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即指文采,意思是说没有文采的文章,便不能远播.可见语言在文章中的魅力.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有声有色、鲜活灵动、美妙多姿呢?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文采?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里的"文",指的就是生动、流畅、精美、含蓄的语言.令人喜爱,让人回味欣赏的语言,精美的文章,当然广为传播,亦能久远传播了.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  相似文献   

4.
大文豪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也指出:"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当前的新课标也以全新的理念谈到了课外阅读的问题,要求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有较丰富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不仅是指语言的丰富,还包括精神世界的丰富.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必须做到质和量相统一:既要让他们完成量的规定,更要让他们在阅读中真正受益,努力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率呢?  相似文献   

5.
写作导航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者钱穆也曾说过:"文章者,花样也。"语言就是文章最出彩的花样。如果一篇文章文采飞扬,语言诗意灵动,读起来就如风行水上,自然会让人如品香茗,心旷神怡。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语言出彩呢?  相似文献   

6.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可见,作为语言三大要素之一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有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词汇量越大,其阅读正确率就越高,其听力水平和写作水平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7.
这里所说的"亮",是指语言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中学生在写记叙文和散文时,还能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而对议论文,则认为只要把道理说明白就行了,没必要去"粉饰".结果语言常失于枯燥单调、苍白无力.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同样需要文采情趣.文中有几处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妙语,可使全篇生色.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好的文章,一定有好的语言.近年来高考,将语言表达作为了作文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考试说明>对作文"发展等级"所作的规定中,共分"深刻透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4个方面."有文采"主要是指语言.因为人们看文章,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语言,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流畅、隽永、精炼、圆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优劣.谁忽视语言,就等于放弃写文章.  相似文献   

9.
美国著名心理语言学家Goodman提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在听、说、读、写、译五项外语技能中,阅读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参加考试、工作或是留学都对阅读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品味书香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它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它,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美国作家阿西莫夫对读书更是推崇备至,他说:"无法想象,有什么东西能像阅读那样,人需要多少,它就赐给你多少;更想象不出,有什么东西像阅读那样,不多不少地把整个宇宙给你." 读书,不仅是一种"知识哺乳"的过程,更是一种锻炼思维的运动,是智力体操、精神按摩,更是心灵抚慰.塞缪尔·斯迈尔斯说: "人如其所读."  相似文献   

11.
"作前阅读"是指学生动笔前越读与作文主题相关的材料,包括文章和书籍."作前阅读"有别于阅读课中的阕读,阅读课的阅读是以感受作家思想情感为目的,指向读懂和品鉴作品;"作前阅读"则以表现自我思想和情感为目的,指向写作."作前阅读"也不同于"作前指导","作前指导"偏重于选材、主题、布局等的讲授,学生习作难免"千篇一律"."作前阅读"有指导的意味,但不露痕迹,教师无为而让学生有所为.这里的"为"主要包含:唤醒习作动机,积累文章题材,开启习作思路,指引语言材料的组织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吕淑湘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阅读与写作更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水平.有效的读与写教学,就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因此,语言教学中读与写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绝不能孤立的教学,作为语文教的基本规律之一,读写结合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的、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里,我们把有创意的阅读,简称为"创读"."创读"与"实读"是阅读的两种方式."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努力读出文本的本来意思,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这是一种"再现式"的阅读.而"创读"则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知识积累等对文本进行有创意地理解,即在掌握文本本来意义的基础上,把作者想说而没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没有想到的想出来..  相似文献   

15.
阅读既是通过对书面语言的读解、领会其意义,获取知识信息和学习语言,又是人们学习和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手段.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人常说"开卷有益",那么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从各种读物中广泛汲取营养呢?  相似文献   

16.
1.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提到阅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读文学著作,其实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首先,学生要学会阅读教材.随着学  相似文献   

17.
古人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说理是议论文的灵魂,那么文采则是其血肉,灵肉不可分也.议论文要想以理服人,同样需要文采情趣.文中有几句鲜活生动富有文采的妙语,可使全篇生色.议论文也要"靓"语言!下面就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靓起来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阅读呢?其实,总体来说不外乎两点.一是词汇,二是写读.以下是我不成熟的几点做法: 一、传授阅读方法,学会举一反三 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我把它迁移为"需要读的,能够读."初中课本中有关的各类短文篇章都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根据题材,制订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读董桥书,虽对其骨子里的名士作派和"雅得化不开"的定式化腔调略存腹诽,但对其文采风流和高人雅致还是多有服膺.董桥为文少思想家的识力而多文章家的情韵,其作品行之也远,主要得力于"言之有'文'".孔夫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指写文章或说话,没有文采就难以流传久远.……  相似文献   

20.
行文流畅、生动形象、文采斐然的文章,往往能够使人眼前一亮。朱自清先生认为:“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可见文章的语言不能光满足于把思想感情说得清楚明白,还要说得生动活泼富有文采。只有洋溢着个性,闪烁着光彩的语言的文章,才能让人耳目一新、玩味再三,才能凭借语言上的韵味和魅力脱颖而出。如果语言不美,缺乏文采,读者连阅读的兴趣也没有,哪里还谈得上艺术欣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