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板桥从小家境贫苦,但他刻苦好学,在书画方面很有成就.康熙年间中了秀才以卖画为生,雍正年间,他中了举人仍以卖画为生,乾隆年间中了进士还是以卖画为生.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从小家庭贫苦,刻苦好学,在书画方面很有成就。康熙年间中了秀才以卖画为生,雍正年间中了举人仍以卖画为生,乾隆年间中了进士还是以卖画  相似文献   

3.
了解艺术家,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看他的作品。全显光懒得展示的自我.都在他的画里肆无忌惮地绽放着。深深浅浅看似不经意的每一笔下面是千锤百炼的沉淀和积累.甚至可以看到每一次失落带来的新一轮思考和探索。我们无法想象在动荡的年代.以艺术为生的人们是怎么样顽强地让信念破土而生。使得一世颠簸却不失天真的老人眼里倾诉的是全然的可爱和美好。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前,由于信息的垄断和传播渠道的稀缺,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靠卖信息为生。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带来的信息泛滥包围,报纸卖信息为生之路越走越窄,难以为继。直面现在和未来,传统媒体必须突围。  相似文献   

5.
永求真梦     
龙丽芬 《报林求索》2012,(2):162-165
<正>先知道陈绶祥大名,而后才看他的画。看了他的画,就结识了这个人。才华横溢的陈绶祥有些"怪",他作画而不卖画,他名气大,却不愿张扬。发现自己造就自己淡然之中,暗埋巍峨。陈绶祥讲人只有努力,有目标,才能成就事业。但目标要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一 "仇文书画合璧西厢记",即是明代书画家仇英绘画文征明书写的《西厢记》。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字征明,以字行,更字征仲,以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擅名艺苑,素称多能","能诗,与字与画称三绝",工行草书,尤精小楷,亦能隶书。后人将其与沈周、唐英、仇英合称"明四家"。仇英(?—1552前),字实父,号十洲,太仓(今属江苏)人,居苏州。出身工匠,后从沈周学画,为文征明所称誉,从而知名于时,以卖画为生。擅画人物,尤长仕女,亦善山水、花  相似文献   

7.
<正>胡应祥(1865-1951),字云龛,昆明人,云南著名画家。他从小酷爱国画,虽是自学成材,但所下工夫非他人所及,加之天份极高,故青年时代即已小有名气。曾在昆明书院街开画馆,名"无画意斋",以鬻画为生。胡云龛的画,完全继承了云南地方的流派特色与风格,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国画风格。云南自清乾、嘉以来,杨畹亭、李仰亭等名家辈  相似文献   

8.
画蛋与写稿     
“达·芬奇画蛋”是读者很熟悉的一则写作轶事。这个故事说的是,14岁的达·芬奇跟老师学画画,老师每天让他练习画鸡蛋。后来,他越画越不耐烦。老师发现后,对他说:“在一干个鸡蛋中,就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看它.它的形状便不同了。”达·芬奇领会了老师的意思,专心画蛋,练好自己的基本功,后来,他成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这则“画蛋”故事对学习写作的通讯员是很有启发的。它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要善于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干个鸡蛋’冲如何“画”出不同之处,换言…  相似文献   

9.
《韩非子·外传说左上》中记载:‘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挂权,缀以珠王,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面还其珠.”如果把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则大意是: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珍珠,他把珍珠装在巨子里,匣子装饰得非常华丽.然而,郑国人买下了匣子,却把珍珠退了回来.后来,这个典故逐渐演化为一句成语,叫作“买椟还珠”.这个成语用形象的比喻批评了郑国人看重商品的外包装,忽视商品的实用价值的失策,同时告诫世人,不要重犯郑国人那种舍本逐末、取舍失当的错误.那么,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哲人批评过的‘买换还珠…  相似文献   

10.
张帆 《出版参考》2005,(8):36-37
一、优孟 时代:春秋 籍贯:楚国 职业:俳优(宫廷滑稽戏演员) 特长:调笑讽谏 爱好:模仿秀 同类笑星:优旃、淳于髡 经典秀:楚庄王的相国孙叔敖死后,他的儿子竟贫困到卖柴为生的地步.优孟对他深表同情,决心为此进谏楚庄王.他打扮成孙叔敖的样子,模仿其言谈举止,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终于达到了真假难辨的地步.  相似文献   

11.
画画与卖画     
闲聊之时,“侃”友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位画家用一天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卖了一年未能卖出去。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倒过来试一试。百般无奈之中历尽艰辛用一年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一天时间就卖了出去。由此想到画家画画与办报办刊都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2.
在浙江省金华市郊“五里亭”一座阴暗潮湿的破庙里,住着一对以拾破烂为生的患难夫妻。20多年来他们先后收养了20多个弃儿,并用自己卖破烂得来的微薄收入养育着他们…… 1988年8月的一天,新华社摄影部记者李晓果在《每周文摘》上看到了这篇题为《黑户》的报告文学的摘要。第二天,他去阅览室查阅了全文。放下《报告文学》第8期,他很激动。《黑户》中的二老和那些弃儿的命运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他立即产生了一种冲动。10天以后,他利用自己的休假时间,闯到了浙江金华市。在那里,他  相似文献   

13.
从前,有位爱画山水画的人为朋友画一幅青松图。青松图画好了,他看着画心想,松柏松柏,有松而无相,不是太单调了吗?于是就在青松图上画了翠柏。又一想.松竹梅、乃岁寒三友,不如再补上竹和梅。有了松竹梅就应该有山,有山就有百,就有水.这样画来画去画面乱七八糟.没了主题。一些初学新闻写作的人.也和这位画者一样.总想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写到。我最近接到一篇新闻稿:《某重点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该搞不但写了某重点工程的重要性.二百余承建工人开展百日会战;还写了工程承建单位缺活干.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步入市场招…  相似文献   

14.
弯腰的尊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个挪威青年来到巴黎.报考巴黎音乐学院,但没有考取。身无分文的他,只好到街头卖唱。其实,他并不“唱”,只是拉起提琴。一曲又一曲动听的曲调,吸引了许多行人驻足聆听。曲终,人们纷纷往琴盒里放钱。  相似文献   

15.
熊秉元  三水 《出版参考》2007,(12):14-14
曾经九省通衢、物华天宝的武汉,如今古意不再.东湖上船家对未来的打算.是让自己的孩子承继衣钵,继续以操桨为生!可以解忧的是,重现繁华的希望——民间的经济活力.正在复苏和积聚中。  相似文献   

16.
栾轶玫 《视听界》2014,(6):126-126
"贩卖数据"的新型盈利模式将成为未来媒体获利的新型手段。刚刚过去的记者节,不少媒体人吐槽说"记者是最苦逼的职业","依靠卖内容为生的媒体遭遇最苦楚的时代"。回溯历史,媒体人以"卖文为生",媒体以"卖内容获利"已是约定俗成之事。直到智慧之人发现了可以将读者"打包出卖"给广告主的"二次贩卖"模式,才使媒体业能稍微离开一下对内容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初写报道,随写随寄,急盼着报刊电台刊用,却每每泥牛入海。当近百篇稿子不见采用时,经人介绍,我见到县委宣传部杨某。他听了我的苦衷后,很是支持,先给我讲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在把握好新闻五要素的同时采用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分析问题(背景、状况等)、解决问题(结果)的方法,扎实认真写稿,力求精短新,还给我讲了个卖画人的事故:卖画人一天功夫作了一幅画,卖了一百天没卖过,有位画师见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8.
贾峪玥 《新闻世界》2004,(11):59-60
鲁迅先生说:“极俭省地画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画他的眼睛”。那么要让新闻生动、生辉起来.也需要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9.
“资本运营”这一概念.最早由艾丰在中央大报提出并推广开来。 1994年,首都新闻界组织了一个采访团到江苏春兰集团公司调查研究,并召开了“春兰之谜”研讨会,艾丰主持了这次会议,他一开始就向春兰集团老总陶建幸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1990年春兰的产值是1个亿,1993年年底达到了50亿元,产值增加了5嘴。不错,春兰空调卖得不错,但是如果只靠卖空调和卖空调赚的钱扩大再生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2岁时,莫迪洛开始画漫画,15岁时他就能靠画来挣钱,18岁时他已为4本儿童读物画过插图,同时并为特技电影绘制图片。20岁那年,他已有一个画室,在那儿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常聚在一起为电影院和电视连续剧画广告。23岁时,莫迪洛迁居秘鲁,成为利玛一家名为MC CANNERICKSON广告公司的一员,在这以后的5年中他创作了许多儿童读物及幽默画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