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刊首寄语     
迎着新时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和煦春风,沐浴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阳光雨露,2010年3月,教育部批准原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成立,是河北省为实现本省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适应承德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做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
正《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末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前身系创刊于1979年的《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年更名为《承德师专学报》,198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承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也随之改为《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0年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本科),2012年,《承德民族师专学报》正式更名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本刊坚持学术性,突出民族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色栏目'纳兰性德研究",目前已由承德拓展到全国乃至海外,集中了国  相似文献   

3.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末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前身系创刊于1979年的《语文教学与研究》,1981年更名为《承德师专学报》,1985年国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承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相似文献   

4.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  相似文献   

5.
《承德师专学报》2010,30(2):120-120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设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函》(冀政函〔2009〕103号)收悉。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在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校代码为10098;同时撤销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民族预科教育作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对于推动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计算机作为民族预科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成为民族预科教育研究和关注的重点.本文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预科部计算机教学为例,对该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班计算机教育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民族预科班计算机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为繁荣学术研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承德师专学报》2013,33(3):129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光盘杂志编排规范的有关规定,来稿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标题与作者姓名  相似文献   

9.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是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刊物,季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以弘扬祖国优秀科技文化,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发现培养科技人才,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电器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教育技术、数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文献综述及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国内外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大中专院校师生。  相似文献   

10.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省教肓厅主管、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主办的综合学术期刊。季刊,大16开本,季中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和光盘杂志编排规范的有关规定,来稿须符合以下要求:一、标题与作者姓名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至2016年的民族教育研究学术论文来看,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每年教育类论文所占比例在25%到35%之间,学科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等教育"四大领域,从研究方向来看,主要针对甘肃省民族地区特别是甘南藏区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突出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师范特色,但总体上缺乏核心期刊论文。鉴于以上现状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民族教育研究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设立民族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与专项经费、明确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确立"重质不重量"的学术导向、加大藏汉双语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从2009年至2016年的民族教育研究学术论文来看,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每年教育类论文所占比例在25%到35%之间,学科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体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中等教育"四大领域,从研究方向来看,主要针对甘肃省民族地区特别是甘南藏区的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等进行了重点研究,突出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师范特色,但总体上缺乏核心期刊论文。鉴于以上现状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民族教育研究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设立民族教育研究专项课题与专项经费、明确定位实现错位发展、确立"重质不重量"的学术导向、加大藏汉双语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西藏学校)是河北省唯一以教育援藏为主,兼顾河北省省内少数民族人才及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高等民族教育窗口院校。学院自1985年建校以来,在教育部和河北省省委、省政府等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历河北师院附中西藏班、河北师范学院附属西藏学校、河北师范学院附属民族师范学校、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四个发展时期和初中、中师、大专三个办学层次。教育部和河北省省政府累计投资7000多万元,逐步改变了办学条件。如今,学校占地近百亩,建筑面积近4.6万平方米,拥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人;教职工142人(其中高级…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之象牙塔尖,而普通高等教育,又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导与核心,显然,高等教育如何创新发展,是事关社稷兴衰、民族兴衰的重大课题,破解这一重大课题,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民族创新发展的纲领性对策。如何使中国普通高等教育在中国已融人世界经济之后的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民族成人高等教育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经历了扫盲与学历教育为主的阶段,目前正在转向以继续教育为中心的阶段。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民族成人高等教育也应很好地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来研究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处理好发展过程中的几种重要关系,使这种教育形式健康发展,为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以下简称“师大附属民族学院)是1985年全国首批举办西藏班的学校。1985年,规模只限于河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两个西藏初中班;1989年至1999年,兼办西藏中师班;1999年,学校更名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学院办学层次升格为专科层次,相继招收中师和高中起点的西藏学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独特领域 ,受到了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甘肃民族高等教育则应以自身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地方特殊性为依据 ,立足甘肃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 ,寻找适合甘肃民族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甘肃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 ,逐步成熟和完善甘肃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而为甘肃经济腾飞打下人才基础。因此就甘肃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从回顾、存在的症结和发展对策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民族政策是政府为处理民族关系问题而制定的方针政策,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至今已历经百余年的嬗演,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调整演变,这对于社会稳定及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新中国成立前民族高等教育政策40年(1908—1948年)的发展过程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将这一历程分为以下三个历史阶段进行阐述与总结:1908—1911年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肇始;1911—1941年民国时期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1941—1948年解放区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笔者努力理清建国前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40年的发展脉络,与新中国成立后60年的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相衔接(此部分已发表),从而构成百年政策嬗演史,为当今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形势下,民族地区地方高校必须向应用型转型。阿坝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为适应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在坚持“民族+师范”办学定位的基础上,以服务区域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构建起“一贯穿、两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赵红梅 《内蒙古教育》2013,(10):11-11,24
民族高等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密不可分。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和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途径,反之社会文化的发展又对教育产生着巨大影响。民族高等教育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也要从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出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民族高等教育是民族文化繁荣与发展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