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洪绶是中国人物画史上非常著名的画家,其人物画题材广泛,仕女、佛道、高士等无所不能;线条遒劲圆润,如行云流水,如春蚕吐丝,极具装饰感;人物形象怪诞奇骇、夸张奇曲、意趣高古。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从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岩画中的人物图像开始算起,中国人物画史到现在已经有一万余年的历史。人物画从萌芽经历发展、成熟阶段,涌现出许多伟大的画家。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张萱、周昉,李公麟,陈洪绶等等。纵观中国人物画发展历程,根据他们在每个历史阶段的风格面貌、时代特征,通过心理研究,分析画家,艺术作品、和欣赏者三者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物画与写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古代人物画欠发达,对西方写实造型观的吸纳成了现代中国人物画的突破口。尽管这次借鉴从一开始就在冲突与争论中展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写实造型法并没有将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带入歧途和毁灭;相反,在丰富人物画的表现形式、提高人物画的表现能力上,却显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为人物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可以说,当今中国画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写实人物画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小见大,拨动时代之弦;巧设冲突,彰显人性之美;平中见奇,勾勒军人之魂;细节传神,折射打赢之道。人物消息《藏族连长拉巴次仁3次人生跨越成就光荣梦想》,是一篇独辟蹊径写典型、文约事丰见精神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谢赫(459—532),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善作人物画、风俗画。著有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画品》(又称《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画品》开品画之先河,对绘画史学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奇"与"巧"辨析谢赫《画品》中气韵及在中国绘画史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波澜开合     
[例文] 波澜开合,如在江湖之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如兵家布阵,方以为正,又复是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而法度不可乱。  相似文献   

7.
编辑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者,源也,原也,本也,初也,恒也,浊也.道存于心,存于行,存于性.道,无形,乃有其大;无清,乃有其容;无味,乃有其馨;无语,乃有其声.盖天地间,万事万物皆有其道,百行百业皆有其本.夫编辑者,虽渺小如宇宙之微尘,不彰如山间之谿谷,然亦有其本,亦有其道焉.  相似文献   

8.
文贵奇,所谓“珍爱者必非常物”。然有奇在字句者,有奇在意思者,有奇在笔者,有奇在邱壑者,有奇在气者,有奇在神者。字句之奇,不足为奇;气奇则真奇矣;神奇则古来亦不多见。次第虽如此,然字句亦不可不奇,自是文家能事。扬子《太玄》、《法言》,昌黎甚好之,故昌黎文奇。奇气最难识;大约忽起忽落,其来无端,其去无迹。读古人文,于起灭  相似文献   

9.
常安 《档案管理》2005,(3):16-17
画中国人物画比画其他画种难,画现代人物画更难,而画好现代人物画尤其难。因此,起初一些画人物的画家后来更弦画山水、花鸟去了,只有少数“顽固”还坚守着人物画这块阵地。马国强便是其中固守阵地并卓有成就的一位。  相似文献   

10.
钱慧安是中国人物画发展进程中海派先驱的代表。在其创作生涯中,他传承了传统人物画的精髓,又进行了别具匠心的创新,在清末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凭借着对一些绘画评论家的漠视,创作了大量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更好地研究钱慧安的中国人物画,我们应该掌握当时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背景,剖析其作品的创作特征,进而弄清钱慧安的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虚谷的人物画由于被其花鸟画与山水画的艺术成就所掩盖,故学术界关注得比较少。其人物画绝大部分是肖像画,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虚谷继承了明代波臣派以及浙派人物画"轻勾淡写"的艺术技法与风格,又能化为己用,最终呈现出简练朴实、平淡清雅的艺术风格。其人物画可以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作品注重人物造型的刻画,画法严谨,细腻精致,人物面部有着明显的立体感与明暗效果;晚期作品削弱了这种立体感与明暗效果,用笔松动灵活,更加注重人物精神世界与情感思绪的表达。作品一般对人物的面部进行细腻精准的描绘,而身体、衣服则用简练的线条进行勾勒,这种鲜明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可读性与艺术性,也成为虚谷人物画创作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博物馆》2009,(3):108-108
2008年10月29日至2009年4月13日,吉林省博物院举办了“翰墨寄情——吉林省博物院藏近现代人物画展”,展出以齐白石、张大千、蒋兆和等13位画家力作55幅,代表了近现代人物画的独特时代艺术风格。虽各艺术风格取向各异,但总的发展方向都是共同的,即从传统自身寻求中国人物画变革之路,推进人物画不断向前发展,进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人物画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的人物画更是兴盛一时,优秀的人物画大家随之也多了起来,黄慎便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多次使用了“新闻”这个词。如第一回“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闻否?”“当下哄动街坊,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第二回写贾雨村在扬州奇遇冷子兴时,“雨村因问:‘近日都中可有新闻没有?’子兴道:‘倒没有什么新闻,倒是老先生你贵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异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贾宝玉等和李纨论诗时,李纨道:“原是  相似文献   

15.
《世界真奇妙》这本书,不仅仅内容奇,更奇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上。请看: 这本16开本96页的小册子,是书还是杂志呢?说它是书吧,封面上却印着如刊物期数的“第一集”。如果说一册书可以叫一集,则闻所未闻;更何况国家新闻出版署曾明文规定,不准以书代刊。说它是杂志吧,却没有刊号——既无登记号,又没有国内外代号。不伦不类。更奇的是,从头到尾看完了这本书,你不知道这奇书是谁写的,谁  相似文献   

16.
奇葩·奇芭错例: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朵奇芭。辨析:“奇芭”应为“奇葩”。“葩”(pā)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如“奇葩异草“。又常用于比喻义,喻指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芭”读bā,虽与“葩”字形相近,但却是指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现多组成“芭蕉”一词,是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或这种植物的果实。由此可见,例句中的“奇芭”应为“奇葩”。乞求·企求错例:翟某在法庭上痛哭流涕,苦苦企求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辨析:这里的“企求”应为“乞求”。“乞求”与“企求”读音相同且词义相近,但用法有所…  相似文献   

17.
杨雪 《大观周刊》2011,(30):10-10
中国工笔人物画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在唐代已达高峰,各体俱备,异彩纷呈,其后每况愈下,逐渐走入低谷。明清到近代,虽然优秀的工笔画家不断出现.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画坛的主流。建国以来,在中西绘画技法上打下坚实基础的徐悲鸿提倡把素描融入中国人物画学习.对中国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工笔人物画在长时间的休克中得到复苏和繁荣,从传统中吸收智慧,从现实生活中搜取素材.从国外绘画的精髓中汲取养分、为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新的道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工笔人物画进入繁荣时期.人物画创作风格面貌表现为题材和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艺术家自觉的艺术活动.更会促使某种创作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而不同群体对艺术创作方法的不同偏好导致艺术创作风格方法的多元.  相似文献   

18.
妙峰山风景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距市中心56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环境幽美、风光壮丽,以古刹、奇松、怪石而闻名。妙峰山始建于辽金时期,三座庙宇群(灵感宫,回香阁,玉皇顶)14座殿宇分别供奉着释、道、儒、民间等各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任伯年人物画的绘画题材、师法传承以及在"西风"影响下的融合吸收三个主要方面试论任伯年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擅长工笔人物画,他本人及其作品安身立命的基础在于艺术语言的表达。刘松年工笔人物画的几幅代表作用线条、造型、色彩等表达他特有的绘画艺术语言,既有传统本色,又极富创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