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怀海 《军事记者》2008,(10):51-51
寒来暑往,我与《军事记者》相知已有10个春秋了。第一次和《军事记者》邂逅是因为我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班,从此与它不弃不离。至今仍记得初次看见《军事记者》(当时叫《新闻与成才》)的情景,文书递给我一个大牛皮纸信封,我小心翼翼地剪开信封之后,看到它落落大方的模样,很快就被它质朴无华的外表和丰富实用的内容所吸引,爱不释手以至几近废寝忘食地阅读起来。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月刊是我最喜爱阅读的刊物之一。作为一个初涉新闻之门的我,从中获益不少。因此,刚收到今年第11期《新闻记者》,我便马上阅读起来。不料,读着读着,我竟至疑惑起来:我是不是在看小样,刊物的差错何以如此多?有些地方到了令人难以阅读的程度。我留心阅读了贵刊第11期34页,该页有篇《给读者颜色看》一文,我发现差错竟有十几处之多。下面是我查找出来的明显差错。 1、第一段第一行“实现形色化”、“形色”应为  相似文献   

3.
《明知落实不了为啥还要“落实”?》(去年10月28日头版头条)、《搞“花架子”何谈“主观愿望好”?》(去年10月29日一版)、《连长陈某用战士伙食费争“彩头”受处分》(去年10月31日一版)、《会议还没开何谈“圆满成功”?》(去年10月31日一版)、《别把“我有责任”变成“空头支票”》(去年11月8日一版)、《只有一个退伍兵竟派三人工作组》(去年11月29日一版)……当这些带着一定“火药味”的稿件在本报头版显位置刊登后,许多读打来电话鼓励:“好,《解放军报》的批评性报道又搞开了!”  相似文献   

4.
今年春天,我去黑龙江省农科院联系购买种子事宜,顺便到哈尔滨《农垦日报》社看朋友,却被他们订阅的《新闻三昧》杂志吸引了,我便索性找来几本看了起来。几个熟悉的栏目令我惊喜:原来的《通讯员园地》现在叫《笔友自助餐》,内容较前更广阔、更精彩了。一个个作者的不懈奋斗的心路历程,面对困境迎难而上的勇气,抓住机遇一展才华的成功喜悦,使我一次次感动,给我坚持写作以有力的鼓励。《编读往来》是读者心灵的“家”,这是让我们向《三昧》说几句“悄悄话儿的地方”。像我这样不是专业新闻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作者,  相似文献   

5.
看完了刘猛的新书《子弹上膛》,我长叹了一口气,终于看完了!本书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三次,每一次都有很深的感受,每一次都看得很过瘾,情绪被完全地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记得孩提时代,我常和伙伴去老家那个“露天剧场”(说是“露天剧场”,其实是临时搭起来的戏台)看皮影戏《猪八戒背媳妇》、《三打白骨精》。那时候,电影、电视还不普及,人们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皮影戏或是听秦腔了。以后,随着我外出上学、工作,离陇东越来越远了。不知何时,皮影也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严格地讲,是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曾几何时,皮影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几乎成为隐藏在百科全书中的一个词条。近日,我偶然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环县道情皮影这项保留在陇东地区的古老民间艺术仍然保持着旺盛的活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从长安作协回来那天下午,顺路去看陕西教育出版社《作文精选》副主编高信,他答应给我近作《周原明月》散文集作封面,不知操作到了什么程度。话犹未了,他拿出上海女作家查志华的新著《无华小文》让我看,一见那出自刘旦宅大师之手的无花果封面,顿然倾倒,这简直是一幅难得的藏画。读过封面,又翻全著,无论版式设计或插画,都现其美,真像一个美丽文静的女子,秀隽得可爱,淡素得可怜。我没有客气,便坐在沙发上读了起来。先看柯灵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土记者”,8年前曾在一位市报编辑那里初识《记者摇篮》,当时我读起来深深被这本杂志吸引住了,简直爱不释手。当年,在开始报刊征订的时候我去邮局订阅,却查不到订阅代号。邮局同志告诉我,那是自办发行。去年年末,我在《辽宁日报》上看到征订《记者摇篮》的信息,马上给杂志社寄款订了一份。满足了我多年的夙愿。每一期《记者摇篮》寄到我手,我都细细地读,认真地看,甚至连每页的插图、尾花和照片也要好好欣赏一番。我觉得她比我8年前看到的《记者摇篮》更  相似文献   

9.
彭鹏 《军事记者》2009,(4):50-50
4年前,我来到了东海前哨,在一个远离陆地、面积只有几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当了一名海防战士。站岗、训练,训练、站岗,是军营生活的主要内容。岛小地偏,信息闭塞,阅读有时一个星期才能送来一次的报纸和关于新闻采写方面的杂志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其中,我最爱看、最关注的就数《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报和《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10.
一本书起家     
我家有九个大书橱,顶天立地紧靠在屋墙边。再也没有书橱立锥之地了,便将阳台封闭,又安放两个。那么多书,“文革”期间损失的还没算上,其实都是从看一本书开始招来的。 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候,我父亲见别家孩子会看小说,觉得我也该会,就买了一部《西游记》给我。我一放学,跑回家就抓起来看,看得连饭也无心吃了。父亲怕我误功课,再也不给我买小说。但很幸运,我家附近有个西安市场,里面有一家小书铺,卖书,也收购旧书。我看完《西游记》,就拿去和书店老板商量好,换他一部薄些的小说。看完之后,添一点钱换另一部来看。如此这般,在上初中三年里,几乎把这书铺里的小说看个遍。那时候我爱看打仗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封神榜》、《隋唐演义》、《杨家将》、《精忠说岳传》、《施公案》、《七侠五义》、《东周列国志》等等,好几十部都看了。更爱看滑稽有趣的书,如《西游  相似文献   

11.
看罢《人民前线》报羊年春节亲情行动,记者探望战士家庭之《太阳照在小平房上》、《我家里外好着呢》和《擦着喜报过年》等10多篇文章,一股暖意悄然而生,心里热乎乎的,这几天,虽然金陵天寒地冻,我的心头却是幸福常驻,温暖常在,不禁眼睛湿润、浮想联翩起来。作为一名从戎20余年的军人,我想起了远在农村故里年逾古稀的双亲,想起了我当时从戎的情景,一股激情、乡情、亲情在心中升腾,升腾,潜能和信念潜滋暗长起来,前行的动力和底气莫名地涌了上来,军人没啥克服不了的困难,有党和组织的关怀、有亲人支持,战士眼前就没困难。“亲…  相似文献   

12.
媒介的价值与力量所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国明 《新闻前哨》2009,(5):10-10,12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只兔子在写博士论文,题目是《兔子如何打败狼》。狼看了以后大笑起来:凭你还能打败我,论据在什么地方?兔子指了指身后的山洞说,论据在里面。狼进去一看吓倒在地,因为山洞里有一只狮子,狮子说写论文还要什么论据啊?关键是看导师是谁。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2,(2)
有缘千里来相会,与《报刊之友》的相识,还要追溯到1995年的春天。那天我去西安一家工厂的宣传部门办事,看到办公桌上公公正正的放着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报刊之友》,便迫不及待地拿起来就看,一看感到吃惊,区区小刊,不仅栏目设置合理,内容丰富,而且竟敢对大报大刊品头论足,说  相似文献   

14.
高洪波 《传媒》2001,(5):10
正津津有味地看《笑傲江湖》,从第1、2集到如今,基本上每集都看,让我评判,央视的这部40集的长剧,可打80分。 我不是酷评家,也不想追求一些网上批评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我只从一个观众的立场、纯欣赏的角度来评定《笑傲江湖》,因为这部电视剧较好地表达出了英雄气、豪侠气和江湖气,主题歌由刘欢与王菲从容唱出,有一种荡气  相似文献   

15.
在1986年5月12日的《新华日报》上,有一个好标题:《一个成功者的负疚》。细读内容,寻味之余,越发觉得这个标题好。好在哪儿?我想,不妨用“新”、“深”、“美”三个字来概括。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关键的第一步是看标题怎样。标题新颖独特,就能引人注目。当我蓦地瞥见这一标题时,心想:成功者理应高兴万分,怎么会“负疚”起来?反差之大,令人感到新奇!怀着疑间,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读毕,方知是赵绍龙同志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介绍淮剧  相似文献   

16.
1982年暑假期间,我到一位县通讯专干的家里去玩,他知道我正为参加高招屡试不第苦恼,就从他的书架上取下几十本《河南日报通讯》让我看,说《河南日报通讯》可以作为我成才的引路人。当时我还以为他是给我开玩笑;但因为闲着没事,也就随便翻看起来,谁知越看越爱看。在他那里一个星期,我就看了7天,把1980年、1981年和1982年上半年的《河南日报通讯》全看了一遍。临走,我把《河南日报通讯》带回到家里. 1983年初,我开始掂笔写新闻报道.头一篇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我是多么高兴啊! 从此以后,我就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一碰到新鲜事,就立即动手写稿. 这一年,我在县以上新闻单位发稿32篇,年终被县委评为优秀通讯员。 1984年秋,我又到县乳品厂当了“合同工”,先后担任通讯员、秘书和团委书记.我邀集了一些爱好新闻写作的年轻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去年12月的一天,我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信,打开一看,原来是《新闻爱好者》的征订单,言辞比较诚恳,我就订了一份。今年元月底,我收到第一期,一看封面并不怎么样,当翻阅了几页后便放不下了。我被她深深地迷住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她栏目多,内容丰富,熔思想性、知识性、指导性、可读性于一炉,很适合象我这样半路出家的业余通讯员阅读。我很喜欢《新闻写作入门》、《好新闻作者谈体会》、《学步一得》、《改进新闻写作笔谈》等专栏,它适合我们需要,看了使人觉得摸得着,用得上.特别是读了这期刊登的《通讯员的宏观意识》、《学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是《新闻通讯》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新闻通讯》这本小册子可说是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我接到它,总是放弃了其它的书籍先认真地看它。每当我接到它,总是放弃了其它的书籍先认真地看它。我订阅《新  相似文献   

19.
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拍了续集,看了赵半狄抵制《功夫熊猫2》的广告,我才知道——至少在我这里,赵半狄的"抵制"在客观上等于替《功夫熊猫2》做了宣传。这真够窝囊的。看着照片上赵半狄那夸张而尴尬的姿势,我都替他难受,脑海里面联想起来  相似文献   

20.
素看孔子     
如果把《论语》当成一部上乘的小说来看,如何?读完薛仁明《孔子随喜》,我感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可以看小说一样的看《论语》。那些原先缄默似石看来全部一个样的古人,突然间,你说我说,连语气、连举止、连性格、连身世背景、连他们的命运,一一清晰到像《红楼梦》里写出的百样人,每一个都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