

6.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是应关心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生,纵观当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文关怀精神缺失——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自我需要缺失。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机制更能彰显高校以学生为本,更能体现大学教育的崇高、独立、自由与开放的精神。为此,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人文关怀模式,以实现更好更满意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由于独立性不强、文化底蕴薄弱、发展成就不突出等原因,独立学院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普遍缺失。加强独立学院办学体制改革,加大对改善独立学院办学条件的投入,积极推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关心独立学院的学生健康发展是培养独立学院学生学校归属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过分强调升学的需要,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剥离开来,学生被淹没在题海中,沦为考试机器,致使他们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缺少精神和信仰,没有激情和乐趣,出现厌学和逃学,学校教育中的人精神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9.
"关心"品质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养。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关心"的理解却存在种种误区,主要表明为忽视"他者"需求的关心、"唯他"指向的关心、"唯分数"指向的关心。"他者"伦理维度的缺失是教师对"关心"理解偏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围绕教师关心品质中"他者意识"、"他者责任"、"互动共在"等核心要素,应关注基于反思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基于关系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关心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对问题学生造成的影响,家庭是对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父母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一定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多一些关心与爱护,同时也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做到松弛有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