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色栏目建设谨防陷入『尾巴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韬奋在讲到办刊要有创造精神时,说“尾巴主义是成功的仇敌”[1]。他主要指的是刊物的内容和形式。这里,主要是借其“尾巴主义”一说而发。在全国各大学报“办特色栏目、求个性发展”呼声正高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似乎是在泼冷水,有些不合时宜。但窃以为,确实“宜未雨而绸缪”。追求个性、办出特色是大部分高校学报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决定走这条路之前,一些情况和问题不能不引起关注。情况1:学报自身的定位是否正确。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的质量良莠不齐。近年来,各大小院校似乎都来搭这趟车——几乎每成立一个学校就必办一个学报。…  相似文献   

2.
要一下子看到问题所在———兼谈三篇获奖作品孙巍人们平常说某某看问题很深,世事洞明;某某看问题肤浅,比较幼稚。就我们捕捉新闻而言,似乎也有这种情况。毛泽东就要求新闻记者“多谋善断”,“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他明确提出办报“要反对多端寡...  相似文献   

3.
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已经是中国上下的共识。但是,这共识似乎并未成为共同的实践。有些地方有些人,似乎正在热衷于搞“依批治国”,建立一种“批治”社会。什么是“批治”呢?所谓“批治”,就是以领导人的批示取代国家的法律,作为公民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让公众遵纪守批。或许有人会问:如今中国还能有这等事么?有。我们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今年初,沈阳市(也就是因“慕马案”出了名的那个市)一个私企老板报复杀害市土地局局长一案,在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一个公众关注的案件,也是一个依照法律要公开审理的案件。既然如此,那就…  相似文献   

4.
邵薇 《现代传播》2002,(2):79-81
奥丽亚娜·法拉奇 ,2 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 ,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 ,信仰极端个人主义 ,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 ,又不拒斥权力 (成功 )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她的新闻 ,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 ,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 ,有价值 ,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闻”的得失 ,从中可以得到良多启发。新闻界借去的作家法拉奇语 :“要想理解我的情况 ,就必须想一想像吉卜林、杰克·伦敦和海明威这样的人。他…  相似文献   

5.
在 去年10月21日的“西部论坛”首场全会上 ,会议主持人赵启正宣布了一条“大会纪律” :“每位代表发言限在100秒”。否则 ,他要“按下此钮 ,中断发言人的讲话”。次日的《文汇报》专门报道了这件事。10月30日 ,新华社在题为《为逆耳忠言鼓掌》的消息中 ,对“西部论坛”上许多人“直言不讳 ,实话实说” ,对西部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尖锐批评意见的事情作了专门报道。发言时间的长短和怎么发言 ,似乎都是很平常的事 ,然而记者抓住了平常中的不平常 ,使上述两则报道产生了分量。现在不少大小会议 ,长话、空话、套话、官话实在不少 …  相似文献   

6.
王丽明 《声屏世界》2004,(12):49-50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今天的交通广播来说,也许这句话是最合适的表达。触角敏锐的交广人似乎在这一点上有了强烈的感受:在寻找专业共性的路上,我们一直不舍得丢掉自己的传媒个性!本文试图从一个省级交通广播的角度,在专业共性的大背景下,围绕“张扬个性”这个关键词,来探讨交通广播竞争时代内容运作的种种可能。专业共性中传媒个性的想像无极限交通广播模式由于收听的移动性和内容的服务性启动了两种市场的发展:一是受众队伍的壮大;二是同行之间的竞争。一个省往往是省级台和地市台相互竞争并带来受众分流和定位细化。同是…  相似文献   

7.
隐性采访中的道德与法律问题———从美国新闻界的一些做法和规定谈起张西明时下,隐姓埋名、变换身份而偷拍偷录的“隐性采访”成了一种越来越常见的采访方式,对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千方百计也要挖掘到需要的信息和材料,“抓住老鼠就是好...  相似文献   

8.
报纸版面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内容的表现力。所以报纸版面被称为除文字、图片之外的“第三种语言”,即版面语言。那么,如何才能让报纸的“第三种语言”有更强的号召力呢?创造鲜明独特的版面风格版面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同音乐、绘画、诗歌、雕塑等任何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一样,立意构思要高、要奇、要新、要巧,要有个性有特色。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制度是国家及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知识权利而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制度意识”的许多问题,图书馆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在“制度意识”之后,图书馆更需要的是“制度安排”。我国图书馆的“制度安排”的缺陷在于不够完整、不够合理、缺乏预见性、有失偏颇。在研究和建设“制度安排”方面,要作通盘考虑;要进行制度创新;要整合出一整套合理而有效的图书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方略探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洛文化文献专题数据库”建库实践为例,分析、探讨了特色数据库建设当中的突出问题和技术难点,并相应地给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198 8年 4月 8日 ,在一家科研机构工作的王学军突然跟自己的单位彻底“决裂”了。他不是第一个从“大锅饭”里跳出来下海经商的人 ,但他是北京市第一个从原单位走得不留“尾巴”的人———他将自己的档案从原单位取走 ,存放在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这是北京市第一个与原单位割断“脐带”的人事档案。要知道 ,当时下海经商之风乍起 ,在卟嗵卟嗵的下海声中 ,人们的身后仍拖着一条不松不紧的保险绳 ,叫“停薪留职”———就是工资我不拿了 ,相关的福利待遇也没份了 ,但人事关系还保留在原单位 ,编制还占着。万一哪天被海水呛着了 ,不想干或不能…  相似文献   

12.
2月17日,笔者从央视十二套“中国法治报道”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规则监管均为真空“个性纹身”隐患重重》。新闻报道了我国文身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是一条有较强服务性和针对性的社会新闻。但新闻字幕中屡屡打出的“纹身”两字却颇为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8,(5):28-29
自从CIO出现在企业的管理层当中,似乎就与"成本"联系在了一起。一方面要节约企业的其他成本,一方面CIO又要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上消耗成本,这两方面的问题,导致CIO成为了企业的"成本中心"。有过管理经验的人都清楚,"成本中心"虽然也是个"中  相似文献   

14.
做好新时期“三农”问题报道,要选准“三农”问题关键点,调整报道思路、报道模式和报道视角,为全面推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一、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由于农产品具有收  相似文献   

15.
(续上期 )二、关于“效率”与“品格”的意义与评价“效率”与“品格”的功能追求 ,对于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 ,应当作何评价 ?对于电视传媒又有怎样的意义 ,应当作何评价 ?这是我们研究电视传播艺术功能所必须探讨的问题。(一 )“效率”提高的意义及评价电视生产与传播“效率”的提高有其电视媒体自身的意义 ,也有其普遍的社会意义。从社会意义来看 ,对于社会经济———产业系统的调整与发展 ,对于市场———消费系统的拉动与推进 ,对于技术的创新与进步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电视媒体自身意义来看 ,对于提高电视生产力、调整电视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关于"近期未来"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问题   总被引:4,自引:14,他引:4  
这是一篇演讲稿,仅就“近期未来(3~5年)”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图书馆期刊工作我们应研究什么?列举了期刊资源建设、期刊资源共享、确立权利意识、重视服务效益、期刊评价问题等五个研究观点;二是今后图书馆期刊工作我们应怎样进行研究?从开拓视野与“守护家园”、创新和恪守规范、“穷源推本”和“精打细算”、要关注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要加强研究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谈了看法.认为,凡是和图书馆期刊管理服务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纳入我们的研究范围;指出,我们的研究主要在于当前应该解决、通过努力也可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读到郑保卫先生的一篇文章《首先还是认识问题———十六大后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见《新闻记者》2003年第2期,以下简称“郑文”),当下有些不同看法。郑文认为,当前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依然还是要先解决认识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对新形势下开展新闻批评,实行舆论监督的重要现实意义的认识问题”。应当说,这个判断是合乎实际的,笔者十分赞同。那么到底是谁的认识需要提高、亟待提高呢?郑文似乎没有明确指出需要提高认识的对象,在具体剖析这一问题时说:“……而如果还像过去一些人那样,借口什么‘影响团结’、‘伤害同志’、‘给…  相似文献   

18.
办出高校学报的特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韬奋先生说:“没有个性和特点的刊物,生存还成问题,发展更没希望了。”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学报缺乏个性和特色已成通病。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办出专栏特色、地域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报形成特色的三个突破口。专栏特色———强化“编”的功能办出专...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即将随着跨世纪的钟声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随时关注,不断进行研究,并在理论建设的基础上,以求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在这里,笔者只想就理论建设上的几个观念问题以及与之相应的理论的发展规律加以讨论,重点要谈的是理论的“领域”、“层次”属性。理论家们有时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很久却不获结果,往往是因为忽略了理论的“领域”、“层次”属性。同样的原因,也使得有些人在理论的建构方法方面产生一种…  相似文献   

20.
“党报”这两个字,“党”是个性。是报纸当中的党报,不是晚报生活类报纸;“报”是共性,虽然是党报,但他是报纸,报纸就要尊重新闻规律。不能强调个性,抹杀共性,当然也不能强调共性,来抹杀党报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