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喋喋不休最多的一句话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意象.这种意识现在快要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了,每遇大事便会瞬间打开. 9月15日,西安等地发生爱国游行,一部分激进分子沿途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让这场爱国游行偏离了既定轨道.当晚,"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从玉华在冰点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小伙儿举着纸板提醒日系车调头行驶.尽管这张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疯了",但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媒体联系上"他".编辑在微信群里让正在西安出差的"冰点"周刊记者秦珍子"试着联系一下".谢天谢地,在茫茫网海中,记者竟然搜出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并说服他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这简直太牛了!这不就是"冰点"一直孜孜以求的那个"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2.
记者代表面对面1月15日,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组织了一场"记者代表面对面"采访活动。徐辉、胡培松、李邦良、徐鸣华、庞青年、杨云飞等6名省人人代表,围绕"新老代表谈履职、服务大局话‘两创’"这一主题接受记者集体采访。  相似文献   

3.
在齐鲁晚报经济新闻中心当记者7年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到工作如千钧压顶.经济新闻报道,正由前期"以政经新闻为主",转变为"以财经、产经新闻为核心".这要求记者不但会写新闻,还要懂经济.每-个人都面临着转型.  相似文献   

4.
会议不等于新闻,但会议可以"淘金".要在会议上采写出鲜活的新闻,记者可在材料袋里找线索、会议之上抓亮点、会议结束搞追踪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结束,北京国际新闻中心(BIMC)的使命也告一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国际新闻中心主任翟惠生也实现了自己将BIMC打造成"记者之家"的承诺。记者: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奥运期间,北京国际新闻中心的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正>每年三月,全国两会与您相见,典型的"周期性"新闻题材。一年又一年,新闻报道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不!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我们发力,打通"大小屏"。打通"大小屏",打造"两会集结号"。今年,新闻中心在微信、微博端推出"两会集结号",设置《建设新福建》、《央媒看福建》和《两会小知识》三个小栏目。《建设新福建》集纳了北京报道团队采写制作的丰富视频素材,200多条1700多分钟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微信全面亮相 2010年广东两会《羊城晚报》开启"微报道"大门,2011年微博联合网络开发出微博墙、记者微博群等形式,2012年出现"微发言""微直播"和"微访谈"的大型网页式"微报道"专题.2013年地方两会"微报道"借力微信3亿之众的注册用户,开辟了新的传播通道.据统计,2013年大多数省区市两会基本实现了文字、图片、音频等不同信息量的微信推送.  相似文献   

8.
深圳特区报的前方报道团队,既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评论员,还包括由4名新媒体人员组成的“融媒体”小组。在北京专门搭建了全国两会全媒体直播室,还利用微信平台,将分别负责人大、政协和新媒体采访的记者整合到微信群中,建立起了互动式的选题策划、在线讨论、采访素材分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陈雪晔 《传媒》2018,(2):51-53
2017年11月8日,悉尼时间9时30分,201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澳大利亚媒体培训班一行推开了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ABC)的大门. 在ABC一个超大的办公室里,采编人员正在聚精会神地与新闻"战斗";在新闻报道工作平台中,还有一间封闭式小型演播室,一位男记者正在进行美国曼哈顿卡车撞人恐袭事件的视频直播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有关记者的是是非非听得够多了:从"欺骗暗访"到"窦唯大闹报社",从"美女记者"到"跪地采访",似乎处在新闻事件发生最前沿的记者们一不小心便反客为主成了新闻的主角,情愿或不情愿地在新闻里"客串"了一把。而招致的结果却大相径庭,或千夫所指、或赞扬有加,或横眉冷对、或感恩戴德。似乎向来崇尚客观、公正、平衡的记者们也在两个极端的摇摆中找不到平衡所在。记者角色错位的利弊暂且不论,但这至少给记者们创造了一个换位思考的机会,站在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12.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中外新闻记者汇聚的中心,会场内外,"新闻大战"硝烟弥漫.而两会结束之后举行的总理记者招待会更是把两会新闻采访推向了高潮,使之成为每次大会独具魅力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3.
"16年的老汤就炖出这么一小块瘦肉."他指了指办公桌上的一大摞书稿,平日的风趣里只加了一丁点儿凝重.3分钟便结束第一次采访,记者带走的"家庭作业"是即将付梓的<新闻眼看美国--刘亚东作品集>. "刘亚东先生从事新闻工作16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令人刮目.欣闻目前他荣获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这是实至名归的."新闻大家范敬宜为本书所作的<序>这样结尾.  相似文献   

14.
<正>在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间隙,记者对此次大会的战略合作方新智元创始人杨静进行了专访,杨静表示,此次大会采用了多种创新形式,实现了预期效果,受到了多方关注,印证了她的判断:人工智能创业创新的好时机来了!记者:听说这次大会您进行了微信群直播,覆盖人数远远超过了到场人数。您觉得这种微信群直播是未来大会的新模式么?杨静:这次机器人大会,我们在新智元的微信群里做了实时直播。现在人工智能领域里的很多专家、CTO甚至工程师,平  相似文献   

15.
11月19日中午1点,赵启正院长在逸夫会议中心接受了20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就“受聘的原因”、“出任的意义”、“如何推动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问题答复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人大新闻中心、新闻周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在记者见面会上,赵启正表示,人大新闻学院要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新闻学院,一定把它推到国际市场上去,而不是站在本地区的视野上。  相似文献   

16.
陈颖 《中国记者》2024,(1):104-105
<正>采写人大新闻,会议报道是绕不过去的槛。因为人大俗称有“三会”,分别是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人大常委会会议、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三会”都是法定必须召开的会议。虽说会议是重要的新闻源,但对记者而言,把会议当作新闻富矿还是贫矿因人而异。由于人大开会注重法定程序,按部就班,形式内容都相对固定,很容易让跑会的记者“审美疲劳”。一旦记者思想只停留在会议程序和领导讲话上,采写的报道充斥着工作性、程序化的内容,自然乏善可陈,甚至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7.
县级融媒体中心拥有广播、电视、报纸、微信、抖音等宣传平台,且都是按照"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全媒分发"运作模式运转.融媒体中心都存在人少事多的困局,记者的新闻稿要一稿多发,这就需要记者成为全能王.对此,本文从县融媒体中心培养全能型记者入手,对基层记者如何改变新闻用语,更好地适应融媒体多平台的分发需要,并结合实际的新闻报道案例给出一些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伴随微信社交应用逐渐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对它的分析尤为必要,本文基于强弱关系视角,讨论了微信社交群中的新闻传播现象。相较于朋友圈,微信社交群中的新闻内容更多样、传播更精准,但也容易让虚假新闻广泛传播,鉴于微信社交群中的个体对新闻有较低的信任度,新闻难以得到再次传播。  相似文献   

19.
2017年两会新闻报道中,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纷纷展开了移动直播战.央视新闻、新华社移动客户端以及新浪新闻等也纷纷加入直播大军.不同于2016年的是,在2017两会上记者们对VR技术有了广泛的运用.VR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了新的契机,也让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会出现优秀政治记者吗?一年一次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又结束了。说来也是我的一种“幸运”,从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始至今,我已陆陆续续参加了5次这种重要的“国会”报道。前几次,代表中风平浪静,大会按部就班,记者的新闻嗅觉似乎也‘丧失”了。而从去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始,民主气氛渐浓,整个“两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