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杨雪 《传媒》2018,(8):80-82
2015年,我国IP影视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以IP为改编源的影视作品霸占荧屏.经过近三年的发展,IP影视产业进入发展的瓶颈期.本文从产业演变理论视阈出发,对比我国与西方影视产业发展的不同,发现我国IP影视产业演变轨迹具有非典型激进性演变的双重特征,其演变轨迹可以被分为四个阶段:新兴阶段、趋近阶段、震荡阶段、共存阶段,而以IP影视作品为核心的泛娱乐产业链运作最终会成为主流模式.本文还对IP影视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影视从业者提供相关资料来完善和改进以IP为核心的影视作品和相关衍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苟馨允 《新闻传播》2023,(15):41-43
本文基于影视元宇宙的背景下,探究了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开发与商业化。在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对《大话女儿国》和《创世纪》两部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案例分析,总结出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表现形式、商业化模式、关键因素和策略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元宇宙作为一种新型的虚拟现实空间,为影视IP开发与商业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遇。影视IP在元宇宙中需要注重用户体验、社交互动、多元化内容等方面的设计和策略,同时还需要借助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工具进行精细化运营。未来,影视IP在元宇宙中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也面临着多种挑战和风险,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和加强风险控制。本文的研究结论和启示可为影视IP开发和商业化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钟瑾 《出版广角》2016,(11):8-10
文学网站和网络小说的爆发,加上互联网公司以及资本的强势介入,将IP转化为影视、游戏产品,使得近两年IP市场热度不减,价格暴涨.相比之下,传统出版业却处于被动状态.笔者认为业内应当清楚地认识到,影视产品、游戏、图书其实是同一IP产业链上的不同形态,关键在于IP所包含的内容.换言之,出版业也可以通过开发IP,以出版物为标的,自己组建产业链,进行全版权运营.  相似文献   

4.
王瑾 《出版广角》2017,(20):62-64
互联网催生出IP产品的开发和衍生,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方式中,IP流量和粉丝营销成为卓有成效的营销手段.但是对同类型快消型IP产品的过度开发以及IP产品营销策划中的短视效应,导致IP流量和粉丝营销面临同质化的困境.打破这一困境的根本手段是对IP产品做到优选,注重产品内容价值,做好营销内容策划,让营销契合IP产品自身特点,最终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5.
王媛 《出版广角》2016,(23):58-59
泛音乐时代的音乐产业链是基于音乐IP而生的生态型音乐产业闭环,包括由音乐作品链、演艺产业链构成的核心层和由IP衍生链构成的衍生层.音乐IP的影视剧改编是泛音乐时代下音乐产业链衍生层中开发力度大、改编收效显著的音乐IP衍生现象.文章在探讨音乐产业链演化的基础上,指出音乐IP影视改编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6.
宋湘绮  秦欣 《东南传播》2024,(2):119-121
网络文学作为依托于互联网时代而产生的新型人民文艺形态,在媒介融合时代表现出了巨大的IP开发价值,成为影视等产品最大的内容输送库。其中,原著粉是网络文学IP跨界的见证者。由于原著粉对网络文学IP的情感认同和价值感知不同,在网络文学IP影视化过程中表现为理性成瘾、自我说服、精益求精三种情况。基于此,从四个方面给出网络文学IP跨媒介延伸的优化建议:一是尊重改编规律,延续IP人气;二是横向条件关联,增强IP价值;三是纵向跨界延伸,深耕IP产业;四是多维制度保障,赋能IP开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泛娱乐化与网络文学IP概念相衔接,网络文学产业从最初的文学在线阅读、付费的运营模式,发展为集小说、影视、动漫、游戏、衍生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模式.而不完善的IP价值评价机制和疯狂的盗版行为给网络文学IP产业链发展带来隐患.全产业链开发背景下,网络文学IP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全产业链价值评估体系,构建作者与平台良性互动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8.
"过去10年是中国网络文学从逐渐兴起到高峰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所累积的优秀 IP,正在被资本驱动下的影视行业迅速消耗.IP 价值需要正确评估,IP 开发与培育需要良性互动,影视文化行业理应百花齐放."在近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的"IP现象与IP市场"研讨会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说.  相似文献   

9.
贾坤鹏 《青年记者》2017,(23):118-119
近年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向数字化转变,传统出版社如何进行融合发展?凤凰传媒在跨媒介经营方面进行了尝试,在做强主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影视、游戏、在线教育以及文化mall为主的跨媒介经营新业态的业务矩阵. 以影视作为突破口,对图书资源进行全版权开发 从整个IP产业链开发来看,无论是收益还是市场反响,出版行业目前都明显处于下风,如何充分开发自身IP资源,已成为传统出版机构转型升级所面对的共同挑战.①凤凰传媒在图书版权开发方面走在了同行的前列,率先成立了全媒体版权运营公司,主要负责将图书资源开发成有声读物、电子书、影视剧等文化创意产品.②  相似文献   

10.
吴作奎 《传媒》2021,(1):74-76
新时期,网络文学IP开发已经成为影视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并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逐渐形成一个超级文化现象,在影视传播、文学创作、文创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结合网络文学IP发展现状,重点总结了现阶段其营销模式,包括版权销售营销、社会化媒体营销、影视游戏改编植入营销和后期衍生产品借力营销,并结合营销问题从四个方面指出了具体优化策略,为其未来营销发展提供了新选择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岩  李景平 《青年记者》2016,(35):92-93
互联网语境下的IP开发与IP价值 何为IP?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是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也称智力成果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传媒学者尹鸿等指出,“据我所知,国外并没有这样使用IP一词,中国用这个概念来指那些具有高专注度、大影响力并且可以被再生产、再创造的创意性知识产权”,“IP不仅意味着一个文本,还意味着一个用户群”.①IP开发是指围绕着某一特定IP进行多产品的开发,传统的IP开发主要是由文学作品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将各媒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媒介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优质的IP不再局限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而是更广泛地应用于动漫、游戏、影视、主题公园等产品的开发,甚至一首歌曲、一个事件以及一个人物、形象都可以被看做IP进行开发.文化企业可以根据一个优质IP进行跨媒介的市场开发,同时,不同市场之间又可以以这个IP为核心形成合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收获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张超 《今传媒》2016,(9):104-105
2015年,中国屏幕出现了影视剧IP热的现象。影视剧IP的快速凝聚核心受众,成本低廉的特点,深受影视制作公司的欢迎,成为影视市场一股潮流。针对目前IP影视剧的开发过于集中于商业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的问题,本文提出在影视剧IP开发中的项目选择、剧本改编、内容塑造三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影视与出版联动的现象,在影视界与出版界皆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其在出版行业对编辑策划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促使编辑扩展出版视野,促进多元选题开发;关注衍生产业,打造立体产业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出版IP;增强版权意识,夯实产业根基.在出版与影视联动的背景下,编辑策划应当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在精选内容,兼顾版权的基础之上,着力打造出版IP,完善产业链,让出版工作更好地与时俱进,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IP孵化已不仅仅是影视创作的发展重点,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二次开发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因而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和IP价值.通过对洛阳白马寺IP价值的有效挖掘与研究,从多重路径实现洛阳白马寺的IP价值孵化,打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可以帮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IP价值的提炼与升华.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互联网+影视"热潮的兴起,游戏、网络文学等原创IP影视化改编成为热门,本文从原创IP影视化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入手,分析现有IP影视市场改编过程所暴露的问题。以改编相对成功的《陈情令》为例,分析其成功原因,提出国产IP影视化成功改编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泛娱乐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一种普遍形式,在泛娱乐的背景下催生了文学、游戏、影视、周边产品等领域的联动发展。网络文学站在文化产业链的上游,成为优质IP的重要来源,持续不断的为下游产业提供内容来源。通过网络文学IP热这一现象,浅析网络文学IP开发领域的隐忧,初探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7.
以往国人对国产影视IP前景的理解局限于IP资源的国内变现.近年来,随着国产剧制作质量不断提升,其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欢迎.这一过程中,翻拍/改编方式比单纯译制播映的运作空间更灵活,贩卖改编权及拓展相关产业链,比单纯出售播映权具有更大增值潜力.国产影视IP的海外翻拍权运作,有望成为国产剧走出去的下一个蓝海.  相似文献   

18.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骐  梁茜薇 《出版科学》2016,24(4):46-49
当前,媒体融合成为文化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影视与出版这两大文化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从图书影视化进阶到影视图书化的新阶段,这一转变彰显了影视对出版创新的反哺作用。从媒介视角看,影视反哺是媒体融合时代的一种文化互利;从受众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的盛行离不开粉丝型受众的参与,粉丝们在情感逻辑的支配下演绎多样化的趣缘传播行为,以强大的传播力和消费力推动影视向图书顺利转化;从产业视角看,影视反哺现象彰显了 IP 经济的发展潜能,出版行业应围绕图书 IP 进行多维度的产业开发,建设以出版文化为基础的产业融合生态,致力于全民阅读的复兴与书香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传媒行业IP剧制作热度居高不下,IP剧在整个电视剧比例中占额升高,似乎产生了一种"无IP不成剧"的现象。但IP剧热潮下暴露出"快餐式"制作手法、收视与口碑相左,网络IP剧口碑反超电视IP剧、演员成本大幅翻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一系列乱象。本文通过对"IP剧热"乱象分析,提出"影视IP"运营的四点策略:正确认识多于盲目崇拜;打造开发多于移植利用;内容投入大于IP购买和演员片酬投入;讲求广告植入契合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