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古之时,以祭祀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宗教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形成了宗教生活和文化的最初形态。周代祖先崇拜盛行,宗庙祭祀与郊天、社稷共同成为国家规定的三大主要祭典活动。作为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毫不吝惜地展示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闻一多先生曾经说过,《诗经》是"唱着以人生和宗教为主题的较短的抒情诗"。在《诗经》中,不仅可以窥见周代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亦可一睹周代宗教文化的全貌。周代祭祀的献祭品种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山海经》是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全书仅3万1千余字,一般认为,它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历法、气象、动物、植物、矿产、医药、宗教、考古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一部上古世界文化大观。由于它保存有丰富的历史资料,因此,它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礼记.曲礼》中有着“入境而问禁,入门而问讳”的训诫。随着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由于历史、地域等各方面的不同,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对于客居他乡或短期访问的人来说,经常会感到极不适应,产生忧郁、孤独的感觉,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衰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化休克”(cultural shock)。解决这种难题的前提因素是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礼仪。由此可见,要想愉快的和世界各地的人们打交道,必须学会在其它地方生活。  相似文献   

4.
土家"赶年"     
巫瑞书 《寻根》2002,(5):19-23
传统岁时节日的风俗礼仪,尤其是过年(指“大年”,如春节等)的习俗风情,乃是一个民族漫长时期的历史化的沉淀、宗教信仰的升华,自然也与农事作息以及民族迁徙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圣经》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世俗的珍贵历史献,是人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出现在遥远古代的、色泽绚丽的、人物形象生动的艺作品,如同其他类似的书籍一样,《圣经》中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的社会心理演变进程,无论他们的种族、语言和化如何,它反映的是人类渴望与追求真理愿望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萧子显的《南齐书》,保存有不少重要的诗学文献。除了对"声律说"的考论外,这些诗学文献还涉及诗歌与政治、诗歌与礼仪制度的关系。以民间歌谣和纬书廋语反映易代之际的历史变革和歌颂萧齐王朝的丰功伟绩,采用《诗经》为祭祀礼仪的制定提供依据,以优美的骈文描写"三月三日曲水诗会"的盛况也是《南齐书》诗学文献的主要内容。对《南齐书》中有关诗歌与政治历史变革、诗歌与礼乐制度关系和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的讨论有助于我们从更宽广的视域研究齐梁诗歌的艺术审美特征和南朝诗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01,(3):53-53
2001年1月26日(中国农历正月初三),在中国人民欢度新世纪第一个新春佳节的时候.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梅平代表中国化部部长孙家正向加拿大遗产部部长科普斯女士赠送了一批中国图书,请其转交加拿大图书馆。这是庆祝中加建交30周年举办的”中国化季”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批图书共500余册,其中有古典名《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现代大师的作品如《鲁迅选集》、《巴金选》等,赠送的图书中还有国内最新出版的《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8.
近日在我的书案上,始终置放著一部多卷本的大书,它像磁石般地吸引著我,几乎欲罢不能,因此每在料理急务之馀,或在夜深人静之际,断续展读终卷。这就是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主编的《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全书分9卷,计有《导言》、《政治》、《军事》、《边疆民族》、《经济》。《农民》、《社会》、《思想文化》、《对外关系》等。戴先生自己撰写了《导言》卷和《军事》卷,其它各卷也都是与所涉内容研究有素的专家来承担。整个丛书,以二百数十万言的篇幅,对18世纪的中国历史展开全景式的论述,它以当时的中国为焦点,并将其置于世…  相似文献   

9.
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近日翻译出版了新书《中国来信》,该书是18世纪捷克最早的汉学家、耶稣会士严嘉乐1716年到中国后,潜心研究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所留下的大量信函。严嘉乐以那个特定历史年代中一位亲历者的身份,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哲学、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内容。《中国来信》一书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严嘉乐的信函均是从中国寄回其祖国的信件,以及他与欧洲一些天文学家的通信。这些珍贵的信件基本上是通过欧洲一些来东方经商和探险的船只传递的。严嘉乐说:他从欧洲到中国还是比较顺利的,从里斯本航…  相似文献   

10.
关中风俗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具有地域性特点。俗话说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风俗的地域差异是划分文化区域的主要指标 ,也是构成一个地区直观和特色文化的因素。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 :“凡民函五常之性 ,而其刚柔缓急 ,音声不同 ,系水土之风气。”此言点出了风俗与地理环境的紧密关系。风俗包括的内容较为庞杂 ,各地的风气习尚、婚丧礼仪、迷信淫祀、民歌俗谚无不包含其中。总的来说 ,风俗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区域文化性格 ,即人的性格、气质、意志、语言和社会意识、社会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习惯 ;二是风俗的形成、发展和变迁受自然环境、社会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