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墓室壁画是我国传统墓葬习俗之一,宋朝的墓室壁画在继承前代基础上从中原走向全国、从皇家普及至民间,其题材广泛、色彩丰富、工序纯熟,充分展现了宋朝绘画艺术家们的聪明才智与艺术天赋。  相似文献   

2.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作为汉代墓室壁画的集中代表,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汉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总 《山西档案》2013,(1):12-20
山西壁画声名远播,但是未有将墓室壁画与寺观壁画联系起来而议者。本文取山西壁画中水准最高的实例,括及墓室与佛道寺观,以期得山西壁画最高堂奥及民间工匠在技法工具等方面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思想理论渊源、技法传承脉络和美学价值三方面入手,对魏晋墓室壁画作了详尽的作品评析,阐明了魏晋墓室壁画特别是人物画创作对当代国画人物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蓓 《新闻爱好者》2010,(3):153-154
汉代是中国传统绘域艺术语言和样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汉代墓室壁画作为汉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时代特征。两汉大量墓室壁画材料,恰好填补了绘画史上唐宋以前绘画的缺失。墓室壁画,不仅可以补足画史的缺失.而且可以为传世绘画的研究提供参考。而地处中原腹地的古都洛阳,是两汉的陪都和都城。洛阳地区发现的汉代壁画墓占全国目前发现的壁画墓总数的40%。  相似文献   

6.
洛阳汉代墓室壁画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是汉代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在丧葬文化领域中的反映,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古代艺术珍品,今天依然有其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7.
咸阳唐代苏君墓自1963年发掘材料公布以来,对其墓主人学界多有考证,一般认为墓主人是唐赠幽州都督、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然从苏君墓的墓葬元素,如木门、壁画内容、天井个数、墓地位置等分析,发现其中尚有可疑之处。在初唐至盛唐时期甬道内设置木门的墓主人为李唐宗室或外戚,苏君墓墓道内的青龙白虎壁画亦见于同一时期的李唐宗室成员,加上该墓紧邻窦诞和襄阳公主合葬墓,综合已有研究,推测墓主更有可能为李唐姻亲,墓主人为南昌公主和驸马苏勖的可能性最大。苏君墓墓室内的殉葬器物多被扰乱和砸碎,且前室两侧设有小龛,墓底铺砖也被破坏殆尽,仅墓道内的壁画及前后两墓室穹顶所绘的天体图保存完整。苏君墓中这些不寻常的现象除早期盗墓和被水冲过等因素影响外,似是一种有意破坏的迹象,或因僭越制度而遭到毁弃。  相似文献   

8.
2005年,河南洛阳洛南新区发掘出唐代神龙二年(706年)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在墓道、过洞、天井壁上残存人物、动物形象的壁画,甬道及墓室壁画已脱落无存。墓主人唐氏为安国相王李旦的孺人,身份不同寻常。所以,该墓壁画能够反映出唐代高等级墓葬壁画的一些特点,如在墓道两侧绘以体形较大的龙虎形象;在过洞上方画出仿木结构的楼阁,以象征阳间宅第;在过洞、天井两壁绘制一系列的人物、动物形象,展现出当时的生活场景。这些壁画题材在同时代的关中地区唐代壁画墓中也有发现。由于唐氏墓墓主人身份的独特性,因而该墓壁画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壁画的线型与用笔、用墨与调色、造型与神态等方面。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唐氏墓壁画在唐代两京地区墓葬壁画中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营城于汉代壁画墓坐落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沙岗子村附近,因墓内有壁画而得名。1931年发掘,196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城子汉代壁画墓结构特殊,也是全国汉代墓中所罕见的。整个墓室……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7月,为配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在山西临汾汾西县郝家沟村北发掘了3座金代砖雕壁画墓。其中,M153是一座仿木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虽彩绘层保存较差,但墓室结构完整且特殊,雕刻内容丰富,出土瓷器特色鲜明,在晋南地区同时期墓葬中较为罕见。M2与M19是两座毗邻的家族墓,M19墓室大部被毁; M2是仿木构八边形叠涩顶单室砖墓,墓室虽经扰乱,但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妇人启门图较为生动。从墓葬形制、砖雕样式、壁画内容及出土瓷器分析,这批墓葬年代为金代,为进一步探讨山西地区金墓区域面貌和葬制传统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2003年5月,毛乌素沙漠南缘一座古墓的开启,向世人展示了举世稀有的汉代壁画精品,也展现着两千年前汉民族的无何有之乡,漫漶着他们沉于现世之余追求理想的精神之旅:日常生活和现世功业之余,是凡身背后的仙境和笼罩大地的星际天宇。“这绝对是国宝级文物”我们匆匆下到墓室内,在手电筒的微弱灯光里是满室的色影变幻,具体而微者更是美轮美奂。“这绝对是国宝级的文物,全国范围内也十分稀有。”和记者一同站在距地表达七米的墓室内,陕西考古所研究员尹申平不禁由衷地感叹:“这种壁画墓全国也就二十多座,这些壁画受损真是太可惜了!”壁画墓位于陕…  相似文献   

12.
1952年,望都一号汉墓前室和甬道壁面上发现有较为完好的壁画和榜题,该墓壁画布局严谨有序,体现出设计者独特的理念和多方面的考虑。根据内容和位置,大致可以将壁画分为属吏、祥瑞、仙界三类。属吏图像分为五组,按照地位、亲疏和职责有序排列,既反映了汉代郡国行政架构,又昭示出墓主位至三公的显赫地位,还隐晦地展现了墓主的勤勉工作和人们对他的爱戴。祥瑞图像借上天的名义褒奖墓主的德行、墓主妻子的哀思、宾客的虔诚,尤其注重表彰墓主后人的孝心,实际上是生者意愿的集中体现。仙界图像除了表现出汉代社会较为主流的升仙企盼外,还与勉劳谢吏、白事吏共同构成一个显示墓主存在的特殊空间,与这一时期出现的其他墓主画像有异曲同工之处。总体来看,这三种题材根据东汉的宇宙观念、墓室的不同功能被布置在不同的壁面上,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墓室世界。  相似文献   

13.
猎鹰屡屡记录在隋唐的历史文献里,也作为绘画艺术保留在墓葬壁画中。承载着真实社会信息的壁画显然比简单的史书记载更具有价值,猎鹰并不是冷僻的题材,而是与古代贵族生活紧密相连。唐代不仅出现了胡人托举猎鹰的壁画,而且墓室里骑马狩猎俑中还有手持鹞隼者,生动描绘了当时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贵族追求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唐代诗人创造了大量描述猎鹰的诗歌,鹰激活了他们的艺术灵感,也是北方草原民族的习俗表现。唐墓壁画中的猎鹰不仅贴近墓主人的生活实际,而且反映了他们从生到死的喜好需求,特别是胡人猎师手擎猎鹰的展示,无疑是研究当时胡汉社会风尚习染一个很好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14.
在汉水中上游地区南朝系大型砖室墓及河北、山西出土的东魏、北齐大型砖砌单室壁画墓的墓室中,出土一种戴尖角帽的胡人画像砖或俑。现有证据表明此类文物在墓室中的含义,与古时方相氏于大丧时开路驱邪镇墓的作用有关。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腊日村人戴胡头逐疫的记载,可知用胡人代替方相氏为南朝荆楚风俗。在1957年出土的河南邓县学庄南朝系画像砖墓中,胡人画像砖与墓室仪仗画像砖、仪仗俑,共同构成一个墓葬卤簿体系。此类墓葬卤簿体系形成于以襄阳为中心的汉水中上游地区南朝系墓葬中。已公布的材料中,以邓县学庄画像砖墓的卤簿体系较典型,它对东魏、北齐大型砖砌单室壁画墓中墓道仪仗壁画与墓室仪仗俑共同组成的卤簿体系,产生了影响。襄阳之所以产生此类墓葬卤簿体系并向北朝传播,可能与其在南朝特别是萧梁时期成为一大政治文化中心有关。  相似文献   

15.
汉画是指现存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帛画以及嚣物画等,它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不拘于"形"、据"形"而写"神";二是充满力度,富有动感;三是以线绘形,简约生动;四是结构严谨,层次明晰,繁而不乱.汉画对于研究中国绘画史和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美术学的角度分析了北凉时期莫高窟壁画的来源、风格及在整个敦煌艺术中的地位。从来源上说,北凉壁画在很大程度上与周边地区更早更成熟的石窟壁画有密切关系,如吐峪沟壁画、天梯山石窟壁画以及更遥远的西域壁画。作为起始阶段,北凉壁画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其内容和形式。在禅学的共同主题下,北凉敦煌壁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吸收和借鉴:一是表现禅学思想的绘画题材,二是西域样式的人物形象,三是以"凹凸法"为主的表现手法。同时,北凉壁画并没有照搬其他壁画,而是形成了自己的样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洞窟壁画的布局,二是千佛在壁画中的地位,三是菩萨审美风格的确立。它们奠定了敦煌壁画的基本框架和风格,也是敦煌壁画本土化进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杨兴英 《兰台世界》2012,(36):18-19
本文在回顾宋朝经济实例基础之上,浅析了宋朝信用体系的初步建立,并从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以及信用管理三个纬度阐述了宋朝信用体系的发展,从而呈现出中国古代金融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宋朝这一时期的家居环境技艺与文化特征,从当时社会的建筑文化、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并运用现代的哲学观审视当时的家居技术,对宋朝家居环境的要素、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全面阐述宋朝的家居文化因素与人们的行为变化以及影响力,对当前家居环境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史跃军 《传媒》2021,(18):82-84
随着新兴科技在艺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壁画这一古老的绘画形式也实现了数字化转型,成为建设可交互社区的新着眼点.本文从壁画的公共艺术属性入手,对数字化壁画的交互属性进行溯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数字化壁画的发展及其在可交互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并指出数字化壁画将通过与社区环境、社区居民的交互,展现出更为多元的功能,进而为建设富有创意的、可沟通的城市空间提供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20.
孙旭辉 《兰台世界》2012,(21):76-77
宋代从官僚阶层、皇帝到士大夫都将蹴鞠宋朝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助兴项目,蹴鞠也作为平日娱乐活动,在这种氛围下,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礼仪文化。本文主要对宋朝蹴鞠规则及赛事活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