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怎样才能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呢?我认为,在讲课时,必须废除注入式,改变串讲法,着重在“引”字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即:题目的含义是什么?属于何种体裁?如教《劝学》时,我引导学生理解,劝者,勉也。劝学即勉励人们和鼓励人们学习。属于议论文。并指出上古的“劝”字多用于积极的鼓励,而不用于消极的劝阻和规劝。又如教《出师表》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弄清“出师”即出兵,“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的作用是“陈  相似文献   

2.
《劝学》劝学《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孔颖达疏:“劝学,劝民学问也。”意思就是劝勉人们学习问难。《说文》:“劝,勉也。”“勉,强也。”“劝”和“勉”都从“力”,所以段玉裁注“凡言勉者,皆相迫之意”,可见劝还带有一定的强迫性。不过,段又引《广韵》:“奖,勉也”并在注中按:“勉之而悦从亦曰‘劝’。”既有劝,又有勉,这该是“劝”的本义,对此教材宜作题注以使学生全面理解。“劝学”作为篇名影响深广。白居易、王安石均作过《劝学文》、司马光还写过《劝学  相似文献   

3.
借助同学们熟悉的成语,通过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可以帮助大家形象地掌握古汉语知识。下面就以某些成语为例来谈谈汉语中一些字词古今词义的差异。一、古今词义变化显著的。如“楚楚可怜”的“可怜”,它保留着“可爱”的古义,不能理解为今义“值得怜悯”。又如“何去何从”,这里的“去”就保留了它的古义,指“离开”、“背离”。“走马观花”是说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这里的“走”不能理解为今义“行走”,它保留着其“跑”的古义。二、古今词义变化细微的。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里的“勤”是指“劳”,不是“勤快”之义…  相似文献   

4.
“劝”、“勉”意思非常相近,都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其差别是:“劝”的反义词是“惩”、“沮”、“戒”,作及物动词时,表示积极鼓励别人做好事。如《左传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劝有功也。”“劝有功”就是鼓励有功者更加努力。《鞌之战》:“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劝事君者”就是激励事奉君主的人更加尽心尽力。又如《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既称事,所以劝百  相似文献   

5.
辨析文言文古今词义是理解文言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白话文,词义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汉语中最基本的词汇,如“人、中、山、水、手”等没有发生变化外,其它的词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果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而用现代词义去读古代文言文,就很难读懂,甚至出现笑话。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的“去”即此意,而现代的“去”则是“到某地”的意思,古今词义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用现代词义去理解,  相似文献   

6.
辨析文言文古今词义是理解文言词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古代文言文发展到现代白话文,词义变化是非常大的。除了汉语中最基本的词汇,如“人、中、山、水、手”等没有发生变化外,其它的词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如果不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而用现代词义去读古代文言文,就很难读懂,甚至出现笑话。例如“去”,古代是“离开”的意思,《岳阳楼记》中的“去国怀乡”的“去”即此意,而现代的“去”则是“到某地”的意思,古今词义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用现代词义去理解,“去国怀乡”则成了“到国都去,怀念家乡”这样就闹出笑话了。那么如何辨析文言文…  相似文献   

7.
(一)古今词义的变化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它有继承稳固的一面,又有发展变化的一面。例如天、地、人、手、牛、马等,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使用着、意义没有大的变化。另外有许多词,古代用它,现存也用它,意义却发生了变化。其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三种:一是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后来成了河流的泛称。二是词义缩小,如“瓦”,古义是“土器已烧之名”,现在则专指砖瓦的瓦了。三是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却指鼻涕了。  相似文献   

8.
林旭刚 《学语文》2004,(6):29-29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部分是节选自《后汉书·孟尝传》的一段文章,试题考查内容包括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用法 ,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对文言语句的翻译。以下就结合今年的高考试题谈谈文言文阅读复习时应注意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的用法高考《考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于实词 ,应注意古今词义不同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古今词义变化的情况有五种 :〔1〕词义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 ,现在泛指所有的江河。〔2〕词义缩小。如“妻子”…  相似文献   

9.
正确地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的含义,是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一些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以词的含义去理解古义,这就会闹出笑话。要注意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1.词义的缩小。就是古义反映事物的范围大,而今义反映的事物范围变小。如:①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妻子",古义指"妻子儿女"。而今义指"男子的配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有大量的词,古今字形相同,可是含义和用法却存在很大差异。如果按今义去理解古义,就会出现误译,请看下面的例子:1.“睡到四更,同店的人都未起,··薛霸起来烧了面汤,安排打火做饭吃。”———施耐庵《水浒传》“面”在古汉语中即“脸”,这里是名词做动词“洗脸”,“汤”即“热水”,此处“面汤”则是“洗脸热水”的意思,而不可按现代汉语的意思将“面汤”译作“加佐料带汤的面条”。2.“··孙子膑脚于魏”———《韩非子·难言》“膑”,是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一种刑法,“脚”在古…  相似文献   

11.
理解诗意,必须从疏通文字入手。我国的汉字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词义在不断变化,存在着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例如:《暮江吟》一诗中的“可怜”一词,古义是“可爱”;《山行》诗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一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的词义,有的古今相同,有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词义范围缩小的,词义范围扩大的,词义完全转移的几种情况。据此将初中文言文教材中古今词义容易混淆的一些词按统编教材顺序摘录出来,举例(也录用部分高中教材的例句)简析。(1)汤,热水:“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译文:等到了中午,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又:“媵人持汤沃灌” (《送东阳马生序》)义同上。  相似文献   

13.
《孙权劝学》见于司马光主编之《资治通鉴》卷66;为汉献帝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中的一件小事。全文仅119字(不含标点符号),分为两层意思。第一层,从“初”起,到“蒙乃始就学”。写孙权与其劝学对象吕蒙的一节谈话。谈话的过程是一场思想交锋的过程。孙权“劝”,吕蒙“辞”;孙权再“劝”,吕蒙“始学”有点反复,显得曲曲折折,说服工作即使是小事,也不容易一下子做通、做好。第二层即余下部分,是鲁肃与吕蒙的一次谈话。鲁肃先是“大惊”,后为“结友”;吕蒙则是自诩,欣喜之情溢出言外,证明了他“学”的结果,“学”的成功。两层意思,貌似分离,各不相  相似文献   

14.
释“成功”     
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乐羊子妻》“捐失成功”下注:“意思是失去成功的机会。”此注未明“成功”古今异同,增字(“机会”)为训,失之。先秦古籍,“成功”用例不多,注家也很少明析。辞书或不收(如“辞海”),或虽收而语焉不详(如“辞源”)。而秦汉以来的文献,“成功”用例渐增,且与今语“成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而有必要弄清“成功”的古义及其与今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积累、梳理探究”学习任务群的学习目标是能梳理文言词语在不同上下文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汉语词义的异同,既能沟通古今词义的发展关系,又要避免用现代意义理解古义,做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准确理解。这一目标和内容在高考试卷中主要体现为文言翻译。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古今词义对照教学法古今词义对照教学法,是指在进行汉语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某一词(或语素)的意义,将该词(或语素)的文言词义和现代语素义结合起来进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这种方法。先举特级教师刘大勇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的两个例子: ①“惊涛拍岸”句:“惊”当什么讲呢?“惊”是“震动”的意思。如成语“惊心动魄”,就是震动了心,震动了魄;“惊天动地”,就是震动了天,震动了地。再如我们说“一声惊雷”,“惊  相似文献   

17.
(一)意思理解一、指出下列成语出自何篇,原义何在,意思有无变化。 1、三顾茅庐 2、不耻下问 3、世外桃源 4、水落石出 5、妄自菲薄 6、一鼓作气〔说明〕有些成语,古今义同(如“不耻相师”),有些古今义全然不同(如“钩心斗角”),有些感情色彩有变化(如“踌躇满志”)。有些成语,直述其字面意思即是其解释,而有些成语,意思有引申,有的有了比喻义(如“一鼓作气”),有的有了形容义(如“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中有不少词的意义,从古至今是有发展变化的。同一个词,古义和今义有或多或少的差别。如果依照现代汉语来理解,就会陷于谬误。特别是那些古今词义已发生了变化的常见词,容易忽略过去,容易弄错。如: 穷现代汉语里的“穷”是指“贫困”,而在文言文中是指“不得志”或“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一要想尽目力而向远看,再上一层楼吧。回现代汉语里的“回”是指“返回”,而在文言文中是指“拐弯”。“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青绿色的水向东流到这儿拐弯儿了。江现代汉语里的“江”泛指一切江,古人所谓的“江”,专指“长江”。“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楚国有个过长江的人。  相似文献   

19.
古今义浅说     
训诂学是以语义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解释字义或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而作为语义基本单位的词义是纷繁复杂的。大量的词义随着时代的推进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在对字词进行训诂时,有必要辨析古今词义。笔者在此试图以古义与今义为研究对象,说明古义与今义的含义,探讨古今义的差异,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自《左传》,题目是后人加的。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以下几点。 1.古今异义的词 本文出现了诸如“牺牲、可以、狱”此类古今不同意义的词。翻译时,必需根据原文内容运用其特定含义(古义)对译;切忌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牵强附会地予以解释,以免错译或闹出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