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下场诗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为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它在戏曲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即从最初的很少采用下场诗到文人参与创作带来的精致的集句形式。《长生殿》的下场诗就是用集唐诗写成的,洪昇多采用唐诗中的清词丽句来写作下场诗,并能与剧情高度贴合,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
任冬青 《文教资料》2013,(29):37-41
历来文人集唐的热情很高,明传奇将唐诗以集句的方式嵌入作品,汤显祖则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牡丹亭》是一部优秀的“诗剧”,它的“剧诗”是构成“诗剧”的重要因素。我们研究《牡丹亭》集唐诗与剧情的关系,不能脱离它在剧本中的具体语境。下场诗中《惊梦》集唐诗主要担当了叙事状物的功能,《寻梦》集唐诗的议论抒情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写真》集唐诗是刻画人物的传神之笔。上场诗主要用来介绍人物,剧中诗往往能表现人物内心。我们可以把集唐诗的作用总结为概括和预示作用。才子佳人传奇集唐诗,较成功的有《玉合记》、《长生殿》和《紫钗记》,它们的集唐诗与《牡丹亭》集唐诗同中有鼻一  相似文献   

3.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是白蛇故事世代累积的集大成之作,其下场集唐诗自成特色,涉及72位诗人、96首诗作。本文以方本《雷峰塔》传奇为切入点,初步探讨学界研究相对薄弱的集唐诗,并深入发掘方成培《雷峰塔》下场集唐诗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清代洪升的《长生殿》中引用了大量唐诗。这些唐诗的运用,使得作品无论是在内容的丰富还是形式的整饬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基于此,从时代成因以及作品内容两方面来分析《长生殿》中引用唐诗的缘由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沈德潜诗歌选本中的诗学批评蕴含着特殊的诗学批评模式,不仅在作家的批评上有其特征,而且在诗歌的批评上也有其特征.诗歌选本中不仅有对诗歌的评价和选择,而且也有对作家的评价和选择.<明诗别裁集>是继<唐诗别裁集>和<古诗源>之后的又一选本,比前两本较为特别的是,<说诗晬语>是在此本之后写成,可以说<明诗别裁集>编选特征已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长生殿>作为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集大成作品,其整部剧本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这是我们在研究时所不能忽视的.文章从神仙系统、修行义理、符号象征等方面探讨了道教对<长生殿>的多方渗透和深刻影响,并分析了<长生殿>中含有浓厚道教成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严把内容质量关,语文周报社特面向全国各地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招募特约编审。主要负责:1.对我社出版物进行审读把关,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中高考考察要求和方向,是否贴合一线教学,是否便于师生使用。  相似文献   

8.
王莉 《文教资料》2008,(28):14-16
<唐诗合选>与<唐诗三百首>是清代相近时期的两种不同唐诗选本,通过比较这两本书选编的形式、内容、选录作者及选编之宗旨和目的会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当时人们,特别是文人对唐诗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周报社为万千师生搭建沟通桥梁和才华展示舞台!为了严把内容质量关,语文周报社特面向全国各地市语文教研员、语文教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招募特约编审。主要负责:1.对我社出版物进行审读把关,看其内容是否符合中高考考查要求和方向,是否贴合一线教  相似文献   

10.
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是中国诗学史上一部极负盛名的经典唐诗选本.其编选标准全面而系统,是以"宗旨""体裁""音节""神韵"这四个方面作为选诗的准绳,并有其先后的顺序.这样的编选标准,既审视了思想内容,又包容了艺术形式,较其他选本显得全面周到.  相似文献   

11.
明初高棅的大型唐诗选本<唐诗品汇>、精选本<唐诗正声>在明代传播极为广泛,二者不仅从选诗、体例、经典诗作的确立上影响了明代唐诗诸选家,更在"四唐分期"、重视辨体、以声调论唐诗等方面深刻影响了有明一代的唐诗观,是明代唐诗学的理论起点,其唐诗观念到现在仍然被我们接受、使用,在唐诗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2.
唐诗在明代曾经出现过接受的高潮,整个文坛莫不以唐诗为宗,形成了浓厚的学习唐诗的氛围,“集唐诗”就是这个氛围滋润下的产物。它在早期的传奇中承担了下场诗的功能,在晚明时却转换了功能,担负起传奇作家表达哲学思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它的高潮,而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则是在盛唐时期,即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代宗大历初年.所以,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序>中,认为唐诗是在开元十五年后,才达到了声律和风骨兼备.  相似文献   

14.
唐诗佛寺辑考,表面看微不足道,却不容忽视,它涉及对诗人行踪的把握与对唐诗内容的理解,与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紧密关联,因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文章以<全唐诗>所载佛寺为考索对象,稽考出河南府天中寺、玉泉寺及润州爱敬寺等<唐五代佛寺辑考>(简称<辑考>)失载佛寺与徐州台头寺、饶州思禅寺、江州遗爱寺等<辑考>待考佛寺,另对苏州常熟破山寺、越州剡县石城寺、河南登封闲居寺等<辑考>已载而甚略之佛寺作了相应补充.  相似文献   

15.
梁辰鱼的《浣纱记》下场诗可分为四类:引用或化用唐诗的下场诗,引用宋诗或宋词的下场诗,引用俚语的下场诗,作者完全自创的下场诗。与《香囊记》《牡丹亭》的下场诗相比,《浣纱记》的下场诗形式不够整饬,俗语较《香囊记》少、较《牡丹亭》多,取材倾向于盛唐诗,尤其是李杜诗。这主要是因为传奇体制的规范化、传奇语言典雅绮丽化以及当时诗坛兴起宗盛唐诗、李杜诗的复古思潮。《浣纱记》下场诗在剧中起到了概括剧情、表现人物感情、评论人物或剧情、表现人物行动、预示情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古诗文已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尤其以唐诗最为突出,达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阶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异彩纷层,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可供鉴赏的佳作.据<全唐诗>记载,现存的唐诗约有四万九千首,比唐代以前一千七百多年诗歌总和的三倍还多.唐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诗体完善,可谓是博大精深,是诗歌史上的一座宝库和丰碑.如何学习、欣赏唐诗,笔者在此谈谈几点看法,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人称"神笔老人"的微书微刻家苏廷铎,不仅能用微书把一首七言律诗写在一个米粒上,而且在一张巴掌大的纸片上写下了<唐诗三百首>,在樱桃核上刻出了<兰亭集序>.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管理学>学科学习特点的思考,以理论贴合实际的角度出发研究<管理学>常用教学方法,为<管理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提供一个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9.
萧统在<陶渊明集序>里指出:"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加搜校,粗为区目.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讽一者,卒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哉!亡是可也!"<闲情赋>是否真如萧统所言"卒无讽谏",抑或是有"讽谏"意味?本文试就其文本所提示的内容和陶渊明本人的作品风格两方面加以考察,浅析<闲情赋>之"讽谏"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元好问生活于金蒙之交,在蒙古军的铁蹄下饱尝丧乱之苦,激发了强烈的忧国之思.晚年他怀着"实有忠爱恻胆,忧愁困苦而发于不得己者"的心情,编选的<唐诗鼓吹>尤多伤时感怀之作.同时,作为一位少数民族诗人,元好问以一种别样的眼光接受中华文明,使<唐诗鼓吹>呈现出不同于一般唐诗选本的独到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