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者秦晖先生在其文章《农民反对地权归己吗?》里曾说过:土地问题并不能归结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问题。李昌平先生曾主张“慎言土地私有制”。我在一定程度上同意这个说法:私有制有各种各样,我当然不能同意那种以专制权力“跑马圈地”、赶走农民而造就地主的“私有制”。  相似文献   

2.
一部分主张土地私有化或者准私有化的学者以权利作为讨论土地问题的起点,又以权利建设作为解决问题的终点,从而建构了一个封闭的自我循环系统。如何拨开围绕着土地制度的诸多迷雾,彻底打破权利的神话,以真正理解中国农村地权的逻辑,这正是贺雪峰新著《地权的逻辑》最鲜明的指向。  相似文献   

3.
梁亚丹 《大观周刊》2013,(8):280-280
一直以来土地制度都倍受国家的重视,而近年来,在学术界关于土地私有化的呼声高涨,一些学者认为土地私有化更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炎利益,贺雪峰教授作为反对土地私有化的代表在《地权的逻辑》一书中详细地论证了为何土地不能私有化。  相似文献   

4.
以往鱼鳞图册的研究,较少关注其制作、使用、传承的整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档案形态及内容所产生的诸多变化,致使对文本缺乏全面的理解,甚至导致某些误读。通过对晚清汤溪鱼鳞图册攒造、使用、传承的研究,可以了解册籍跨越朝代的延续与使用实态,知晓档案的制作有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即使版本相近,也可能并非同一时期攒造。鱼鳞图册使用与传承的过程,即是档案不断被整理、文本信息变更的过程。只有将文本信息准确分层,才能真正读懂鱼鳞图册档案,从而深入研究鱼鳞图册制度及土地管理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5.
《地权的逻辑Ⅱ—地权变革的真相与谬误》一书从当前学术界围绕土地问题而进行的争论和思辨入手,抽丝剥茧,层层深入,从理论和逻辑层面逐步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前沿性的理论观点.深入阅读和研究此书,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全球经济视野下农民土地权属问题,有效解决土地纠纷及其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交通建设的研究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笔者希望通过对近代萍乡铁路土地征购的个案分析,探讨传统地权形态对近代铁路建设具有密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鱼鳞图册是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征税的依据,也是土地拥有者、使用者的有效凭证。明代的鱼鳞图册是古代历朝操作最完备、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管最严,也是编修时间最长的。 唐宋以来,江南是历朝的财赋基地。洪武二年,朱元璋说:  相似文献   

8.
历代皇朝内部斗争与其说争夺国玺,莫如说争夺土地,农民起义根本原因是农民想争取土地。因此封建皇朝为巩固已取得的政权,无不在土地制度、土地管理上力求安定民生。 兰溪土地建档列入碑刻的是宋绍定初(公元1228年)重修“经界”碑记。“经界”是两浙盐运使提出和制定、并经过皇朝批准的“经界法”,它以查清农民的土地田亩,确立基界,画出田形的四至……达到税负公平和抑止豪强霸占及地主兼并。该碑记录范围有水田、  相似文献   

9.
闻平 《新闻三昧》2003,(6):32-32
北京某报日前刊登文章,在标题中说:“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无助于农民奔小康,安徽‘一号议案’酝酿新土改”。这里把安徽“一号议案”称为“新土改”是个原则性错误。“土改”是个专用名词。它是专指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将地主霸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这样一个特定政策、特定事物。由于土改是将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变为劳动者个人所有,就为其后土地集体所有、全民所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民党统治中国的20多年里,土地问题至少在形式上从未被忽视过。为了解决地权分配存在的问题,河南省政府办理过土地陈报、土地整理、土地登记、土地清丈等地政工作,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考究失败原因,可以明白,近代河南地权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是难以达到根本解决的。论者多从经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很少从区域文化的视野去分析问题。江南地区农村社会文化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