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有一种非常盛行的民间体育比赛项目——赛竹马。参赛者根据自己的身高、习惯等,使用自己亲手做的规格式样大同小异的各种竹马,如有的用两根竹杆,有的用两根木棍。在着地的一端做成一个三角形支架或水平支架,用来固定脚。比赛时,把两脚分别固定在两根杆子的支架上,两手抓住杆子的上端,  相似文献   

2.
胡焕英 《收藏》2012,(17):80-88
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制玉技艺发展到宋代,工艺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题材逐步趋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赏器日益增多,出现了许多新品种,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现的,被当时的人们喜爱,其后历经元、明、清时期仍持续发展。宋代玉童以持荷题材最多,其次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种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明、清时盛行吉祥、喜庆的题材,如麒麟送子、张仙送子、婴戏等,使玉童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玉童子的出现和盛行,以崭新的面貌显示出民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玉文化进入世俗化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马戏,大约起源于夏、商时代,但马戏这一专用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汉代桓宽的《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文中谈到汉代民间的奢侈生活时说:“绣衣戏弄,蒲人杂扫,百戏、马戏、斗虎……”马戏一词单独列出,反映出当时的马戏在游艺活动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到了汉魏六朝时期,马戏已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形式。《魏大飨碑》中记载有“戏马立骑之妙技”。《三国志·魏志·甄皇后传》裴注引《魏书》也记载:“(甄后)年八岁,外有立骑马戏者,家人诸姊旨上阁视之,后独不行。”马戏的表演,在民间已十分普及。从汉代画像石及其他汉代绘画资料中可以看出,汉代的马戏  相似文献   

4.
扑克牌     
单留 《上海集邮》2014,(2):25-27,F0003
追本溯源,扑克牌其实是一种“出口转内销”的东西。纸牌游戏起源于中国,当初称为叶子戏。唐代中期,已经有了关于叶子戏的文字记载。唐人苏鹗在《同昌公主传》中对叶子戏有过详细描述。唐代有人还撰写了一部叶子戏专著《叶子格》,详细记载了叶子戏的玩法,说明纸牌发展到那个时期已相当成熟。大约在13世纪,中国在蒙古族统治之下时,到过中国的威尼斯商人把中国纸牌带回了他们的故乡。因此,  相似文献   

5.
烂柯传说     
清代康熙年间东轩主人撰《述异记》,大多记述清初轶闻,亦有不少民间神怪传说,《述异记》中记述:晋时信安群樵夫王质,某日入石宝山中伐木,偶遇童子数人,对棋且歌,欢悦嬉戏。王质闻歌悦耳,依松观弈,时而指点棋路童,子皆不以为然。一童子以一枚如枣核之物送与王质,他含于口中,腹内遂不觉肌渴。过不多时,童子对王质说:“为何还不归去?”王质  相似文献   

6.
赵学锋 《收藏》2012,(2):50-51
2010年11月,磁州窑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方金代磁州窑三彩童子戏狮枕(如图),枕的造型很独特,为以往之少见:一只狮子侧卧在后,两个童子躬卧其前,一童子右侧卧,将狮子尾巴牵搂怀中,丰满的脸蛋上憋足劲力,又溢满微笑;另一个童子则左侧卧,肘支立,托住圆圆的脑袋,  相似文献   

7.
赵学锋 《收藏》2012,(3):50-51
2010年11月,磁州窑博物馆征集收藏了一方金代磁州窑三彩童子戏狮枕(如图),枕的造型很独特,为以往之少见:一只狮子侧卧在后,两个童子躬卧其前,一童子右侧卧,将狮子尾巴牵搂怀中,丰满的脸蛋上憋足劲力,又溢满微笑;另一个童子则左侧卧,肘支立,托住圆圆的脑袋,整个后脑壳  相似文献   

8.
何飞 《收藏界》2014,(12):103-105
北宋三彩莲花孩儿枕荷叶童子是瓷枕中最多的造型。这件三彩莲花童子枕,高18厘米。塑造了一侧卧的童子,手持一枚荷叶,荷叶边缘向上翻卷,荷叶硕大而浑圆,叶心向内凹陷,正好作睡卧用的枕面。童子侧卧,圆头圆脑,胖胖的脸庞,似在怡静中睡眠,煞是可爱。莲花童子题材来源于佛教传说故事,《杂宝藏经》中记载:古代波罗奈园有一座仙山,仙人梵老在山上修行,他经常在山石上方便,一只雌鹿路过于此,并舔食了他的便溺,后来意然怀胎,生下一女。梵老抚养教育女婴,直至长大成为貌美聪慧的少女,嫁给了梵豫国王,成为国王夫人。  相似文献   

9.
斯普雷维尔的大名自是响彻全联盟的,但他却留了一个同哈德森一般无二的发式,因为头发蓄得较少,便成了一个小号的哪吒,凶猛中倒也添得几分难得的乖巧。但终究两个发髻太小,自然少了几分哪吒式的威猛,倒更像一个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谓谁?为何伴以观音呢? 莫高窟第72窟西侧上方山口处四阿顶建筑前,画立佛、菩萨像多幅。其中有一幅榜题为“龙王现楼阁时”的,其西有一菩萨乘云而至,屋内一童子合十迎拜,榜题“观世音菩萨度童子时”,童子迎拜下山方麓,一罗汉合十跪云中。原来是善财童子拜师。善财童子,佛教菩萨名。《华来经·入法界品》载,福成长者有五百童子,其一名善财。他出生  相似文献   

10.
张建础 《精武》2009,(1):58-58
笔者偶得《精武》2008年第十期杂志,发现其中一篇题为《拳道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文章突出反映了南北两家合一通背拳爱好者的争论,言辞非常激烈,并多次涉及到先师郭长生,很出乎我的意料,笔者虽不喜舞文弄墨.但在此也不得不说上几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