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既有的受众、信息传播及媒体生产的概念和含义,整个媒介生态乃至生活方式和社会形态都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全媒体时代,传播力不再只是测量传播效果的一项指标而成为衡量整个传播机构整合力、执行力、覆盖力、品牌力等的一个坐标系.媒体竞争的核心正是传播力的竞争.气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内容,在全媒体平台上如何实现传播力的拓展?如何理解以传播力为核心的气象媒体发展战略?本文将围绕这些论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石静 《编辑学刊》2021,(3):46-52
面对"移动+"的传播生态、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编辑作为专业体现媒介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职业人,如何在话语权转移中合理体现把关人的控制引导?如何在继续扩大的智能化、交互化、市场化、线上化的工作情状里保持媒体的专业性与职业素养?如何通过媒介表征改造单向度用户,在实现引导的同时培养理性、思辨的用户?这是编辑身处技术制造的喧嚣的媒介景观中为保障传播力品格需要思考的立身问题,也是为拓宽传播力路径需要思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编辑个体在传播引发的消费社会的关系变动中,嵌入、脱嵌、再度嵌入的如何自洽的自我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美妍 《新闻传播》2022,(3):99-100
电视节目如何寻求高质量发展?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年主持人大赛》为例,试析如何通过创新的方式,提升节目的 影响力和传播力?新时代如何通过"四力"考核主持人的内涵?进而解析现象级节目的 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4.
日本核辐射危机发生后,因为人们轻信"碘盐能预防治疗核辐射"的传言,引发了席卷国内多个省市的抢盐风潮.这是检验大众媒体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传播力、引导力与公信力的一次实战演练."抢盐"风波让我们反思,媒体为什么在突发事件中的引导力那么微弱?专业化的传播机构为什么在民众的口口传播面前那么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5.
林宇 《传媒》2017,(14):43-45
在百舟町争流、众声喧哗的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如何保持发展定力,搭建新型传播平台,推进媒体融合发键,进一步提升其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如何通过生产特色内容和发挥运营特长.不断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这些都是地方党报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梁瑞平 《传媒》2021,(17):35-37
深度融合背景下,党报如何通过深度报道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实现差异化发展?近年来,长沙晚报大胆创新,在全国党报系第一家推出"封面特稿".但凡大节点、大主题、大事件,都在报纸封面版推出精心策划、深度挖掘、精心打磨的万字报道,引发现象级热议及转发热潮.为什么要推出特稿?特稿如何"特"起来?特稿如何更完美?本文试图从选题、内容、采写、呈现及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重大主题报道是各家媒体呈现自身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产品",重大主题报道如何才能成为爆款,其核心要义就是报道自身要有强大的价值力,而"高端、高论、高频""三高"组合无疑是锻造重大主题报道价值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科技金融时报的实践证明,"三高"有效提升了重大主题报道的含金量,从而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速兴起,媒体生态发生深刻变革,舆论格局也迎来了重大变化.在融媒时代,如何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温州晚报》以创新社会活动为抓手,通过整合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资源,以全媒体手段,把报道做成活动,以活动延展新闻,实现了从"信息发布"到"资源发动"的转变,努力把"平面报"办成"平台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互联网络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飙升,并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召开的年会正式宣布,互联网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互联网突破了以往大众传播媒介单向传播的模式,使得信息传播具有双向互动的传播特性。在这样一个全媒体的时代,校园传播主体的校园媒体、信息最灵通的校媒记者,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校园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随着新技术在媒体领域的不断拓展,对于资金、技术都非常有限的校园媒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如何继续保持生命力?校园媒体如何应用新媒体手段增强传播力?新媒体时代的校园媒体如何通过内容、传播手段的调整更好地为高校大学生服务?这些都是需要破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做好新闻立台,关键是持续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城市广播在当地受众心中和行业内打造高知名、高权威、高口碑的节目品牌至关重要.文章从"本土典型,全媒体首发""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创新创优、打造精品""拥抱新传播技术"等方面,通过对江苏南通广播多年的实践分析,探讨城市广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全方位增强传播力 记者:当前,海内外对中国加强国家软实力、提升国家形象的举措十分关注.您如何看待中国媒体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刘国昌:在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问题上,首先要有传播力,要思考如何把中国的声音、形象传播出去,让它入耳、入脑、入心,然后才能产生进一步影响.如果传播不出去,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要把声音传播出去,电视、广播要能落地;纸媒要建立、增加印点;传统媒体要会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陈国权 《青年记者》2017,(28):17-18
传统媒体运作的新媒体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正襟危坐”,不容易吸引来“粉丝”;但如果学习商业新媒体的“新思维”过了头,又容易忽视了引导力、公信力,违背了“坚守舆论阵地、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的初衷.那么,主流新媒体如何在提高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保证新闻的公信力与引导力的实现?主流新媒体应如何表达主流话语?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界有一句名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如何提高传播力呢?互动是传播力得以提高的一个必备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互动是现代传播的本质特征,传播就是互动,没有互动,传播效果就大打折扣.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大浪,如今中国无论是电视、网络,还是各种纸质媒体,它们对传播中的互动运用都驾轻就熟.  相似文献   

14.
地方两会报道,是主流媒体开年第一场硬仗,也是党报拓展传播力影响力的绝佳窗口,如何才能创新出彩?本文结合《解放日报》和上观新闻的探索,总结出三条经验:直播、现场和互动。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文化之光.一座博物馆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库.如何借助电视平台和新媒体传播渠道使博物馆里的文物重焕新生,在观众眼中"活"起来?如何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在融媒体时代,如何通过"电视大屏"和"手机小屏"联动,让博物馆类的节目得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议题...  相似文献   

16.
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日益成为国家战略,传统媒体和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在平台融合大潮中积极转型、积极融入,播音主持行业虽然面对新媒体传播方式带来的冲击,但也有行业融合创新的希望契机。如何在冲击中突围?如何把握契机跨越发展?是传统媒体的播音主持行业的职业焦点,也是媒体决策层聚力解决的事业问题。本文从播音主持行业应对策略的角度切入,从历史、文化和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规律诠释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一线播音员、主持人和传播从业者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梁修明 《传媒》2018,(2):29-31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引发媒体格局变革日趋深刻,媒体传播呈现人人传播、多元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媒体融合发展步入深度融合阶段,传统报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新媒体时代下,强化内容建设的价值日趋凸显,对提升基层党报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愈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愈是彰显主流媒体权威发布、提升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绝好时机。然而,对于平台相对有限、人财物条件无法和国家级、省级媒体相提并论的地市级媒体,在舆论声场中,如何发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笔者看来,把握新闻宣传的"时、度、效",不失为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19.
面对集声音、色彩、数据和文字于一体互动式的新型传播媒介的挑战,纸质媒体的舆论如何避免被边缘化? 面对街谈巷议的热点,纸质媒体如何挖掘真相发出自己的声音和主见,使新闻的传播能够引起受众的反响和共鸣?  相似文献   

20.
许晓明 《出版广角》2021,(17):79-81
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是传播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从河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守初心、强根基、谋发展"的改革理念,通过创新表现形式、生产优质内容,深化机制改革、提供人才支撑,探索多元经营、走向社会融合等方式,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切实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传播"四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