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体育作为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重要表征,在当今媒体时代与媒体自身发展融为一体,两者呈现出共荣共生局面.一方面,体育作为重要的活动项目,尤其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举办,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重要主题.由此,衍生出体育传媒这一新兴传媒类型.另一方面,随着体育本身的不断发展,以大型赛事为主导的体育项目本身成为传播体育文化、实现经济效益、动员社会公众兴趣,吸引公众眼球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这一层面上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实体媒介.如今,体育与传媒结合更加紧密的情况下,体育文化与传媒文化呈现出交织的三位一体状态.因此,如何理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值得探究.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文化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大卫·罗独著、上海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吕鹏副研究员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的《体育、文化与媒介:不羁的三位一体》一书,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分析.全书按照体育媒介、体育媒介产品和体育媒介的未来三个方面,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2.
杜绝体育假新闻不仅是新闻行业的职业要求,更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探寻体育假新闻产生的根源,从制度上找出杜绝体育假新闻的办法,进一步重塑媒体公信力,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体育假新闻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一)体育假新闻扰乱社会信息秩序 体育新闻可以传播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事业发展和体育领域的交流,但这是基于新闻真实原则基础上的.一旦所传播的体育新闻失实,这些虚假信息就会误导受众,对体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扰乱整个社会的信息秩序.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教育与现代传播生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生态系统是受众系统、媒介系统、社会系统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和均衡的关系。传播生态系统的生成条件,在于传播系统中某一子系统利用甚至控制其它系统的资源去达到自身目标的同时,不能减少或损害其它子系统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但是现代传播媒介与政治、经济的合谋,导致受众系统处于弱势地位,使受众生存与发展所依赖的外部资源相对匮乏。媒介素养教育试图从加强受众系统力量的角度,改善各子系统所需要的资源条件,来促使现代传播生态的生成。  相似文献   

4.
熊忠辉 《视听界》2014,(1):23-28
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人们的狂想、政治力量的控制乃至禁止,并在一段时期一个国家内部达到某种均衡。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将共同形成共生共存的现实,系统内外的媒介合作注定使传播效果更佳。本文从媒介形态和媒体的发展规则、媒介变迁的历史等方面讲开去,透过媒介进化的视角讲述电视如何迎接新生。  相似文献   

5.
王晓燕 《视听界》2007,(1):103-103
一.身份:媒体和特定群体的发言人 专业频道和节目面对的是特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这些受众有着特殊的利益需求。节目主持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观众的发言人。主持人对观众的引导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对受众需求的尊重和满足来实现。所以,“类型化”节目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突出体现的并不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对立,而是取向和利益一致基础之上的共生共荣。“类型化”节目主持人将受众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自身的传播目标,能够使媒介更好地完成对受众的有效引导,实现媒介满足受众需求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陆虹 《新闻记者》2006,(9):32-35
世界和中国的媒介格局正处在“润物有声”的增量式变革中,以互联网为代表、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形态开始呈现与传统媒体分羹的态势。2008年北京奥运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奥运传播当然成为塑造健康积极的中国国家形象的品牌性手段。缘于“地球村”受众信息消费形式的转变,北京奥运传播理念须从传统的线性宣传模式转移到多媒体共融的新传播模式,整合internet、IPTV、博客、播客、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等多种新媒介形式,树立北京奥运的数字媒体观,建构新媒体·新奥运·新传播的盛大图景。从远古雅典的体育盛会带来人们对和平安…  相似文献   

7.
范祖荣  周建辉 《传媒》2015,(20):70-71
信息化时代,我国传统媒体开始走向并融入市场,媒体与受众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微妙且深刻的变化,从而出现了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体育信息传播模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受众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消遣,这就要求体育信息传播模式尽快实现自我革新与转型,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及其传播取得了巨大成绩.考察体育发展和体育传播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政治观念在体育发展与体育传播的每一历史阶段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始终融入其中.政治观念不仅促进体育传播发展,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产品营销的重要媒介通路,营销成败取决于内容汇聚受众注意力的效果。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媒介技术的变化发展,受众的媒体消费选择、使用行为都随之变迁,直接影响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促使电视媒体进行节目编播的调整与革新。为在日趋激烈的注意力争夺中获得更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面对社交媒体时代快新闻生产模式所带来的新闻规避等问题,以慢新闻、慢直播为主要形式的慢传播逐渐发展成为智媒时代新闻业新的增长点。本文在考察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加速理论对慢传播的媒介形态、价值理念、驱动逻辑进行探讨。文章认为,慢传播发展十余年间,其概念界定及盈利模式已愈发清晰。未来慢传播与快新闻应扮演相互补充的角色,在把握社会加速时代受众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新兴媒体技术及跨媒体叙事等传播理念探索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和体育事业的互动共生推动了现代体育的变革与发展。但是,纵观今天的体育新闻传播报道,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竞技体育始终是各媒体体育新闻竞争的热点、焦点甚至  相似文献   

12.
李欢 《新闻世界》2013,(5):104-105
随着市场环境的改变,体育信息的受众也发生着改变。受众群体对体育信息的需求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变为生活的消遣,以满足自我精神的愉悦。而体育信息传播媒介为适应受众的这些变化,也在逐渐改变着体育信息的传播模式。以往那种缺少与受众互动的填鸭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已被彻底抛弃,代替的是多渠道的满足受众知情权的双向传播模式,这种新模式将信息传播的话筒交给了受众本身。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体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众传媒介对体育的深度介入使得现代体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出现了体育媒介化生存的现象.由北京体育大学洪健平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的《体育的媒介化生存:体育营销与传播论稿》一书,是一本紧跟时代潮流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4.
体育赛事的跨媒介叙事与传播,是当今体育产业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电子游戏作为体育赛事跨媒介叙事与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体育赛事相辅相成,互利共生.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体育电子游戏的叙事方式、叙事特点和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体育电子游戏区别于体育书刊和体育电影,有着独特的媒介叙事方式,具备了时效性、印象性和融合性三种叙事特点,在帮助玩家了解赛事、延长体育赛事周期和提高体育项目参与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颖 《新闻界》2012,(7):39-41
伴随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媒体发展迅速,在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健康有益的体育信息的同时,也产生了若干负面效应.本文攫取了体育媒体的负面影响在大学生中的反应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表现和成因加以辨析,指出体育媒体应强化责任意识,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体育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体育媒体在我国体育事业体制下,不仅要传播各大赛事的比赛信息,还要满足广大受众对于比赛以外各类信息的需求。体育媒体将社会责任铭记于心,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特别是在体育媒体领域,职业道德规范时有缺失,各种不负责任的报道经常出现。本文以网络时代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体育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和原因的探讨,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发展之道,在网络时代,使体育媒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李如冰 《传媒》2019,(14):60-61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下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形态有了更多的跨界和融合,使媒介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元媒介”的特征,即不同媒介间的内容生产更加丰富多彩,传播形态更加智能化、多样化、便捷化。同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有机结合,方便了受众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由此可见,媒介融合不仅深度改变了受众的交往方式、信息接收和认知方式,还为新旧媒体在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成玲玲 《传媒》2021,(16):60-62
Vlog(视频博客)作为新兴的媒介形态,凭借个性化、日常化等表达特点和碎片化的传播优势获得广泛青睐.Vlog庞大的受众市场和发展潜力,让主流媒体纷纷尝试Vlog新闻报道模式.Vlog新闻通过第一人称视角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消解受众的距离感,增强新闻的亲近性,为媒体融合进程中的新闻报道提供崭新视角.我国主流媒体的Vlog新闻产品已经形成以移动短视频为代表的传播优势,并在实用性等方面具有优化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今媒体系统以无所不在、融合以及网络化为特征,但大众传播和大众媒体仍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新的模式、现象和行为越发重要,而常见的网络传播概念并不适于描述和研究它们。因此,本文尝试提出网众传播、网众和网络化用户的概念,这一组概念脱胎演化自传播学及受众研究理论。本文认为:人们通过积极的媒介使用行为,以跨越各种媒介形态的信息传播技术为中介相互联结,构成了融合信息网络与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成为网络化用户。网络化用户的集合即网众。网众通过社会性媒体生产、发布和接受信息,发动并参与了网众传播。而网众与网众传播,可以成为一种传播与媒介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谣言传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不仅谣言本身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其中还掺杂着受众的人格、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并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与历史等背景密切相关.鉴于谣言传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谣言的防控需要公众、媒体、政府的三方联动,采取多种手段,将谣言对公众心理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