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空山灵雨》的心理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不例外.研究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对于许地山的许多文化现象揭示得很透彻.但对于许地山心灵的触摸,尤其是其漂泊心理的揭示,有待深入.文章从漂泊、孤独、死亡以及宗教文化心理四个角度来探究许地山的心灵世界,从而希望触摸其温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2.
佛学对许地山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作品中弥漫的浓重的宗教色彩,及其给予读者的深邃的宗教感悟,使许地山在五四时期的文坛上卓然不群。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许地山的宗教情怀是构成其文本文化意味的决定因素。其作品的价值质点是在宗教理想与严酷现实、清醒的人生观照与宗教化的人生归宿这两重矛盾范畴中获取的。宗教的悯世意识与现实主义的“为人生”在许地山的人格与作品中合二为一。其优患意识不仅体现在对现世人生不平的揭示上,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人类的原生悖性。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新文坛上,许地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早期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思想和奇异的浪漫气息,绘制出一幅幅充满异域色彩的人生图画。佛教"生本不乐"的苦难观、顺应自然的处世哲学及基督教的宽容博爱与达观,始终是其早期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底色。但许地山却不是完全沉湎于宗教的虚无、逃避及厌世,而是渴望通过精神层面的思索与反省,去解决现实人生问题。宗教之于许地山,不纯然是信仰和归宿,而更像是救世济民的精神良药。这种对待宗教的理性态度,赋予了许地山早期作品独特的人道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5.
许地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位作家,这里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了佛教及印度文化对许地山文学思想一和文学创伤的影响,有助于从中西文化融合的角度上更深刻地理解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对许地山的研究,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其浪漫色彩宗教气息方面,其实许地山的小说集《缀网劳蛛》同时也都是披着宗教外衣的爱情故事。章试图从本的爱情婚姻模式入手,挖掘作品中所蕴涵的女性美,从而揭示作家深刻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9.
鲁迅与许地山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两人虽然同属为人生的现实主义风格,但在作品的内在立意和思想深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许地山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倾向,消极避世;而鲁迅则对现实的人生进行了层层的解剖,在思想的深远上要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0.
异国背景与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地山的早期作品大多以印度、东南亚等为背景,这不仅赋予了它们神秘奇特的异域情韵,更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化心理个性,也与他向往彼岸世界的宗教情怀达成了惊人的“同构”关系,使得许地山的艺术天赋最大限度地得到了展示。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空山灵雨》中的佛教思想及其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地山是在为人和为文两方面都深受佛教影响的现代作家。他早期散文集《空山灵雨》表现出很强的佛教色彩和“爱”与“非爱”的内在矛盾冲突。许地山正是在这一思想的矛盾冲突中 ,形成了他坚韧、务实、慈爱、清明的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在此中国文学对基督教文化的接纳和吸收是不容忽视的,文章试图将徐志摩放在这个特定背景下,窥看诗人从精神内涵到诗歌叙述方式上所受到的基督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则臣作为"70后"的代表作家,在当今文坛可谓炙手可热。目前,研究界大多将关注点放在他的"花街"系列及之后的作品,而对他的成长经历以及他步入文坛的过程鲜有论述。徐则臣将淮安视为文学故乡,在花街上建构自己的文学世界,而将现实故乡东海作为写作的素材库,两地分属一表一里,在徐则臣的小说中相互融合。本文在叙述徐则臣转徙经历的同时,兼谈他的转徙经历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印度之行》是E. M.福斯特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自问世以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普遍关注。他们大都从小说的主题意蕴、艺术特征、人物形象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采用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通过种族对立、性别对立和宗教对立,来剖析个人关系、国家关系以及宗教问题之间的联系,进而肯定文本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地山的早期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他试图从自己熟悉的宗教领域开拓出救人们出苦难之途,其探索无疑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他引导人们对现实忍耐、顺从,这无济于当时人们生活命运的本质改变。  相似文献   

16.
博士生对院校培养工作的意见是进行培养环境优化的重要依据。基于1200余名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展开探索,结果发现:第一,博士生意见集中在奖助体系、导师指导、考核评价和学术交流上,具体内容分别指向奖助学金支持力度不够,导师的学术指导缺位,考核评价方式固化单一,学术交流机会不足;第二,在学科差异上,理工科博士生的导师指导满意度和科研自由度得分较低,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导师指导方面的意见,人文学科博士生更加支持采用1篇论文代表作的评价方式,并且相比其它学科学生提出较多考核评价方面的意见。基于上述发现提出博士生培养环境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7.
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in the work of Thomas Groome can be understood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ity and knowledge in his major works. This relationship is constituted by five fundamental elements: the knowing subject in religious education as existential, liberational, pedagogical, theological, and critical. A comprehension of this constitutive core of his theological anthropology affords a map for understanding the logic of his contribution to religiou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8.
南阳盆地的神话说到底是一则关于爱的叙述,当“爱”变成宗教,就产生悲剧,南阳盆地的文学世界里始终氤氲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悲剧气氛。迥然不同于传统史诗型叙述,周大新的非历史叙述在《第二十幕》里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19.
京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艺术追求和创作个性的小说流派。它的发生、运演从一个方面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总体风貌。京派作家多学贯中西,但他们更多地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在小说创作中,较多地借鉴民族文学的传统艺术技巧,追求和谐、圆润、完美的艺术境界。作品圆润精美,情感蕴藉、含蓄,语言古朴、简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