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汾水 《今传媒》2007,(3):20-20
把报纸当做活教材应用于教学(NIE),在日本起步较晚.近年来,青年人远离报纸、书籍等印刷品的倾向日趋严重,直接威胁着日本文化传统的传承,而报纸中又包含了日本文化的多种养分,所以许多学校陆续开展把报纸应用于教学的活动,以期培养学生阅读报纸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新闻读写水平和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
再没有比日本更适合报纸生存的国度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国民文化水平又很高。日本的报纸动辄就会有上千万份的发行量,全世界最大的5家报纸都是日本的。即便是一张小小的地方报纸,也常常能超过几百万份。  相似文献   

3.
文化报道是地市报纸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地市报纸中的晚报,文化报道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很多地市报纸对这一块并不重视,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很难为自己拿出一个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李菲 《大观周刊》2011,(28):202-202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古代诗歌种类丰富.既有古代诗.又有近体诗,还有词曲等。古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心灵,提高文化素养。在进行古诗教学与赏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肖雯 《大观周刊》2012,(20):20-20
当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国际化、信息交流高速发展的时代,外语作为对外的交流、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使得人们对外语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话课程教学作为日语专业的基础课,在整个日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授课的目的,不仅限于帮助其提高表达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开口说话的场所、还要达到让学生通过会话了解日本的文化.并在这种文化中锻炼交际、应变能力的目的。为此就需要会话教学的内容要求更富有实用性、贴近生活,教学过程注重交际性.并在会话教学中灌注日本文化时语言运用产生的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吴维惠 《声屏世界》2000,(12):49-49
作为一张深入千家万户的报纸,广播电视报除了具有新闻性和娱乐性等诸多属性之外,还具有不可或缺的知识属性。随着读者文化需求多元化的发展.人们掏钱购买这张报纸,已不仅仅是为了看一看广播电视节目预告,也不光是为了读一读明星大腕的绯闻韵事;相反,他们对于关乎衣食住行的科学文化和知识却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叶嘉 《大观周刊》2011,(47):169-169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点,更应该把这种学习放到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进行。只有把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时这门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忽视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必须适度穿插英美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使学生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门语言。  相似文献   

8.
江作苏 《新闻前哨》2001,(10):25-25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位诗人行吟一生,其内心所抱定的,就是这么一个简单、但充满哲理的宗旨。 这个简单的宗旨,也是一种有气魄的“策划”。如果没有这个“策划”作指导,就难有一种清醒的行为走向。 报纸工作者像辛勤的“工蚁”,平凡则平凡矣,但内心里也得装着策划。这种策划要有个性,价值要尽可能大一些,把“跬步”与“千里”结合起来。 报纸是一种广义的文化产品,它不是简单的“字纸”。报纸文化的理念,有着与其它意识形态载体不同的特点。我们对于报纸的策划,不能停留在孤立的、静止…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今天,在国家与国家间的交往过程中,国家形象是一面旗帜,报纸则是国家形象的塑造者。中国和日本作为邻国,自古以来都是互为重要的国家,但同时也是有着诸多矛盾和羁绊的两个国家。媒体作为公共舆论的代言人,而且日本作为"读报大国",报纸的舆论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日本国民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本文基于文化折扣视角,以《朝日新闻》为例来研究日本报纸在呈现中国形象过程中所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以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以期有助于我们改进对外传播,改善中国在日本国民中的形象,从而对增进两国关系产生有益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化报道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什么?是轻歌曼舞,是风花雪月,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成不了正餐的佐料,是永远排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卫生等报道之后的“老九”。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一出大戏,那么文化报道似乎只能是这出戏里的龙套演员。  相似文献   

11.
《苏报案》是一起反对清王朝的革命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著名的事件。提起“苏报案”,就要了解《苏报》及其主笔章士钊。(一)《苏报》《苏报》创刊于1896年6月26日.初办时由中国人胡漳的日本妻子生驹悦担任“馆主”,在上海的日本总领事馆注册.是一份日商报纸。此报和日本外务省以及黑龙会的关系均甚密切.是日本帝国主义者直接控制的文化侵略机关。在“日商”主办时期,《苏报》极力以黄色新闻毒害读者.并多次利用论说索贿行诈.滋生事端。1900年,《苏报》创办人已是声名狼藉.难于继续维持,决定歇手,把报纸全部设备转售给陈…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新闻业在日本军部的操纵下,制造舆论,煽动战争情绪,是军国主义的战争工具。早在20世纪初期.日本军部就开始进行理论准备,以改造媒介为战争所用。日本军国主义者要求在明治维新后企业化、大众化的报纸抛弃兴趣中心主义,帮助读者充分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九·一八事件后,军国主义的迫害和恐怖事件增加,报纸开始对军国主义妥协,而且没有内务省警保局检查课的许可,不得进行军事报道。太平洋战争打响后,战争新闻由军部大本营统一发布.新闻自由被彻底根除了。战争期间的日本新闻媒介被要求发挥“社会木铎”作用,倾全力“善导时局”。在军国主义的高压政策下,日本的新闻媒介把引导战争舆论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3.
张大伟 《新闻界》2006,(6):25-26
作为一个国家,其文化产品的出口能力,不仅会带来巨额的贸易收入.而且也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和意识形态影响力很大关系。通过一个国家文化产品的进口的品种、数量.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在纸质媒体中,报纸无疑是最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本文准备通过对我国报纸进出口现状的分析,分析并探讨我国报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在发展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孤云 《新闻窗》2006,(6):91-91
11月21日,第七届深圳读书月重点主题活动——中国首届报纸阅读支化圆桌会议在深圳开幕,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举办的报纸阅读文化主题峰会。书评与阅读以及媒体的关系。国内读书版的现状与趋向,想必会成为会议重要议题。本次报纸阅读文化圆桌会旨在唤醒各界对报纸阅读文化的关注,充分发挥媒体在推动全民阅读文化方面的作用。(2006年11月21日《晶报》)  相似文献   

15.
赵宁 《新闻世界》2010,(4):113-113
本文主要从报纸是物态的文化、报纸具有意识形态的烙印、报纸是文化的传递者三个方面简要论述报纸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冯桢 《新闻采编》2004,(4):30-31
报纸在市场化的新形势下越来越成为“新闻纸”,使某些报纸的副刊因被排挤而处于边缘化的“失语”状态。副刊的文化价值日益衰微,副刊的人文关怀功能被报纸的“功利性”无情取代,带不来经济效益的副刊似乎成了报纸不能承受的“奢侈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报纸是物态的文化、报纸具有意识形态的烙印、报纸是文化的传递者三个方面简要论述报纸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元娟 《青年记者》2007,(12):82-82
乍一看,策划似乎与报纸正版新闻类板块关系更紧密一些,而与副刊关系不大,特别是文学副刊关系不大。报纸正刊为了及时反映新闻事件进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需要进行精心策划,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副刊一般时效性新闻性不强,但有专家曾经说过:“如同报纸的理论版代表报纸的理论水平,报纸的副刊反映报纸的文化品位。”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副刊在文化宣传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范芝萍 《新闻采编》2004,(6):43-43,45
当代社会最流行的语词之一是“策划”。报纸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产品,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一定的策划。经过策划整合以后,报纸文化发出的信息能量倍增,就再也不是简单的“字纸”,它承载着使命,包含着深刻的文化理念,其影响力和穿透力无法估计。在这里,文化的张力,会使平面的报纸更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20.
韦立英 《大观周刊》2011,(51):199-199
今天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的5大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上,不可避免的要把社会文化能,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认识和文化能力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必要因素,及文化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实际交际中的也很重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适当地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内容,将会有效地培养起学生:习英语和使用英语的兴趣和习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