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内巧 《现代语文》2006,(2):108-108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选编了王安石脍炙人口的作品《泊船瓜洲》。《泊船瓜洲》被千古传诵,其中的“绿”字功不可没。 据传,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绿”字成了锤词炼句的典范,也被称为全诗的“诗眼”。  相似文献   

3.
师:《泊船瓜洲》诗中有这样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诗。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因为一个字选得是否恰当往往会影响整首诗的成功与否。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北宋诗人王安石在作诗过程中曾经改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请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  相似文献   

4.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辞官回家的路上,隔江相望瓜洲,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  相似文献   

5.
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主要内容 :敢于怀疑 ,勇于探索师 :古人说 :“疑似之迹 ,不可不察。”“于无疑处有疑 ,方是进矣。”对一些问题 ,我们要善于质疑 ,敢于提出疑问。我先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是谁的诗句 ?生 :王安石。 (学生齐声回答 )师 :哪位同学来完整地背诵这首诗 ?生 :京口瓜洲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师 :这是王安石当时身在瓜洲 ,想念南京写下的一首诗。历来大家对这个“绿”字都是赞不绝口。据说 ,王安石曾用过“到、过、入、满” ,经过一番推敲 ,最后才…  相似文献   

6.
查清人厉鹗《宋诗纪事》卷15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并引宋人洪迈《容斋续笔》卷8“诗词改字”条下所录王安石《泊船瓜洲》诗的改字情况:“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自古以来,这条笔记成为王安石作诗精于炼字的范例。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又”字,最早应为“自”。  相似文献   

7.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8.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首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以前我教这首诗,只是认为它是一首纯  相似文献   

10.
正《泊船瓜洲》系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一首七绝:"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宋诗鉴赏辞典》如是赏析该诗:"‘春风’一词,既是写实,又有政治寓意。……他希望凭借这股温暖的春风,驱散政治上的寒流,开创变法的新局面。"原本是一首思恋家园的乡愁诗,为何被当作政治抒情诗来解读?诚然,"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是否著一"绿"字,便春风浩荡,明月高悬?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文章的传统经验。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将《泊船瓜洲》一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先后改为“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定为“绿”字,被传为修  相似文献   

12.
【案例】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现在正泊船于瓜洲,遥望着烟波浩淼的长江,欣赏着明媚的大好春光,请想一想:除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你还会用哪个字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所见呢?  相似文献   

13.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历来被认为是炼词造句的典范,特别是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其实在这句诗里不仅仅是这个"绿"字用得好,还有一个也用得十分恰到好处的"又"字,通过这个"又"字,使全诗上下联  相似文献   

14.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因其经典,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传统诗篇。然而,大多教师对其诗歌的理解总是浅尝辄止,而文学鉴赏讲求“知人论世”,即通常情况下,要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者思想上来解析文学作品所包涵的意蕴。笔者不避浅陋,尝试解读这首绝句。  相似文献   

15.
[案例]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诗人王安石,现在正泊船于瓜洲,遥望着烟波浩淼的长江,欣赏着明媚的大好春光,请想一想:除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你还会用哪个字来形容自己此时的所见呢?(学生入境沉思,不一会儿,大家纷纷举手。)生:我会用“思”字,“春风又思江南岸”。因为春风有情,也会像我一样思念家乡,盼望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多么富有人性化的理解与想象)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名满天下。“绿”字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炼字的典范。据南宋洪迈《容斋续笔》记载,“绿”字是改了十几次才选定的。但选定“绿”字时,王安石自己得意吗?  相似文献   

17.
泊船瓜洲     
王钢 《作文》2022,(38):46-47
<正>本期主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查一查王安石的资料,你会发现他的头衔很多: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他的一生是波澜起伏、丰富多彩的。不过,对于要写本篇练笔的我们来说,即使“乱花渐欲迷人眼”,也要选择与《泊船瓜洲》有关的内容来做参考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安石改诗     
北宋诗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船泊瓜州》的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里所说的"京口",指长江南岸的镇江;"瓜洲",在长江北岸,与京口相对;"一水",指长江。王安石住在金陵(南京)钟山,这首诗表现了他对钟山的怀念。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就表达了他的这一想法。  相似文献   

19.
《泊船瓜洲》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传世名篇。全诗共四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文字浅显易晓,但诗中所深蕴的思想感情可能不易为人理解。比如诗的末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教参》上这样写:“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这句的意思是,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去呢?也就是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相似文献   

20.
古诗中的名词、形容词等出于平仄、对仗、声律的要求和表现高度艺术效果的需要,往往活用。兹以小学语文教材中选辑的古诗为例,试作简要说明。 (一)形容词用如动词。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送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形容词“绿”除受副词“又”的修饰之外,还带有宾语“江南岸”。此处应训释为“使江南岸绿”。形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