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丹  汤燕红 《兰台世界》2017,(13):44-46
民间收藏是国家文物、档案收藏的重要补充。但因民间收藏者在管理软硬件设施方面的缺陷和管理理念上的缺失,导致档案资料在收藏过程中遭受到诸如虫蛀、磨损、氧化、受潮、发霉等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家应该加强相关的立法和监督,积极探索档案、文物收藏、保护的新模式,同时,民间收藏者更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肩负起文化保护者和传承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阐述档案与民间收藏在概念及含义、外延、价值、属性、功能、作用以及相互转化的关系,揭示二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档案部门立足档案、整合民间收藏,为社会提供宣传与服务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民间收藏档案,顾名思义,是指民间平头百姓收藏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一定价值、并具有档案内涵特征的各种原始记录材料.……  相似文献   

4.
国泰民亦雅,盛世兴收藏.民间收藏的火热,对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档案管理存在着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何化解这一矛盾,促进民间收藏和档案工作的繁荣,这是档案界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民间收藏热方兴未艾,它标志着我国人民已从单一的物质消费,转而追求多层次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这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掘和现代文明的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从社会的各个阶层涌现出来的民间收藏家,被人们誉为“收藏历史的人”,研究和引导他们的收藏(档案)意识,将为后代留下更多具有档案价值的民族文化精品。——编者  相似文献   

6.
论国家档案资源的内涵及其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国家档案资源理论在国家档案全宗理论基础上发展的历史轨迹,认为国家档案资源理论是对国家档案全宗理论的继承、扬弃和超越,进而界定了国家档案资源是指一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的集成。从档案资源存藏及分布的维度,提出国家档案资源构成为档案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社会其他机构收藏的档案资源、民间收藏的档案资源、流失海外的档案资源、口述档案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收藏文化和媒体传播
  我国的收藏传统起源很早,根据有关记载,商周时期的人民就有了收藏艺术的爱好,但是此时的收藏属于官方收藏,主要有王室、宗庙、官府档案机构等主持的收藏,收藏的物品主要是涉及权力、财富、神圣等方面的象征物品。金石学兴起以后,收藏主体有了新的变化,从王室、宗庙等官方机构拓展为民间收藏,逐渐有个人、研究者等加入。收藏的物品由钟鼎宝玉拓展为金石简牍等,因此收藏动机也有了转变,除了象征权力、个人爱好及追求以外,学习文化需求也成为收藏的一大动机。古代收藏文化的转变,对促进古物的保护、研究、鉴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文献收藏的历史源远流长。殷墟大量甲骨档案的科学发掘结果和史书中“龟策蔽则埋之”等记载证明,至晚在商代就有了收藏文献的具体措施。到秦汉时期,文献的收藏于公而言已是定制,于私而言也渐成习惯。此期政府与民间的共同努力, 不仅使大量文献得以传世,更催生了我国封建社会“国学”的基础——文献学。  相似文献   

9.
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在改善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环境、构建信任体系、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研究首先以广东省江门、潮州、汕头、梅州等侨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民间收藏机构为调研对象,结合《侨批档案图鉴》《侨批故事》《中国抗战期间的侨批邮史》等侨批档案资料,广泛收集侨批档案诚信文化案例,并从个人、行业和国家等维度探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价值内涵;其次,从家庭、社会和政府层面分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特点;最后从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培育和基于新技术与平台的诚信文化传播等维度,探讨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赫兹伯格染色法分析邯郸学院收藏的太行山文书的材质。分析结果表明,此批文书档案的材质组成包括韧皮纤维、稻草纤维、竹纤维和木材纤维等,部分文书档案的材质由两种及以上纤维组成。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民间文书倾向于选择中国传统的麻纸和皮纸等韧皮纤维纸,官方文书在选纸上受造纸行业发展趋势影响较大。上述发现有助于扩展明清时期造纸史研究,同时为民间文书档案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