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雄古 《高中生》2008,(24):39-39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遭遇失败。"败"的一半是"贝",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如何"败中拾贝"。让我们面对失败时,不气馁、不灰心,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踏上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2.
汉语史中表示"失败"义的常用词主要有"败""负""输"。文章从历时角度详细考察了"败""负""输"的历史更替过程。"败"主要见于上古和中古汉语,"负"出现于春秋末期,但使用数量及范围十分有限,并未影响"败"的主导地位;"输"表示"失败"义首见于六朝,但直到宋元明时期才渐渐增多,随后迅速发展,在清朝中后期基本替换了"败""负",此后成为汉语中表"失败"义的常用词。  相似文献   

3.
北宋太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大规模出兵北征,企图收复燕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太宗及北宋政权的一系列失策造成的.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征失败,是北宋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转折时期.宋代的积贫积弱发轫于高梁河之败,形成于雍熙北征失败后,加剧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到仁宗时,积贫积弱之势已积重难返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梁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之间北宋政治的考察分析,说明北宋的积贫积弱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楚汉相争,何以刘胜项败?古今高论颇多。本文援用佛家人格理论,从我爱、我见、我慢、我痴、我贪等方面细加剖析项羽刘邦与韩信张良等人的人格结构以及众人格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得出结论:项羽之败,不是败于刘邦,也不是败于不善假于物,而是败于他自己天生神力,才气过人。  相似文献   

5.
<史记·管晏列传>有一段话:"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其中"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一句,一些白话译文大抵大同而小异.  相似文献   

6.
滑铁卢战役是拿破仑最后的失败吗?不是.拿破仑的最后失败,是败在一枚棋子上.  相似文献   

7.
放飞纸飞机     
正"卓越"联盟自主招生考试成绩公布了,分数线为121分,而我的得分为119.5分,其中数学40.5分,物理79分。我看着这排触目惊心的数字,犹如五雷轰顶。我一遍遍地刷新页面,手指都点击麻了,那数字仍赖在电脑屏幕上嘲笑我。失败了,败得可惜。只差1.5分啊!我懊丧,我叹息,我愤慨……妈妈看出我很烦躁,柔声安慰我:"没关系,只要找出自己的薄弱点,反思一下……"  相似文献   

8.
纸上谈兵的赵括,败于长平,尽丧赵之精壮。但细究赵括失败原因,其父赵奢是难逃其咎的。赵奢西败强秦,奉公克已,不愧为一代名将,但  相似文献   

9.
2012语录(三)     
因为我曾是商人,所以给我投票吧,即使我不会告诉你任何关于我如何经商的信息。——米特·罗姆尼败选,《福布斯》杂志总结了罗姆尼在竞选中说过的最"失败"的10句话,这是其中一句。"桑迪"无疑将导致大规模的混乱,并为奥巴马提供一个绝佳机会来显示自己是个坚强、有魄力的领导人。——飓风"桑迪"2012年10月底袭击美国,致113人死。有阴谋论者称,一个名为"高  相似文献   

10.
“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老是破坏自己的好事呢?”“我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我想要的呢?”这些痛苦的呼声来自各行各业自毁前程的人心中。在预防或克服自毁行为上,有一种障碍必须跨越,那就是你必须先能察觉内心推动你自取其败的动力。仔细考虑一下,看自己有没有下面列出的足以使当事人沉溺在自毁的漩涡中无法自拔的12种最常见的心理陷阱。1.求败的性格。有些人的性格天生就倾向于自取其败。他们一再地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而且一筹莫展,就是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就算是能够胜任的工作,他们也一再地失败…  相似文献   

11.
微阅读之微,在于篇幅短小,在于解读精细、精微。微阅读的目的在于唤醒、探究、指导学生去阅读,但绝不能替代其阅读。教学《子夜(节选)》时,从一个细节——"吴荪甫的失败"入手,带领学生探究"为何失败""败在哪些方面""失败之后的选择"等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性格、时代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败2"是在"buy(买)"与"败1"谐音的基础上,受到同形的"败家(子)"的"败"挥霍浪费的语义感染而形成的."败"从基本义"买"引申出"卖、花、摆"三个义项;"败"在使用语境、情感色彩和运用主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用法限制.在使用中,败2可以与败1、buy互相配合,并且正在逐渐由网络用词向平面媒体扩散.  相似文献   

13.
词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不讳谈“失败”,因为他们知道,面对夕阳大可以高耿一曲“失败”,明日太阳照样升起……一、悲壮的旋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渐离的悲筑,宋意的高声,易水畔悲壮的一幕。荆轲败了,但他败得悲壮,败得豪迈,败得令胜者唏吁,败得令后人赞叹。失败是一段深沉、悲壮  相似文献   

14.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以及众多革命党骨干先后亡命日本.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深入计议未来,就成了他们的中心议题.他们的国事观如何?当时的报刊曾作了这样的报道:"民党自赣宁败绩后,相率走日本.对于国事之观察,颇分两派:一派恐败衄之后团体涣散,宜有以结合亟图进行,以系国内民党之热望,而振偷惰之人心,此派孙文实主之;  相似文献   

15.
马谡败了,简直败得一塌糊涂. 我虽然很生气,但是更多的还是自责:明知道马谡那小子是守不住街亭的,还是把他派了过去,这……这让我怎么向主公交代?这让我怎么面对众将领?这不是败坏了自己"用兵如神"的美名吗?  相似文献   

16.
鲧是研究我国早期文明史的一个重要人物。许多资料记载说,鲧只懂得堙填之法,而禹治水时采用的是疏导的方法,因此禹成功了,而其父鲧失败了。说鲧"用筑堤防水的方法治水,九年未治平",他是败于治水这一认识和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鲧治水不存在失败,他是失败于部落联盟首领继承人的政治斗争。鲧的失败为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禹不仅治水大获成功并且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  相似文献   

17.
十运会69公斤级举重比赛终于落下帷幕,奖牌各得其主。出人意料的事,赛前被人们普遍看好的雅典奥运会冠军张国政不仅无缘金牌,竟连个名次也没有拿到。赛后很多人不能理解,媒体更是一致批评教练的战略战术,把唾手可得的金牌拱手相让。然而,对此我却不敢苟同。我以为。张国政的“失败”败得应该、败得值得、虽败犹荣。  相似文献   

18.
关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因,史学界流行着二种看法:一种认为人民群众是变法成败的决定因素,变法派脱离人民,与人民相对立,难免失败;另一种认为变法派代表了中小地主利益,变法主要败于代表大地主利益的保守派的反对.这两种看法都侧重外部力量的作用,对变法势力的内部问题缺乏足够的分析,因而不能揭示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失败的必然性,兹有必要作一再探.  相似文献   

19.
我不能败     
我不能败,我时常这样想并告诫自己。 是的,我不能轻易就对生活宣告自己的失败,这不是我性格。 尽管曾经千百次默默地耕耘而没有得到收获,尽管许多美丽的梦想已被现实击得支离破碎,吞噬着我脆弱的心中那一点  相似文献   

20.
珍惜同路人     
有些事情,经历了,付出了,却失败了,于是,便以"我努力过了,所以我没有什么遗憾"来打发自己,然后,将这段岁月打包,藏于记忆深处,不再轻易触及.对我而言,考研即是此类事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