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运用比较法对《诗经》中"伊"字进行词义分析和句法功能比较,意在说明"伊"字主要用作助词、连词和代词的语法功能及其流变。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集,源自《诗经》的动植物成语共70条。经过上千年演变,这些动植物成语的意义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文章从词义不变、新义完全取代旧义、词义扩大、词义转移四个方面阐述《诗经》中动植物成语词义演变。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诗经》比喻的运用多数是通过使用喻词"如"来实现的。本文通过研究《诗经》中"如"字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如"字的古今义变化,以便把握《诗经》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诗经》与儒、释、道;《诗经》与政治文化;《诗经》与农耕文化;《诗经》与宗法文化;《诗经》与伦理文化;《诗经》与婚丧文化;《诗经》追求自由的倾向等七个方面阐释了"诗经文化"。《诗经》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明与文化的镜子,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5.
《肉蒲团》多攀附化用儒家经史以为小说。其写"未央生"与艳芳、权老实夫妇故事等分别取法《诗经》中《庭燎》《氓》与《静女》诸篇,表明《诗经》是《肉蒲团》思想与艺术取法的重要参照或对象。作者的用心虽在籍以坐实其自道是书之作得力于"经史"处甚多,以可与"经史"并观为小说加一层保护色,但其把当时最下流与最上位两种文本揉为一体的写法,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诗经》内容的庄严性,同时是以小说形式对《诗经》写两性关系内容的另类诠释,可以启发人们对小说中色情描写尺度的思考,值得《诗经》学者引为参考。这一写法在前此小说中似无先例。鲁迅说此书"较为出类",大概也包括了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诗类"共收《诗经》书目147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强调《诗经》的经学地位,反对删改《诗经》,主张在研究《诗经》时兼收并蓄,消除门户之见,同时强烈反对从文学角度解读《诗经》。  相似文献   

7.
清初诗经研究学者姚际恒的《诗经通论》风格独特,他主张"独立说诗",从《诗经》的本文中探求诗的意旨,不依傍遵从经典。崔述、方玉润在精神上继承了其疑古作风,姚氏说诗的内容与方法为方玉润借鉴甚至引用多次,尤其是"以文学说诗";姚氏《诗经通论》中的古史考辨对民国时期的顾颉刚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白宪娟 《天中学刊》2014,29(6):86-90
闻一多新颖独到同时又功力扎实的《诗经》研究,成就了其在现代《诗》学史上大师的地位.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以寻求《诗经》本身“诗”的本真面目为终极目的,综合运用训诂学、现代语法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精神分析学等多学科方法,在文字校勘、词义训诂、意象解析中渗入审美阐释,在极大破坏传统《诗》学的同时重建《诗经》阐释系统.闻一多的《诗经》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体系为后人广泛借鉴.同时,闻一多的《诗经》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足.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诗经》中"莫"的语法和语用功能,得出的结论是:"莫"在《诗经》时代其实词的用法仍占主要地位,但已有虚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与《诗经》有关的简帛古籍在楚地大量出现,这些出土《诗》学文献或在荀子时代稍前,或与之同时,或稍后,为我们研究荀子与《诗》的关系又增添了文献上的依据。出土文献和《荀子》中都有一定数量的逸诗,这说明荀子所依据的《诗经》版本与今传《毛诗》的不同,而对《诗经》之外的逸诗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似是当时学者的共同兴趣。荀子从"性"、"情"出发,强调《诗经》的道德功能和政治作用,事实上把《诗经》推向了经典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宋代编年史和人物传记的大量撰修,有利于将编年法运用于人物传记和诗歌的编次中,由此形成年谱与编年本的文集与诗集。杜诗的编年在宋代以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注》的成就最大,其突出的特点是诗史互证;而杜诗的编年本却以鲁(山言)本为代表。黄氏父子在旧本《千家注》的基础上,采用“补注”的形式,将每首杜诗逐一系年,杜甫的生平及杜诗的系年在黄氏父子手里已基本完成,至清人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2.
敦煌本《捉季布传文》的故事原型来自《史记》、《汉书》中的季布故事,由于时代的变更,社会的发展,文体文风以及受众视角的转变,使得季布故事在流传中不断加以丰富,至唐代敦煌变文其情节更加完善,人物更加丰满,不仅一改汉代史传文学简略质朴的叙事风格,而且整体变化尤为明显。探讨《捉季布传文》对《史记》中季布故事的拓展,进而探究唐代俗文学的创作视角。  相似文献   

13.
署名魏宪的《百名家诗选》是清初诗坛当代人选当代诗中代表者之一。这部诗选与魏宪编《补石仓诗选》有关:《补石仓诗选》的编选有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雕版在刻成十余年被挖改,为《百名家诗选》,并被再三重刊,拥有三种不同版本。  相似文献   

14.
连词"不管"的形成是其长期语法化的结果,它先由偏正结构语法化为动词,再进一步语法化为连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管"的语用特点,并进而指出连词"不管"与"不论"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金甦 《闽江学院学报》2005,25(1):113-119
文章列举了版本学界对“一人持本,一人读书”的三种不同的观点;考证了刘向校书的三个步骤;分析了这句话的两个不同的版本;最后对三种观点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6.
该文是有关正字戏、潮剧《断发记》研究论文的第一部分。文章比较了世德堂本、《时调青昆》本、正字戏本《断发记》在情节、关目、曲文、宾白上的异同,指出后二本均出自世德堂本。正字戏本改编自青阳腔系统底本,与《时调青昆》本有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清代满蒙文大型“分类词典”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熙年间圣祖敕令编纂了满文单语种大型分类词典——《御制清文鉴》和满蒙合璧的《清文合蒙古鉴》等。至乾隆年间,高宗敕令在这些早期词典基础上扩充类目、修订借词、增加注音等,逐渐规范编成了标音词典——《御制增订清文鉴》。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御制清文鉴补遗桑抄》、《清文鉴择录》、《选录清文鉴要语》、《清文总汇》、《满汉文鉴》等满汉合璧的大型分类词典,之后合并满蒙合璧词典和满汉合璧标音词典等。编纂了《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其后又增加藏文、维文等编成了《四体合璧文鉴》、《御制四体清文鉴》、《御制五体清文鉴》等四、五体合璧词典。  相似文献   

18.
“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间相互系联的主导方式 ,“据意系联”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次要手段。“据形系联”首先以一“基本形”部首将数个部首联为一组 ,而在前后两个以“基本形”联成的部首小组之间 ,许慎往往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兼具前后两个“基本形”的部首居中 ,起衔接过渡作用。《说文》五百四十部基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串联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僧肇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准确理解和揭示般若学派的学术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撰写了一系列的佛教哲学论文,这些论文被后人编写为《肇论》一书,其中最主要的是《不真空论》、《物不迁论》和《般若无知论》三篇。其《不真空论》对心无宗、即色宗、本无宗的批判性的阐述,以及对空宗学术的理论性总结,展现出僧肇的有无观。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从"不A不B"格式的结构形式、语义关系、句法功能、语用价值以及认知模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旨在展示其主要的研究成果,探讨"不A不B"格式的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