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例】二年级《公鸡的脸红了》(出示句子 :有一天深夜 ,又刮大风 ,又下大雨。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 ,教师范读指导。)师 :小朋友想听听老师怎么读吗 ?生 :想。(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学生给予掌声 ,并说 :“你真行 !”)(让学生继续找喜欢的句子。学生找的句子是 :这时候 ,兔子、鸭子、松鼠赶来了 ,帮助公鸡一起抢修屋顶。)师 :老师也喜欢这句话 ,老师来读读怎么样 ?生 :好。(教师朗读时故意将“赶”、“抢”两字漏读。)师 :怎么 ,这回没掌声啦 ?生 :你把“赶”、“抢”两字给漏了。师 :有没有这两个字不也一样吗 ?(生热烈讨论这两个字所蕴…  相似文献   

2.
词序与句义     
下列句子可以怎样变换词序?变换后与原句意思有何区别? 1.改“不一定”为“一定不”。这件事他不一定知道。 (这件事他一定不知道。) 2.改“不可以”为“可以不”。这次活动你不可以参加。 (这次活动你可以不参加。)  相似文献   

3.
字、词、句、篇,人们都沿此顺序学习、研究语文(这里的“文”是文章、文学之文),其中句是词汇组成的结果,又是篇章构成的基本单位。研究句子,是研究字词的深入,又是研究篇章的开端,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研究句子,则不能不涉及到词序问题。 本文想从词序这个角度谈谈句子中的词序变换及其修辞效果。 所谓词序,即词或词组在句子中的排列组合顺序,这是语法规则的表现形式之一。完全相同的几个词或词组,由于词序不同,有的形成了句子,有的却不能形成句子;有的虽然形成了句子,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语法、逻辑、修辞意义。所以,这是现代汉语研究中一个极值得注意的现象,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句子有单名和复句两种。单句和复句的主要区别是: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复句则有互不作句子成份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成分。有些同学往往分不清单句和复句,认为句子中没有标点的是单句,有标点的是复句,这种区别方法是不科学的。比如,“一见困难他就害怕”句中虽然没有标点,但它是一个紧缩复句。是由“只要一见困难,他就害怕”紧缩而成的复句。“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的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选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句子虽然很长,中间也有标点,但它是单句,因为只有一套句子成分,“认为”后面的句子都是“认为”的宾语。 那么如何区分单句和复句呢?下面介绍几种分  相似文献   

5.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用来表示停顿、语调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的符号。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更好地发挥书面语言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理解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我采用如下三种教学方法。“读”标点“读”标点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注意标点,读得准确。阅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一定要注意标点,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语气。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总结出规律:顿号、逗号、分号、句号这四个标点的停顿时间是由短到长。从语气来说,学生明白了:带有问号的句子要读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带有  相似文献   

6.
标点,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因为它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文言语感和词义理解的水平。怎样标点呢?有人总结了“文言标点三法”看字(句首、句末常用字)、看词组、看句子(重点是句型)。我们认为这些方法固然切实可行,但是还忽视了文言文词句对称这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苏轼《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中的“相”字,课文没有注释,一些参考书上把“相”字,解释为“互相”,有些老师也这么讲。这是不恰当的。“相”字在古汉语中有多种解释,这里的“相”字,只是起到了调合音节,使句子和谐的作用。如果把“相”译成“互相”。那就是“水和石互相搏击”了。水搏石可以,“石搏水”却讲不过去。况且去掉“相”字,“水石搏”也是一个单句,并不影响句子的成分。因此这里“相”字不作“互相”讲,只是调合音节。起到衬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中,两位老师执教了《夕阳真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这一课,却不约而同地对“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这句话进行朗读指导。由于指导方式的不同,收到的效果也明显不一样,这激起我们对新课改以来朗读指导的思考。案例一师(:出示句子:太阳慢慢地往下沉)谁来读一读?(第一个学生大声地朗读句子)师(:在“慢慢地”三个字下面加“·”)谁再来读一读?(第二个学生再读句子。读得比第一位同学慢)师:再慢一些。(第三个学生读句子,读的语速更慢)师:读得不错。怎样把这句话读得更有感情呢?同桌讨论一下。生“1:太阳”要读得重一些。生“2…  相似文献   

9.
无稹的《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首句按照汉语习惯的词序排列,应是“古行宫寥落”。但这样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普通句子;而作者把词序颠倒后,不仅使“古行宫”和“宫花”构成了顶针关系,而且因“寥落”两字置于句首,还渲染出一种凄凉冷落的气氛,使诗句的情韵更为丰富。历来论诗讲究“意新语工”、“情韵气格”,这就是说,诗的语言应该精炼、新颖,特别富有表现力。而诗人有意地将普通句子颠而用之,  相似文献   

10.
词序的奥妙     
汉语如魔方,单是词序的变化,便有无穷奥妙。记得还是上小学时,在老师办公室里,见到一把茶壶,上面刻有五个字:“可以清心也”。老师让我们从其中任何一个字读起,结果全都可以读通: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变化如此丰富,让我们大感惊奇。  相似文献   

11.
只要你稍加留心,常常可以在茶壶盖或茶杯盖上看到“可以清心也”这样5个字,这5个字围绕着盖顶环形排列,却没有标点符号,不少人不知道其中奥妙,不知道从何字读起才是正确读法。其实这5个字构成了一句“回文”,词序回环往复,只要你顺时针方向读,无论从哪一个字读起都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语言学是以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为主要任务的独立科学。汉语与其他语言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中学文言文,单从汉语一种语言学现象分析,就有许多问题认识不清,给学生也讲不明白。如果从普通语言学的高度来分析,把文言文同丰富的英语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老师就可以高屋建瓴地将许多疑难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同学们也可以深刻地理解清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试图从初高中文言文的四种普通的语言现象加以阐述。一、“之”字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在初高中的古文教学中,“之”字取消独立性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教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  相似文献   

13.
省略号前后要不要标点,很多同学对此感到迷惑。有的同学认为既然使用了省略号,它的前后就不需要再用标点了。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那么怎样确定省略号前后是否需要加标点呢?这里介绍两条规则。一、省略号前标点的确定1.省略号前面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那么句末应当加标点。因为一个完整的句子有一定的语气、语调,如果不标点就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例如:①“阿!闰土哥,——你来了?……”②“红旗插上大门岛!同志们,冲啊!……”上面两个句子都是完整的句子。例①表示吃惊,既有惊叹语调,又有对眼前情形的不敢相信,所以省略前用问号。例②表示…  相似文献   

14.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5.
一天,山羊老师把小熊叫到办公室,指着句子“西瓜像蜜一样甜”对它说:“这里的‘象’字你写错了,应该写成‘像’字。”“为什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小熊摸摸脑袋,满脸不解地问。山羊老师说:“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都念‘xiànɡ’,可是不一样的地方多着呢。你再看看,哪儿不一样?”小熊仔细一瞧说:“字形不一样,‘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山羊老师说:“对!可是最重要的是使用方法不一样。我教你一首儿歌吧:‘像’和‘像’,都念‘xiànɡ’,使用方法不一样。形态样子要写‘象’,景象、气象和印象;相似比喻要写‘像’,眉毛弯弯像月亮。”小熊…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学设计》2006年第6期刊登的陆建芳老师的《成语教学小技巧》一文,介绍了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方法:会意朗读和变换词序。我认为陆老师不仅是个有心人,而且是个有相当语言文字功底的老师。如在“会意朗读”部分提到的“其实,有些成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意思找停顿”指的就是语言文字学中成语的意义切分。按照汉语的诵读习惯,四字成语的节奏一般均作二二切分。绝大部分成语的意义切分也作“二二切分,只有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成语才可作一三切分。陆老师文中列举的成语“情/不自禁”“目/不转睛“”美/不胜收“”学/无止境”,是作一三意义切…  相似文献   

17.
〔复习内容〕 复习排列词序整理句子。 〔复习要求〕 1.掌握几种常见的基本句式。 2.掌握用词组句的基本方法。 3.能区别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并给句子加上标点。 〔复习过程〕 一、辨析,巩固“完整句子”概念 1.复习“完整句子”概念 同学们,谁能说说,怎样才是一句完整的话? 2.听句辨析。 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听到是一句完整的话就拍三下。  相似文献   

18.
消夏三题     
夏。语文课上,老师对学生说:有“亮、月、乡、故、好”五字,请把这五个字组成有意义的句子,看看有多少种可能。大家立刻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吟出不少句子,如“故乡月亮好”、“故乡月好亮”、“故乡好月亮”等,不料老师又问:“再想想,能不能把这些字句组成一首五言的小诗?”大家就想,就试,不一会儿,果然有人念出了一首小诗:“故乡月亮好,故乡月好亮,月亮故乡好,好月亮故乡。”夏。凉风习习,荷叶无穷碧。于是想起了一句古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进而又想起了语文老师就此出的题目:“只要把这十个字排成一个圆圈儿,然后小心翼翼地先顺…  相似文献   

19.
英语标点符号用法例释李春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我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每个标点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规范性,但是也有变通用法,有灵活性。有些句子的标点可以有几种形式,在一些句子中,标点的...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在写作文中的人物对话时,在“说”字后总会千篇一律地用上冒号和引号,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其实,我们可以根据对话情境和内容,在“说”后活用标点。例如:1“.说”前直接引用人物原话的,在“说”字后面加句号。如,“国家困难时,提倡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老师告诉我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