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是语文的渊源 ,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源泉。新教材加重了文言文的比例 ,这就为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让学生读通 ,逐字逐句逐篇翻译 ,分析主题和写法 ,虽有可取性 ,但篇篇如是 ,单调重复 ,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缺乏生机活力 ,久而久之 ,学生生厌 ,教师压抑 ,那么如何打破这一僵局 ,迎来柳暗花明呢 ?一、寻找突破口 ,讲故事激趣导入。教材入选的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教师在开讲前 ,先用现代汉语讲故事 ,用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本身喜…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中国语文的渊源和文学的瑰宝.它能有效地提高中学生语文的素养。然而。目前的状况是,它的教学效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教学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的文言文教学没有生机活力.时间一长,师生都压抑,所以也就难怪学生讨厌文言文,进而读不懂文言文了。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文言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就应该给这些古老的文言文赋予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因为对初中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文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文言文在初中课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但文言文的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学生对文言文也是谈“虎”色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主人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言文读背教学方法。一、听读训练法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从儿童视角出发教学文言文,契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时,教师从丰富读的形式、活化内容理解以及设计丰富的写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能让文言文课堂显得更加活泼,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开展文言文学习。  相似文献   

7.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在教学这些文言文时,教师要把握教学要领,明确教学的关键点、梯度性;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跟着读、表演读、诵读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表达规律、语言特点等,感受到文言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语文作为我国学生教育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非常有帮助。语文的学习中,诗词和文言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这两大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而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是很感兴趣,那么教师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让已经不被人们那么重视的传统文化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就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文言文,这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应该给文言文教学引一口活水,让古代的语言活在现代的表达里,用现代的技术激活古代的场景,用现代的观点解读古代的思想,让文言文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了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就必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读文言文,真正让朗读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给中学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是文言文教学仍呈现出一派荒凉的景象,师生"谈文言文色变"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如何借着课改的春风来优化文言文课堂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成为演员,教师成为导演,共同优化课堂。一、强调文章的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代语文教育专家于漪也曾说"要反复诵读,读出感情,读出气  相似文献   

12.
教学《杨氏之子》一文,要根据编者意图,准确定位文本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要求等,借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按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心理特点展开教学,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感受学习文言文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本读通、读顺;结合文本情境,展开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文言特点,体会人物思想;引导学生想象品味,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表达密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朗读,尤其文言文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辅助环节,但教师往往注重追求范读、齐读、自由读和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样化形式,却很少对文本的体味、钻研、涵泳予以关注。在枯燥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根据语境,"添枝加叶"创设情境美读,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通过有趣的美读,学生读出了人物形象,读出了作者感情,读出了文章主题,还原了语文的本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感到困惑。对文言文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文本的基本特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杨氏之子》一文,可通过解题、初读、释义、品读、统整等环节,让学生亲近文本,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感知文言文的韵味、读通读顺文本、学会语言转换、把握文章主旨、感受文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他们喜欢学习文言文。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文言文在新教材篇目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但是,初中文言文教学也是让学生、教师都头疼的部分。让学生自己学,学生往往无从下手;由教师来讲,学生往往囫囵吞枣,一知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一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采用比较法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采用比较法教学,让学生在比较中抓住本质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现行语文课本每一个单元里的课文具有许多共性,文体基本相同。每一个单元里又分讲读,堂上自读、堂下自读三类课文,教学要求不尽相同。对于讲读课文,教师要精备,重点讲授,在启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对汉语言发展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文言文往往采取“熟读———逐字逐句翻译———背诵”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积极性差,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积极学习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文言文教学的新尝试,采用“四读法”教学文言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仿读摇仿读是基础。“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但文言文和我们现代白话…  相似文献   

18.
纵观历年高考,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分值一直比较高,且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这种模式进行。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两眼无神、昏昏欲睡。如何让文言文课堂“灵动”起来,是不少语文老师的追求,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读、思、品”三...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介质,能让学生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唐诗宋词中脍炙人口的诗句,历史散文中的佳词锦句、成语,通过反复吟诵,学生的词汇量得到了丰富,情操得到了陶冶.但现在的文言文课常现状让人担忧:有的教师将其肢解成一项纯技术性的词语解释和语法讲解,更有甚者将标准化题型反复操练,无视义言文教学的传统美育功能,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文言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串讲,学生做笔记,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变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不理想.要改变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且注蓖学生的学法指导,加强课内外积累和练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