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图1,已知△ABC,P是边AB上的一点,连结CP,当△A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图1分析:∵∠A=∠A∴当∠ACP=∠ABC时,△ACP∽△ABC·于是AACB=AACP=CPBC·注意比例式AACP=CPCB中的四条线段,其中AP与AC是△ACP的∠1与∠2的对边,PC与CB是△PBC的∠3与∠4的对边,而∠1=∠3,∠2 ∠  相似文献   

2.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几何》第二册 P_(233)例5:已知△ABC,P 是边 AB 上的一点,连结 CP.(1)∠ACP 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2)AC:AP 满足什么条件时,△ACP∽△ABC.  相似文献   

3.
初中《几何》第二册P35的例3,是一道很有启发性的典型例题,它引导学生怎样去探索问题,在教学中值得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已知△ABC,P是AB上一点,连结CP,满足什么条件时,△ACP与△ABC相似,课本上给出了三个条件:当∠1=∠B,或∠2=∠ACB,或AC~2=AB·AP时,△ACP∽△ABC。事实上,若满足AP/CP=AC/BC时,仍有△ACP∽△ABC,证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价一一、填空题 1.已知(a--b):(a+b)=3:7,那么a:b的值是_. 2.丫厄八勺八佑的第四比例项是_八侄、2、侄的比例中项是_. 3.已知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C>BC,则AC:AB二_. 4.两个三角形相似,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00、600,那么另一个下 角形的最大角为,最小角为 5.在△ABC中,AB=8,AC=6,点D在AC上, △ADE与原三角形相似,那么AE二 目.AD=2,若要在乃B土找一点E.使 6.如图1.在△ABC中.尸是AB上一点.连接 当满足条件乙AC作或乙AP〔二 △ACP叻△ABC 7.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 或A口= CP,卢趁\ 时…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证明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因此证明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关键是证三角形相似。为此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从求证的比例式或乘积式中寻找相似三角形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 1 如图 ,△ ABC中 ,∠ C为直角 ,△DEF中 ,∠F为直角 ,DE⊥ AC,DF⊥ AB。求证 :ACDF=ABDE。  分析 :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设想比例式中的一、三项线段是一个三角形的两边 ,二、四项线段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边 ,找出这对相似三角形即可。  例 2 已知△ ABC的边AC、AB上的中线 BE、CF交于点 G。求证 :GEG…  相似文献   

6.
比例线段的证明在相似形一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是否灵活掌握 ,直接影响到后继课程“有关圆的比例线段”的学习 ,所以我们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作法以供参考 .1 “三点定形法”找出相似三角形找出比例式中 (乘积线段可先化成比例线段 ) ,四条线段所在的两个相似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对应边成比例 )得出比例式 .例 1 如图 1 ,己知D是△ABC的边AC上的一点 ,∠ 1 =∠C .求证 :(1 )AB·BD =AD·BC .(2 )AB2 =AC·AD .分析  (1 )要证AB·BD =AD·BC ,即证 ABAD =BCBD,只须证明两比前项 (分子 )两条…  相似文献   

7.
<正>相似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核心知识.我们在描述两个三角形相似时,要注意不同的描述有不同的含意.一、若用符号"∽"描述,则各边的对应关系确定,此时相关问题有唯一解例1 已知:如图1,在△ABC和△AED中,AB=6,AC=9,AE=2,△ABC∽△AED.求AD的长.分析与解本题中,对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描述直接使用相似符号"∽",这时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各对应点是固定的.即△ABC的顶点A、B、C分别对应△AED的顶点A、E、  相似文献   

8.
如图1,△ABC中,点D为AB上一点(异于A、B两点),连接CD,此时,图中共有三个三角形.其特征:△ACD和△CBD分别与原三角形ABC有一条公共边(AC和BC),一个公共角(∠4与∠B);三条边AD、BD、AB均在一条直线上.在这里我们把它们称为“共角共边”三角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全等是几何的基础知识,判定三角形全等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边角边”公理中的角是指两条对应边的夹角.例1如图1,BC=CD,∠B=∠ACD,试问△ABC和△ACD是否全等.有些同学说是全等并这样证明:在△ABC和△ACD中,∵AC=AC(公共边),∠B=∠ACD(已知),BC=CD(已知),∴△ABC≌△ACD.上述证明是错误的,因为∠B不是AC和BC的夹角,故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评注:例1说明,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判定条件的顺序性.如在例1的△ACD和△ABC中,其条件分别是“SAS”与“SSA”,即条件是分别相等,并非对应相等.2.要注意分清“角…  相似文献   

10.
.在△ABC和△ABD中,已知两边AB=AB,AC=AD及AC,AD的对角∠B=∠B,△ABC和△ABD可以不全等(见图1).这个事实说明,用“边边角”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而我们可以验证,当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时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由此引发一个问题:“边边角”在什么情况下,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什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武汉市中考试卷的第23题是一道来源于课本,立意高远、思维发散、层次分明的探索性试题,试题如下:在△ABC中,P为边AB上一点.(1)如图1,若∠ACP=∠B,求证AC2=AP·AB;(2)若M为CP的中点,AC=2.1如图2,若∠PBM=∠ACP,AB=3,求BP的长;2如图3,若∠ABC=45°,∠BMP=∠A=60°,直接  相似文献   

12.
某数学兴趣小组在讨论“边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时,讨论如下: 甲: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如图1中的△ABC1及△ABC2,AB=AB,AC1=AC2,∠B=∠B,显然△ABC1与△ABC2并不全等. 乙:但是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证明线段相等的新方法——比例式法.用比例式法证明线段相等有以下几种类型:一、要证线段a=b,可先证a/b=b/a例1 已知:从△ABC的AB边上一点P作PQ//BC,交AC于Q;从Q作QR//AB,交BC于R;从R作CA的平行线,恰好过P点.求证:P是AB的中点.分析 如图1,要证AP=PB,可从关于AP、PB的比例式着手.由PQ//BC,PR//AC知道AP:PB=AQ:QC,PB:PA=BR:RC.而QR//AB,则AQ:QC=BR:RC,故得AP:PB=PB:AP.∴AP=PB.即P是AB的中点.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武汉市中考试卷的第23题是一道来源于课本,立意高远、思维发散、层次分明的探索性试题,试题如下: 在△ABC中,P为边AB上一点. (1)如图1,若∠ACP=∠B,求证AC2=AP·AB; (2)若M为CP的中点,AC=2.  相似文献   

15.
解答有关三角形的问题时,常常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本文介绍三角形中5种常见辅助线的添加方法.一、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1如图1,已知△ABC中,AD是△ABC的中线,AB=8,AC=6,求AD的取值范围.提示:延长AD至A',使A'D=AD,连结BA'.根据“SAS”易证△A'BD≌△AC D,得AC=A'B.这样将A  相似文献   

16.
1.小明的身高是 18m,则古塔的高是 1.6m,他的影长是Zm,同一时刻古塔的影长是 2.如图l,在△ABC中,DE// BC,AD=3,BD=2, 则刀E:BC= 3.如图2,在△ABC中,点D在AB上,若使 △ADC…△ACB,则要添加的条件是.(只需要 填写满足要求的一个条件即可) 屯如图3,△ABC的边AB涯C上的高C百和BF相 交于点D,请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_.(用相 似符号连接) 5.如图4,在△ABC中,AB=AC,乙A=360,BD平 分乙ABC,刀石// BC,那么在下列三角形中,与△ABC 相似的三角形是(). A.△刀召百B.△ADE C.△ABD D.△BDC 6.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它的底边BC…  相似文献   

17.
1.利用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例1.AB为半圆直径,AC、AD指为半圆的满足∠BAC=∠CAD。 求证:AB+AD<2·AC。 简证:如图,显然有DC=BC,且知∠ADC与∠ABC互补。将△ABC绕着C旋转至△EDC位置,易证A、D、E共线,DE=AB,EC=AC。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1 如图 1 ,已知AB =CD ,AC=BD (1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它们分别是                 .(2 )求证 :OB =OC .分析  要证OB=OC ,只要证△    ≌△    ,要证△   ≌△    ,只需要再有条件∠     =∠     (或∠     =∠     ) .2 如图 2 ,△ABC中 ,AB =AC ,∠BAC=40°.CD是高线 ,则∠BCD =    °.3 如图 3 ,△ABC中 ,∠ACB=90°,∠A =3 0°,AB =8cm ,CD ⊥AB于点D .则BD =    cm ,AD =    cm ,CD =    cm .图 44 如图 4,AD是△ABC…  相似文献   

19.
命题所有三角形都是等腰的. 显然,这是一个荒谬的命题.但有人“证明”它是成立的. 证明在△ABC中,如果AB=AC,则命题得证.如果AB≠ AC,作△ABc的∠A的平分线与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E点(∵AB≠AC,∴DE与AE不平行).自E点作EF⊥AC于F点,EG⊥AB于G点.连结EC和EB.  相似文献   

20.
证明线段的等积式,常常要根据题目条件和结论的特征,巧妙地构造相似三角形.现举几例. 例1 如图1,已知△ABC中,AB=AC,BD⊥AC,D是垂足,求证:BC~2=2CD·AC.分析1,要证(BC)~=2CD· AC,只需证(BC)/ (AC)=2CD/BC,因为这比例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