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以下六种方法可为您提供参考。 一、使孩子得到感情和友谊。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情感和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要加深与孩子的感情,同时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得到孩子之间的友情。  相似文献   

2.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3.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家中父母希望居室整洁,周围的邻居又喜欢安静。孩子一旦开始喊叫、跳跃,父母便会想办法制止,孩子只好越来越乖了。表面上,是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孩子的心灵也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像力尽情地玩耍,按照孩子自己的步伐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快乐。2.关心他人孩子需要认同自己是家庭和社会有价值的成员,父母应尽量给孩子提供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关心,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从小…  相似文献   

4.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玩耍是儿童的工作,有哪个孩子不爱玩呢?可是,在怎样指导孩子玩的问题上,不同的父母却有不同的作法。有的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生怕别人欺负自己的孩子,因此,不愿意让他们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有的父母纵容孩子跟别的小孩子打架,没几天,小伙伴都躲远了;还有的父母工作忙,有小孩来家玩,嫌他们吵闹影响休息,等等。在对待孩子玩耍的态度上,怎样才算正确呢? 应该热情鼓励他们跟邻居的小朋友、小伙伴玩。长大了,要鼓励他们跟同学玩。  相似文献   

5.
在幼儿园我们常会发现孩子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辅导活动,特别是中、大班居多。原本开开心心的双休日,现在更多的只有无奈。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呢?这些课外的辅导到底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是爸妈的意愿,我们都能想象得到。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面临的时代的挑战,社会经济地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好多父母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孩子们在家长的期望中失去了本真的快乐j孩子快乐的缺失,关键在违背了儿童本真的特点。要孩子快乐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6.
一般小孩都喜欢热闹,喜欢与他人在一起,乐于与别的小孩一起玩耍。但有的孩子却不喜欢与他人交往和共处,他们看起来很安静,经常一个人自得其乐地玩耍,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不吵也不闹的小孩。人们都喜欢这样的乖孩子,但是太乖的孩子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吗?对待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快乐不仅仅是个人的追求,拥有快乐的人也更容易成功。而快乐性格也是可以培养的,特别是在孩提时代。1.给孩子选择的自由。童年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有许多孩子却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比如穿什么衣服、留什么发式、什么时间可以玩耍、晚餐吃什么等等都由大人决定。他们并不像成人认为的那样很愉快。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情不妨让孩子决定,即使在小小年纪,孩子也会知道选择能使自己开心。2.引导孩子与人和睦相处。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父母不能支配孩子的社交活动,但…  相似文献   

8.
幼教博览     
早教频道幼儿快乐性格培养妙方1.密切与同伴之间的感情。父母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2.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权利。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其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选择权。3.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要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秘诀在于具有很强的适应力,这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4.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应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画等号。5.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6.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有…  相似文献   

9.
对孩子们来说,有要好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目前城市的很多家庭里,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些独生子女对朋友的渴望更是强烈。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很在乎,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灌输给孩子一个选择朋友的标准。但孩子们也会有自己的标准,他们有时会认可父母的选择,有时也会对爸爸妈妈的要求不以为然。无论怎样,孩子需要伙伴,而伙伴能带给孩子快乐,只要他们在一起开心,在交往中学会接人待物,并能顺利成长,就达到交朋友的意义了。  相似文献   

10.
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的学习驱动力。父母要鼓励孩子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多学知识,还能使他们愉快地生活,与别人和谐相处。具体来讲,玩耍有诸多益处:通过玩耍,儿童能了解自己周围的事物,学会以适当的方式关注圳人;玩耍能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能促使儿童集中注意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在玩耍中发展儿童天生的好奇心,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性;玩耍能促进大脑发育。  相似文献   

11.
父母爱孩子固然不是为了得到孩子的报答,不是为了向孩子“索取”爱,但是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建立在父母及其他长辈的辛勤劳动之上的,让孩子知道应该用自己的行动给父母长辈带来一些快乐。比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烦大人,帮助妈妈爸爸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有些事情看来虽小,例如妈妈摘菜时,孩子给妈妈搬个小板凳,爸爸下班回  相似文献   

12.
江彬 《家长》2024,(4):43-44
<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想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父母就要起到榜样作用。因此,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孩子才能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小朋友喜欢嬉戏玩耍,因此在“学中玩、玩中学”可以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知识的含义,并且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与玩耍中只要抓好三点,孩子的成长就会更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13.
尽管玩耍被认为是很普遍的,但在特定的社会中对游戏的关注依赖于对儿童天性的文化信念和父母对儿童的特别要求。研究者发现一些父母认为他们自己更适合做他们孩子玩耍的伙伴,但是在一些团体中则表明年长的兄弟或姐妹才是儿童游戏的重要伙伴。由于父母在玩耍活动进程中的直接参与,父母在玩耍中经常会为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张琪 《华章》2010,(26)
著名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说:"小孩的工作就是玩耍".游戏是小孩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因此,"幼儿音乐欣赏中的创意性游戏"中最关键的是游戏,也就是以音乐为本,创设音乐情景,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熏陶丰富的情感,快乐地接受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孩子们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假期生活的感受,其中一条是“在新学期中,在家庭生活中,你最渴望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在两个班级70多名学生中,有个学生渴望在学期中有机会能和父母去北京游览,一名学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这孩子的父母一直在上海打工),三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更多玩耍的时间,还有五名学生希望父母给自己买更多的课外书籍,其余的都选择了“希望父母和自己多交流多沟通”。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1.有时间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父母希望孩子衣着整洁、举止文静,因此越来越少的家长允许孩子到家门以外的大自然中去活动;周围的邻居往往喜欢安静,因此哪怕家中的孩子只是喊上几声、跳上两下,父母都会想办法制止。面对这样的生活,孩子们只好无可奈何地越来越乖了。虽然这可以被视为父母管教有方,但由此带来的是孩子的热情和活力在一点点丧失,心灵也受到了压抑。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带着童真的想象力尽情地玩耍,需要有时间去抓小虫子、看蜘蛛结网、打水仗甚至无意义的奔跑或是喊叫——这些以孩子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的活动,更能给他们…  相似文献   

17.
《家教指南》2007,(11):32-33
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要加深与孩子的感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要让儿童乐意做家务,家长应掌握好以下六个方面:1.不要在孩子玩耍时提出。孩子正玩得兴高彩烈或聚精会神地做某件事,父母不宜要求孩子做家务,因为孩子也需要尊重,不希望别人中途打断自己的活动。2.不要采用吓唬的手段。多数家长常采用威胁或惩罚的手段来吓唬孩子:“如你再不把玩具收拾好,以后就别再想让爸爸、妈妈给你买新玩具。”威逼不一定见效,也许有的孩子宁愿不再得到新玩具也要拒绝听命。要知道,多数小孩常常是吃软不吃硬。父母应强调会为孩子的合作而高兴。3.不要采用利诱的方法。倘若家长第一次赏钱给孩子作为做家务的酬劳,以…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专家辛德勒博士说:不快乐是一切精神疾病的惟一原因,而快乐则是治疗这些疾病的惟一药方。天下的父母无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能尽快地让孩子从灰暗不利的心理困境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20.
吴淡如 《小读者》2013,(6):71-71
我不相信那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话。我相信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要揠苗助长比较好。我也相信,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年时就活得不快乐,他将带着心灵阴影度过一生。我非常怕那些拼命按自己的方法严格地教育小孩,让他们上重点班或一流学校,就著书立说:“看,我的小孩就是我教出来,你们也可以跟我一样”的杰出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