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山水大师龚贤以其前无古人的绘画之风在中国山水画大师之中占有一席之位。龚贤自成一派的山水画风格,其开创的积墨笔法造就了其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以龚贤的山水画成就为引,以期后世之人能学习龚贤独特的艺术笔法和求新求真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石露 《大观周刊》2012,(47):54-54
作为初学山水画者,据我所知和理解的来浅析龚贤的《课徒画稿》。提到龚贤,我们就会想起他在山水画中所用的积墨法,他强化积墨与画面的静谧气氛的表现。尤其是他的《山水画课徒稿》图文并茂,为我们后来习画者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范本。本文主要是从曾经临摹过的龚贤《课徒画稿》的树木法浅析其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坛上卓有成就的画家龚贤,是"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种新的绘画艺术形式。因此,本文将针对龚贤的山水画进行较为深入的探寻。  相似文献   

4.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的山水画家,其绘画风格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清韵浑厚"与"超然意蕴"之美。他注重以山石、树丛、苔藓、云雾、沟壑等为主要表现对象,在技法上具备了"黑、厚、润、实"的独特艺术风格。他善于采纳前人各家用笔所长,为我所用,对各种树体画法与山石丘壑表现都有开拓性的成就,其独特技艺皴法成为其绘画艺术的主要风貌。尤其是在山水画的探索中,龚氏独有的艺术皴法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技法,因为他的皴法具有鲜明的个性艺术风彩,其最大的审美特征就是画面中点线应用的温润、圆浑、厚重、透明,使山水画艺术表现极具立体感,这是龚贤对自然山水长期观察体验的结果。龚贤一生期望生活平淡疏放,简洁朴拙。闲情逸致是其精神家园,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社会与尘世之外的审美心境,其艺术的表现与探研都给后人带来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龚贤作为明末清初“金陵八家”的代表人物,关于他是否属于“金陵八家”的争论,已不是影响他成为一代宗师的因素。他深受文人画思想的影响,是其早期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师承,也是他创作的根基。但他又能够摆脱文人画的思想束缚,上追五代北宋山水画之意境、笔墨技法及注重深入自然观察写生的传统,将元画意趣和宋画理学融会贯通,创作出了浑沦雄厚、幽邃苍润的绘画作品。完成了从“白龚”到“灰龚”再到“黑龚”的风格转变。他是站在整个山水画艺术发展的高度,既有对南派艺术的学习,又有北派艺术的影响,继往开来,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刘维尚  贾丽 《兰台世界》2013,(30):157-158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达到顶峰,涌现出一大批山水画大师,同时无数笔法精妙的山水画流传于后世。本文从探讨古代山水画中题款的美术性出发,首先介绍山水画题款的含义与分类,然后介绍它的应用,再分析山水画中题款美术性。  相似文献   

8.
刘维尚  贾丽 《兰台世界》2013,(10):157-158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艺术达到顶峰,涌现出一大批山水画大师,同时无数笔法精妙的山水画流传于后世.本文从探讨古代山水画中题款的美术性出发,首先介绍山水画题款的含义与分类,然后介绍它的应用,再分析山水画中题款美和性.  相似文献   

9.
杜珂 《大观周刊》2011,(33):73-73
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孕育而独立成型,并且在山水画理论方面越上一个新的平台,给予山水画发展强劲的动力。虽然这一时期还出了开创阶段,许多技术性和具体空间认识还有待丰富和提高,但是山水画在貌似幼稚和沉寂的同时,积聚着协同人生理想和审美新需求的能量,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发展势头。进入隋唐后,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开始在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从事山水画的画家,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有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李思训、吴道子、王维等人,开创了山水画的诸多格法。  相似文献   

10.
董其昌传世的《集古树石画稿》是他绘画理论与实践的具体体现,从画稿的内容可以寻绎董其昌绘画思想与笔墨实践的源流,画稿的集古的形式则对清代以后以画谱形式流行的绘画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龚贤的绘画思想与实践深受董其昌影响,其用于绘画教学的《课徒画稿》,无论内容、形式还是画学思想,都与董其昌的《集古树石画稿》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厘清董其昌绘画艺术的成长历程、创作方法,以及龚贤学习、模仿董其昌的具体方式与方法,对今天的传统绘画教学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西莲 《大观周刊》2012,(30):30-30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它不但在笔墨的运用上独具特色,在置陈布势上也有很大的“玄机”。正如王原祁所说,“画中有龙脉开合”。我们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仅仅是看它的笔墨、构图,更需要仔细推敲它局部的巧妙设置。例如房子与树、树与山,树与舟之间的遮挡,正所谓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这些“隐藏”在画面中的规律,给一幅山水画制造了“矛盾”,但这矛盾又是对立与统一的。这矛盾的存在,让画面动静结合,十分和谐,符合中国的传统哲学。我们可以从山水画的遮挡、山水画中的“藏”“露”,中国的诗歌与山水画去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巧藏”与“妙露”。  相似文献   

12.
王蒙作为元代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取得了重大艺术成就。他的隐居山水画的审美意境,可谓独树一帜。无论是画面内容、构图,还是笔法,我们都能感受到王蒙隐居山水画蕴藏的深邃苍茫之美。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我国山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这些画家不仅继承了先人的优秀传统,还不断推陈出新,把中国山水画绘画风格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范宽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画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范宽所作之画,气势逼人,笔墨雄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其中,王蒙结合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开创了密体山水新格,从而为中国山水画再添独具特色的形式美、结构美。  相似文献   

15.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是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杰出代表。其中,王蒙结合元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开创了密体山水新格,从而为中国山水画再添独具特色的形式美、结构美。  相似文献   

16.
郭熙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面,璀璨于山水画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对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也有着如泰斗一般的地位.他大多以北方的山水为创作对象,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表现出了旗帜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山间四季景色,为读者传达出特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内涵.郭熙在山水画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打破了传统山水所创作的手法,已经不再局限于隐居山林而是提倡游历名山名景,刷新了中国山山水水绘画的又一个记录.而且他的山水画创作技法和系统理论知识都在中国山水画史上鹤立鸡群,超凡脱俗,然而郭熙的作品能保持自己独特之艺术风格,与他个人经历是密不可分的,为了能够客观的分析评价郭熙的山水画艺术特点,就必须对郭熙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了解郭熙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才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其山水画的艺术之美.本文主要从郭熙的绘画艺术特色出发来分析他的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山水画出现于隋,萌芽于唐,成熟于宋.北宋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提出,使题画诗迅速发展,潇湘山水画已出现于题画诗中.北宋山水画深受五代影响,潇湘山水已成为山水画创作的一支.米氏父子没有采用前人陈陈相因的山水画程式,而以书入画,创造"米点皴",米氏云山正是其文人心境的表达.本文从米友仁传世作品《潇湘奇观图》出发,以米氏云山为出发点,在充分肯定米友仁绘画成就的基础上,探究其笔墨意趣与文人情致.  相似文献   

18.
王濂 《新闻世界》2009,(11):158-159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山水画创作中特殊的心与物的结合。山水画意韵的形成,是画家集山川景象之精粹,融个人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的艺术提炼、加工,最终达到景中有我,情景交融。画中的一笔一画,既是客观形象的表现,又是个人感情的抒发。  相似文献   

19.
陈菁菁 《兰台世界》2012,(30):70-71
元代是一个山水画名家辈出的时代,“繁体”山水画创始人王蒙以其精到的艺术技巧及繁密的描绘方式所形成的个性化笔墨程式,称雄于元季画坛,对“元画”时代风貌的创造、中国山水画的沿革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秦涑洁 《今传媒》2016,(3):135-136
在山水画的发展中,王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运用多种皴法展现个人风貌,对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伟大贡献,但又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使人们无法领悟到其山水画中的某些审美价值.基于中西艺术的发展规律具有相通性,本文将尝试运用风格学说对王蒙山水画进行分析,挖掘出其山水画中绘画元素所呈现出的特殊审美价值,探究点面相融所创造出的独特山水韵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