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贺冬 《科技广场》2021,(1):12-18
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萍乡工业发展新跨越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萍乡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然而强势领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瓶颈仍制约着萍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推进萍乡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从培育壮大领军产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教育园"、"大学城"等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载体,教育园的发展也已成为萍乡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对城市和区域的布局模式、发展方向等均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园区的规划建设对于推进萍乡教育事业发展,整合全市教育资源,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新区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萍乡教育园概念规划提出"一个中心、一轴、三片区"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张玲 《科教文汇》2014,(16):117-11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浙江作为民营文化产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先进代表,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阐述了浙江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健康发展的路径,包括:彰显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特色、激发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活力、塑造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同时,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浙江作为民营文化产业和海洋文化产业的先进代表,文化产业势必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本文阐述了浙江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健康发展的路径,包括:彰显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特色、激发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活力、塑造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浙江文化产业的发展必定能有力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主要散居于几个相关税种中,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应在充分借鉴国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分析其利弊,并制定相应的完善政策,以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2年11月,党中央在"十六大"会议中提出全面启动、快速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我国在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后,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在发展方面面临巨大压力。"十六大"报告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明确指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并且把文化产业发展定性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个重要决策是党中央在文化产业上的重大理论突破和重大理论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成为重要国策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总是依赖科技创新而存在及发展。根据公元607年至今的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历程,得出文化产业发展四个阶段的看法,并进一步对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进行了论述。以此为背景去发掘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问题,提出了科技创新加速发展规律、文化产业增长周期规律、科技创新之于文化产业增长的反作用等。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层次。在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文化资源开发模式,即主要由文化资源利用因素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文化产业低层次阶段的发展模式;二是文化技术开发模式,即主要由文化制作技术因素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文化产业中等层次阶段的发展模式;三是文化市场开发模式,即主要由文化产品市场营销因素决定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文化产业高层次阶段的发展模式。目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应该选择文化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发展大文化产业是推动昆明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举措。昆明文化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在明确昆明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要推进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构建昆明大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体系,大力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文化产业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但对地区的带动效益并不明显,各地文化产业定位与发展模式不清。从推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角度出发,提出本土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主要分析了其发展模式,并列出影响本土文化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因子体系,认为建立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本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依托地区经济构筑产业发展本地网络与外部渠道是本土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发展模式都伴随着相同的一种被描述为"发生论"的解释性方法,这有利于我们立足于已知现象的某些发展去探求由此造成的不同影响。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一个文化发生论模式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某些文化发展历程提供一个描述性的说明,同时也在于文化转型所引起的社会、伦理等方面变化。通过对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的不同划分,我们可以相应地找到不同的伦理观变化并挖掘其二者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普罗米修斯》2012,30(3):335-345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asons why Japanese cultural products have not penetrated other countries. It also explicates the recent trends in Japan's expansion of its cultural products and Japan's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global cultural market to ascertain whether this new development is a sign that Japan is attempting to gain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concludes that Japan was not able to successfully build its communication power to a degree comparable to its status as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power and its second largest media consumption market.  相似文献   

13.
文化本质一直是困扰我们的斯芬克斯之谜,学术界做了多种有益的探索,但都难以形成定论。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理论丰富了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文化本质的探寻的路径。解读《文化模式》,从社会群体、个体以及生活实践与文化模式的关系探索文化本质,文化是社会群体精神、人的生活样式、人的现实生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逐步涌现出的经济与文化一体化互动发展的新趋势下,影视业异军突起,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影视业作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日益成长为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江西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研究,进而提出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转变观念,积极倡导人才战略,突出个性化战略,强调集群集团竞争化战略,构筑复合型衍生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企业创新文化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不同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不同表现,归根到底是企业间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研究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应研究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创新文化。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创新文化的概念、内涵、构成、激励创新的文化要素和组织规范,并指出现有创新文化理论的不足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匮乏是影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国外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筹措的方式,探讨文化遗产社会投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提出应通过建立稳定资金筹措渠道、完善保障体系和建立监督机制等措施,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中,从而解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江西新型镇城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小。面对萎缩的市场需求,应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途径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李颜 《科技广场》2012,(8):214-218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结构高级化的必然结果,发展文化旅游能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本文考察惠州旅游发展状况,指出惠州旅游产品中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观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才能做大做强惠州旅游业;对惠州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即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条件、旅游接待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方面剖析人文素质的内涵,并从这两方面重点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同时文章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说明良好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