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清道光御用瓷与慎德堂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晴 《收藏》2011,(10):68-75
道光时期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王朝已在衰落,国家日趋贫弱,危机四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景德镇官窑瓷器的生产也日趋萎缩,因此道光时期的制品除延续传统造型外,创新产品已很难看到。而属道光皇帝御用的瓷器中,最能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当属署有慎德堂款的瓷器精品。  相似文献   

2.
杨俊艳 《收藏》2020,(4):18-23
慈禧(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咸丰皇帝的妃嫔,同治皇帝的生母,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皇太后。在其近半个世纪的实权统治中,景德镇御窑厂曾为她多次烧造专用瓷。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光绪瓷器中即以署"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永庆长春""体和殿制"款慈禧用瓷最为精美。下面按署款的形式进行分类梳理与研究,兼对民国仿品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道光一朝30年,时属晚清之开端。此时清代御窑瓷器经历了辉煌的康雍乾盛世,宫廷用瓷制度已经逐渐规范化、程式化,瓷器制品的形制、功用、组配已经基本成为定制,留给道光朝的创新空间很有限。然而,道光朝御瓷虽以沿袭前朝制式为主,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本朝的特点,继而影响了后朝,这应当与道光皇帝个人审美取向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的民国瓷,以景德镇窑瓷器为大宗,且大多带有款识。具有时代标志性的款识有洪宪款、堂名款、人名款、厂名款、纪年款等五类,此外仿古款也较为特殊。洪宪款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洪宪款瓷器主要有"洪宪年制""洪宪御制"两种,分红彩楷书和蓝彩楷书,有的带方栏,有的则无方栏,一般施于器物底部。瓷器装饰以粉彩为主,造型多为瓶类。瓷器的质量良莠不一,有些工艺十分粗糙,显然为时人臆造品。有些则工艺精细,胎质细腻,釉面润泽,且绘画水平较高。其是否专为复辟烧制,仍为历史之谜(图1、图2)。  相似文献   

5.
刘渤 《收藏》2015,(10):60-69
民国(1912--1949年)瓷的生产在中国瓷器史上仅有38年时间。这一时期制瓷业是承继古代、开启未来的过渡阶段。民国精品瓷中,又以带有堂名款的瓷器为代表。有总统定烧的,有名家精制的,还有一些只知堂名,不知作者,但也很精美的堂名款瓷器。现选择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6.
正瓷器生产者根据瓷器需求者的特定要求进行瓷器的设计、制作,即被称为"瓷器定制"。瓷器定制古已有之,据今日的瓷器遗存来看,定制主体多为皇室、官府,如唐代邢窑"官"字款器物,宋代汝窑、钧窑的"奉华""聚秀""重华宫"款识器物。元代,部分瓷器是由皇室贵胄个人或官府定制,如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制的"枢府"款瓷器(图1)、元文宗时期设立掌管皇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1,(9):15
宝石彩"乾隆款过枝九桃五蝠图"赏月盒合器是官窑中的特殊器型,必须将上、下素胎合在一起烧制成严丝合缝的白胎,十之八九产生变形,成品率极低。"过技"是官窑瓷器中特有的上、下相连图案,仅出现在蝠桃画面中,九五为最高级,是皇帝御用瓷。瓷器规格:腹径26厘米高14厘米  相似文献   

8.
韦力 《收藏》2013,(13):116-118
此《道德经》二卷(图1)2006年秋现身于嘉德拍场,底价8000元,拍品说明称其为"明崇祯五年(1632年)刻本"。是书无牌记,"明崇祯五年刻本"之依据或为前序中有"皇明崇祯壬申鹿城顾锡畴题于三乐堂"之句。以序中年款为判断古书年代之依据,颇令人疑,因为后世翻刻者亦往往连旧序一并翻刻,故此年款仅能说明此版本最早年限为崇祯壬申。是书每页9行,每行19字,白口,四周单边。检索《中国善本书总目》所载《道德经》,无此行格本;三乐堂亦鲜有所闻,或为顾锡畴之堂号。其序尚言:"新安友人汪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2,(9):198
圆明园:从康熙开始,清朝6位皇帝用了150余年时间修造的这座皇家园林,它以宏大的建筑规模、杰出的造园技艺、精美的山水园林、丰富的文化收藏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的野蛮劫掠和焚毁,沦为一片废墟。原创巨制:在圆明园史料中,以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郎世宁绘《圆明园十二月令图》最为详实,它记录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秀丽,是圆明园最珍贵的历史遗产。为纪念这座人类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万园之园",由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制作的《圆明园十二月令图》系列瓷板画,完美再现圆明园昔日的繁华胜景。  相似文献   

10.
朱绍良  杨国亮 《收藏》2012,(14):38-39
瓷器市场的萎缩实际上不是受中国内地拍卖的影响,而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2008年以来瓷器市场就出现了萎缩,很多东西卖不掉。特别是去年的欧债危机,造成秋拍萎缩。萎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拍卖。从结果看,"玫茵堂"三场拍卖一场比一场差。这并不是说"玫茵堂"东西不好,而是说欧洲、美国的一些瓷器  相似文献   

11.
周宇婷 《收藏》2007,(5):68-71
没有年款的御窑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年号为“洪宪”。这位只做了83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相似文献   

12.
正1910~1913年,德国学者帕泽斯基(Friedrich Perzynski)在伦敦《伯灵顿杂志》(The Burlington Magazine)上连续发表了四篇题为Towards a Grouping of Chinese Porcelains的系列文章,介绍了一批中国瓷器。其中,他注意到一件应属于崇祯九年(1636年)的干支纪年款青花莲子罐,由此最早提出了"过渡期瓷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洪宪帝制,转瞬即逝。与此相关的“洪宪瓷”成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谜题。一、何谓“洪宪瓷”1912年至1915年,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其办公地在中南海居仁堂。1915年12月袁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同月各地发动讨袁护国战争。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宣布取消帝制,仍称大总统, 6月6日病逝。在此期间,景德镇曾烧造过“居仁堂制”款瓷器,另一种观点认为也包括“洪宪年制”款瓷器。那么,何谓真正“洪宪瓷”?我们从写作时间、地点和器物出处可信度高的资料中摘引数则:  相似文献   

14.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明代一般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遂成定制,所产瓷器称"官窑器"。在同治以前,御窑厂画师的作品几乎全部是程式化的作品,瓷器上除了皇帝的年号款外,作者资料微  相似文献   

16.
皇经堂     
张兴 《武当》2006,(3):I0003-I0003
位于朝拜殿右下,明永乐年间创建,清遵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民国四年(1915)再建。赐额“白玉京中”。堂为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堂内雕梁画栋,色彩绚丽,其正中悬挂道光皇帝的御赐金匾“生天立地”四个大字。神龛上供奉有真武、三清、玉皇、观音、吕洞宾、灵官、侍童等神像。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10月16日至11月15日,"黄承天德"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珍品展在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举办(图1)。广州自得堂58件藏品,中国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13件藏品,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13件修复件和标本参加了本次展览。展品最早为明代永乐时期,最晚至清末,基本覆盖了明清有官窑瓷器生产的各个时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明清御窑黄釉瓷器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18.
洪则涌 《收藏界》2013,(4):49-53
"筱园珍藏"款瓷器因与浅绛彩瓷开山鼻祖程门有关,一直是文人瓷画收藏界高度关注的品种。从最早关善明的《瓷艺与画艺》,梁基永的《中国浅绛彩瓷》,到陈建欣、穆清、刘正波的《浅绛彩瓷画》,熊氏兄弟的《谦益堂藏瓷》,刘杨的《浅绛彩瓷品鉴》,陈树群、胡越竣的《浅绛百家》;直至最近的徐锦范、陈兵的《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等都著录了一些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12)
正2016年12期《收藏》杂志刊登了笔者撰写的《元鹤壁窑天蓝釉红彩"张字"盘真伪辨》短文,引起了藏友对鹤壁窑钧瓷的热情关注,也提升了鹤壁瓷的知名度。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尽其全意。此文拟再考款铭之事。瓷器款铭其主要功能是为了纪年、标记、参数、装饰,主要形式有姓氏名记、家堂庙号、窑主造记、吉祥语句、烧造窑具款等。目前发现的鹤壁钧窑有四种类型的款铭:彩釉、  相似文献   

20.
吕成龙 《收藏界》2013,(1):40-43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在清代康熙晚期按照康熙皇帝的授意,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成本高,产量低,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彩绘和烧成则由宫廷画家同专门的技术人员在清宫造办处和圆明园造办处内完成。几乎都是适合把玩的小件器物,不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