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搜集并梳理了几十年来各家对曾姬无卹壶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按照铭文顺序排列,为研究者提供更方便的资料索引。曾姬无卹壶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中,共两件,两壶壁均铸铭文五行,《集成》著录为9710、9711号。两壶自出土以来,因铭文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对这件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对其铭文的考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读这件铜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叶正渤先生的《金文标准器铭文综合研究》有许多独到见解。该书选取四十几件有王年记载的标准器以及所谓的准标准器铭文,结合传世文献的有关记载,主要从历法方面进行历史断代,推算出若干既是标准器同时又是纪年铭文所记年月的相对和绝对的历法数据(月首干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铜器铭文历史断代的坐标来使用。叶教授在对西周标准器铭文进行考释的过程中严谨、科学,提出很多真知灼见,在学术研究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搜集并梳理了几十年来各家对曾姬无卸壶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按照铭文顺序排列,为研究者提供更方便的资料索引。曾姬无卸壶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中.共两件,两壶壁均铸铭文五行,《集成》著录为9710、9711号。两壶自出土以来,因铭文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对这件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对其铭文的考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读这件铜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1982年7月,武威校尉乡祁连山北麓山顶珍珠台出土了铜、铁、瓷、建筑构件等一批文物,其中部分铜器上铸有铭文。《武威金石录》、《陇右文博》曾对铭文进行了著录。2012年,《武威西夏遗址调查与研究》课题组再次对该遗址进行了详细考察。本文在对出土文物介绍的基础上,详细对铭文予以释录,纠正了以往的诸多错误,结合出土文物和铜器铭文,认为该处寺院遗址是西夏至元代的西凉报慈安国禅寺遗址,并就相关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20,(2):53-56
在广西出土的铜镜中,汉代铜镜所占比重较大。从类型学上分析,汉代铜镜铭文的主题有祈福辟邪、相思毋忘、十二地支、材质介绍、宣传介绍、宗教信仰等几类。分析广西出土的汉代铜镜铭文,有助于我们了解汉代的铜镜特点和汉代人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19,(5):63-67
汉代铜镜中有很多带有"忠"字的铭文镜,这些"忠"字铭文当是对儒家忠的思想的反映。经整理和统计,铭文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关于自身修养之忠;二是关于与人交际之忠。以铜镜铭文体现儒家忠的思想是汉代推崇儒学思想政策的结果,它表达的是希望人们通过修身养性培养内心忠的品质。推而广之,在独处或人际交往中,均需秉持忠的思想,从内心与行为上以忠规劝自身。  相似文献   

7.
在汉代,铭文得到显著发展。从体式上讲,铭文上承《诗经》的结构与表达模式,以四言为正体,三、五、七言杂列其中;从功能上讲,其或为祝颂,或为劝诫;从风貌上讲,它们的风格是典雅的。四言诗在汉代以铭文的形式存在,并一度推动了汉魏四言诗的复兴。  相似文献   

8.
刘厅 《文教资料》2013,(32):43-44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战国时期的申山王墓葬群和灵寿故城遗址被次第发掘,其出土器物繁多、华美,让史学界震惊不已。特别是闻名于世的“中山三器”,器表遍布隽秀的铭文,将严整规矩、悠长秀丽、刀法洗炼的战国金文展现于世人。其中一号墓出土的“中山王暑铁足大铜鼎”(下称大鼎)铭文469字,是国内已发现的战国时期铜器铭文申字数较多的,为有关中山国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大鼎铭文“史”(隶定为“吴”或“欠”)当释读为“咎”。它的存在,同时揭示出《礼》与《易》的文化影响在当时不仅兴盛于华夏诸国。还流转于夷狄之邦。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金文释林》为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胡激成教授的遗作,近日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甲骨文考释34篇,铜器铭考释58篇,古文字考释理论性文章1篇,共400千字。胡先生以其深厚的史学修养关照他的古文字研究,又以古文字研究中的所见、所获来充实、佐证他的史学研究。形成史学、古文字学交相辉映的学术特色。在古文字学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本书将甲骨文和铜器铭文作为最原始、最直接而又真实可信的史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殷商和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生产工具、社会生活、商业状况、宗教观念等阐述了许多新颖独特且极具学术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殷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向以浑厚凝重、古雅端丽著称,其文辞——铭文的历史和考古价值,也恒为人所称道。铭文的语言风格如何呢?陆机说过“铭博约而温润”,(《文赋》)刘勰说过“铭兼褒赞,故体贵弘润”。(《文心雕龙&;#183;铭箴》)验之殷周青铜器铭文,不难得出这样的看法:总体说来,与金文的书体风格相适应,铭文的语言风格堪称庄重典雅。这极易理解。在商周时代,能铸造钟鼎彝器并将文字施之其上的,寻常之人不作此想,  相似文献   

11.
该文解决了湖北随州出土的《(泈皿)叔壶》和《 右盘》三器铭文不可施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13.
讨论两件新公布的战国纪年兵器:一件是十九年上郡戈,收录在《桐城文物精华》中;另一件是出自甘肃陇县大堡子山的右库工师戈,见于《秦西垂陵区》。十九年上郡戈据铭文和器形可以判定属秦昭王时期,对于研究当时的兵器督造制度、秦上郡地区的行政等问题进行探讨。右库工师戈铭文的纪年部分虽由于锈蚀无法看见,但可以通过文字和辞例确定属于三晋中的韩国兵器。  相似文献   

14.
商周各时期青铜器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的变化反映着当时社会宗教政治背景的演变。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随着有铭青铜器在祖先祭祀活动中的重要性不断增强,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逐渐复杂多样,结构中含有献器者信息的铭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西周晚期礼制改革后"造器者+自作+器类"型铭文及媵器铭文数量逐渐增多。春秋中期以降,礼仪的重点转移至现世的礼仪集体之上,造器者自用型铭文占据核心地位。战国时期青铜铭文的社会功用下降,部分铭文主体献词结构类型消失不见。  相似文献   

15.
元结山水铭文具有独特的修辞策略和美学风格,突出特点是通过写无名山水之荧束阐述、宣扬“君子之道”、“君子之德”和他对这种道德的向往。与写作诸如《心规》、《戏规》、《出规》、《时规》、《自箴》等表述道德规范内容的古文一样,他采用这种修辞策略,是出于重建道德以救时劝俗的需要。其写法继承和发展了上古铭文的传统经验,对唐宋古文家深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顾忠安 《语文知识》2006,(11):43-43
《中华世纪坛铭文》是古今铭文中难得一见的上品.唯有如椽大笔才能写出这样的诗篇。 首先.文章气势恢宏.撼人魂魄。“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两句.凸现中华巨人顶天立地、气吞寰宇的伟岸形象;“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一“挑”一“开”,尽显华夏儿女兴中华、改天地的雄伟气魄;“日月为我祖国作证,风霆为我民族壮行”,是何等博大、何等壮观的场面!吟诵这些诗句.如豪气贯顶.让人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17.
陆羽思想研究是"陆学"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而"风炉"上的铭文信息,正是研究陆羽思想的好素材。如果说《茶经》问世时的《陆文学自传》中所列书目是他"入世"的成绩单,那么,风炉上的铭文则可视为陆羽的"而立"宣言。本文旨在通过风炉铭文的解读,探讨青年陆羽的茶道观。  相似文献   

18.
昭通东汉生产的青铜器,器内底铸有"朱提"、"堂狼"、"朱提堂狼"铭文,学界称其为朱提堂狼铜洗。目前为止,历史著录和全国九省市发现并收藏的朱提堂狼造铜器达107件,其中一件款识为"永元元年朱提堂狼铜官造作",证明朝廷在朱提设置有铜官这种官府手工业机构。朱提堂狼造铜器款识从东汉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年)至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延续了100年。东汉时期昭通地区这种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其政治影响力在西南地区仅次于蜀郡工官,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特色产品——朱提堂狼铜器属全国最著名的手工业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利簋是西周早期的标准铜器,史料价值重大,自出土以来唐兰、于省吾、张政琅、徐中舒等诸先生都作过考释,但该器铭文中“岁鼎”一辞,各家分歧较大,其中以张、于两先生观点较为精当,因而接受者较多。但对照先秦两汉文献,似仍有未尽美之处,爰不辞固陋,作补释如下。 张先生释“岁”为岁星(木星),其说至确。古代星占家以岁星运行结合分野说预占戎事,文献记载颇多,铭刻文字也往往有将岁星或太岁(岁  相似文献   

20.
汉代砖铭是汉代民间书法的遗产,先期学者对汉砖的整理与研究为还原该时期的书法面貌提供了翔实的线索与佐证。汉代砖铭在历史价值、书体传承、艺术语言表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掘与整理情况等,在当代书法研究中具有开启与承续的书学价值。借助目前所发现的实物资料及前代的著录文献,在研究和欣赏古代文字方面,未来砖铭书法研究还应注重砖铭与其它铭刻材料的比较研究,及砖铭书法在当代书法篆刻中的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