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07年耶律阿保机代遥辇氏为契丹主,并八部为一国,916年称帝(即辽太祖),国号契丹。两年后建都皇都(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波罗城),938年改国号为辽,以皇都为上京。983年辽圣宗复国号为契丹,1066年兴宗复称辽.至1125年天祚帝为金兵所擒,辽亡。  相似文献   

2.
这是个比甲骨文更难破译的“世界之谜”;这些古老的“契丹小字”中保存着许多极珍贵的历史资料,解读了它,就能把人带入一个神奇世界…… 大辽兴起,契丹小宇横空问世 据史料记载,契丹族是东胡鲜卑族的一个分支,原游牧于辽河上游,曾臣属于突厥和回鹘。他们以聚族分部的形式,过着“随水草、就畋猎、仰(氵重)酪、车帐为家”的游牧生活。唐朝末年,契丹势力不断扩大,不少中原人来其境内,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使契丹人逐步掌握了种植庄稼、编织、冶铁、煮盐和建筑房屋、城郭等技术,开始有了农耕和定居生活。  相似文献   

3.
契丹语言文字研究是阿尔泰语言学、契丹史和辽史的一项重要课题,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学者在契丹小字释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契丹文字研究一直长盛不衰。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契丹小字的成功解读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进展,另一方面则得益于近20年来契丹文字石刻资料的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4.
猎犬是契丹人狩猎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追逐野兽,不获不归。契丹猎犬很有特性,且形体细长,契丹人对猎犬的驯养方法独特,造就了诸多契丹名犬,对契丹人狩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5.
夏宇旭 《兰台世界》2013,(12):1-1,4
猎犬是契丹人狩猎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追逐野兽,不获不归.契丹猎犬很有特性,且形体细长,契丹人对猎犬的驯养方法独特,造就了诸多契丹名犬,对契丹人狩猎帮助很大.  相似文献   

6.
契丹之称,最早始于《魏书·契丹传》。唐天复三年(903)耶律阿保机被拜为于越,掌握部落的所有军政大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了契丹王朝,后改称辽,从此开始契丹族庞大帝国的统治历史。在契丹民族的历史上对古城沈州建立做出贡献的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和辽太宗耶律德光。首先,辽太祖是沈州古城建造的奠基人。建私城是契丹民族的特有社会现象,在契丹没有建国之前,契丹人通过战争掠取私奴和关内流人的投附,在他们统治的区域内让私奴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形成村落,聚村为城,这些地区便成为了契丹贵族的私城,称为头下城,是军城,这样每个城都属于某个…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辽代契丹境内的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总结了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契丹文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人们研究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方东杰  曲赫 《兰台世界》2013,(11):116-117
文章介绍了辽代契丹境内的语言和文字使用情况,总结了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分析了契丹文消亡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人们研究辽代契丹境内语言和文字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10.
蒋诏宇 《兰台世界》2014,(10):101-102
契丹民族统一北方草原建立辽王朝之后,曾经发展、活跃于北方地区四百余年,历史变迁中契丹人在保留着自己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各种优秀文化与先进技术,使契丹民族得以不断强大。  相似文献   

11.
在契丹辽王朝的政治生活中活跃着一支重要的汉官队伍,其中辽初的汉官群体尤具特色。这群在特定历史时期投身于契丹统治集团的汉官,其身份背景及仕宦历程有着鲜明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契丹辽朝建立之初的政权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契丹民族对其先源民族宗教信仰的承袭情况、契丹民族萨满教信仰的表现和萨满教信仰对契丹民族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古代契丹民族的萨满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3.
对于契丹射柳习俗的起源,学术界大体有两种观点,即外来说和巫术说。当然这些观点有其可取之处,然而撩开历史迷雾可以发现,契丹射柳习俗源自于契丹民族原始巫术,旨在控制雨水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4.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辽政权瓦解后,绝大多数契丹人被纳入金朝统治之下,有的学者认为当时大约有150万契丹族人口留在金朝。这些曾为统治民族的辽朝遗民在金代历史舞台上十分活跃,特别是他们对西辽的投奔,成为金朝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一直是金朝统治契丹人的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并对金朝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博物馆》2009,(3):46-46
2002年6月10日至10月10日,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主办的“契丹王朝——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华展”,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展览设计者在对内蒙古自治区丰富的文物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后,没有采用以往常见的“草原文化”主题,而是将视线集中在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之上,以契丹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线索,  相似文献   

17.
阜新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内容丰富。阜新之名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取“山阜日新”成语中的二字而得名。现有查海遗址,以其8000年的久远年代,堪称“中华第一村”,被考古学家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誉为“契丹摇篮”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以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相互融合为特色,  相似文献   

18.
契丹人受佛家思想影响较深,由辽人金后继续发扬辽朝笃信佛教的传统,契丹人对佛家思想的参悟,促进了佛教在金代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辽是一个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汇合使辽代契丹人的婚姻制度及由此而形成的家庭成员关系带有鲜明的时代、民族与地域特色。在汉族社会中,人们为了延续祖先香火,两性之间的婚配原则上都是以男性子孙继承宗庙而使血统不断。这种目的的婚姻在契丹社会中也是存在的。但契丹人的婚姻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自北魏太和三年(479)至阿骨打劝立金州(115)近七个世纪的时间里,契丹人在阜新地区繁衍、生息,并在这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文化,本文针对此方面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