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里盖蒂是当代匈牙利作曲家。前期他注重音块与音色的变化,尝试用微分音来使音高层次变化和色彩的明暗更精细。八十年代起创作风格开始回归调性音乐领域。在九十年代的创作中,将节奏的因素发展成复杂的复调节奏技术(即"复合律动"),创作了可以称为20世纪钢琴作品经典的三册《钢琴练习曲》集。本文将对第一卷中的压轴之作,被里盖蒂看作是一首"tempo fugue"的"华沙之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他作品中的复杂的复调节奏技术。  相似文献   

2.
里盖蒂作为二十世纪的代表性音乐家,其钢琴练习曲作品集的问世打破了二十世纪早期近50年中西方音乐界没有出现以肖邦、李斯特、斯克里亚宾钢琴练习曲集为代表的钢琴独奏练习曲集的沉寂,从而再次树立钢琴练习曲在器乐独奏作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部练习曲中,里盖蒂从没有停止过对作曲技法的创新,每一首练习曲都是他创新创作手法的一次实践。  相似文献   

3.
里盖蒂在《魔鬼的阶梯》一曲的节奏中,选择以2或3个八分音符为组合的两个节奏模式作为核心材料,并由这两个节奏模式控制着音乐节奏的陈述及发展过程,甚至影响了结构的形成,因此可以在讨论这两个节奏模式在乐曲中的运用情况及其机构功能的基础上,分析《魔鬼的阶梯》的独特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根据倪密·盖茨在盖蒂中心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写成的。盖蒂中心成功举办的"敦煌莫高窟"展览和专题研讨会再次证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些活动是大家经过几年合作的成果。2016年对敦煌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盖蒂中心的展览将敦煌的宝藏带给了美国的广大观众。数字化技术把高质量的敦煌史料带给全球用户。敦煌基金会将继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培养新一代的跨文化、跨学科的敦煌学者。  相似文献   

5.
利盖蒂是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主要应用纯铜乐器进行创作,作品中带有鲜明的匈牙利音乐特色,利盖蒂创作的《音乐探索》,是现代影响较为深远的音乐层次杰出作品。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就是《音乐探索》中的钢琴演奏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6.
当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代作曲家都在追求将节奏复杂化时,利盖蒂却将节奏引向了一个简洁的极端——机械性节奏。《连续的统一体》是一首将全曲节奏"机械性"的作品。本文试图以音高为切入点,来分析利盖蒂是如何运用简单节奏的同时,产生出不失单调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盖蒂作于1953年的《六首木管五重奏小品》是根据作曲家本人的作品钢琴套曲《音乐探索》中的第3、5、7、8、9、10首改编而成[1]。木管版的第一首材料简洁,结构清晰,音乐生动流畅,同时还运用了一些不同于原作的处理手法,产生了新的音乐趣味。  相似文献   

8.
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关于莫高窟的保护合作已经持续了近三十年,双方进行了很多保护与管理项目,如莫高窟崖体的稳定性研究、壁画病害机理研究、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壁画保护研究、莫高窟管理全面规划、国际会议、游客承载量研究以及最近在洛杉矶盖蒂中心举办的敦煌艺术展。合作得以蒸蒸日上是有很多原因的,主要是因为共同的目的,明确协定的目标和责任,信任和根据双方资源的同等贡献等。这为面临语言、文化与距离障碍的合作树立了一个榜样。  相似文献   

9.
理查德·迈耶是新现代主义建筑师的杰出代表,以设计几何形态为主的白色建筑而闻名于世。迄今为止,他直接和参与设计的作品有近两百个,坐落在美国洛杉矶市郊的盖蒂艺术中心无疑是其中体量最大、耗时最久的一座建筑群,此建筑充分体现了迈耶的建筑思想与精神。  相似文献   

10.
利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68年,该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曲家将"音色—音响"提升为核心的结构元素,通过对"音色—音响"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布局以促成全曲结构的有机发展,这种技术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