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论语·八佾》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相似文献   

2.
一、墨子、墨家和《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公元前五世纪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早年曾从学于儒。《淮南子·要略训》说他“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创立了一个自成体系的学派——墨家学派。墨子出身于小手工业者,知识渊博,手工技艺精湛,其弟子也多半为来自社会下层的手工业者。他们对于民生的疾苦,有着深切的了解,以为民兴利除害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墨子  相似文献   

3.
快马加鞭     
在《墨子·耕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墨子责备他的学生耕柱子。耕柱子说:‘’我难道没有要哪快子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快马加鞭  相似文献   

4.
比喻,也叫打比方,就是借具体常见的事物或道理,比方说明生疏抽象的事物或道理。比喻的方法,很早就从理论上受到人们的重视。《周礼·先郑注》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墨子·小取》说“辟也者,举也物而以明之也。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这里说的辟,就是比喻,“也”即他,“侔”,即比较。《文心雕龙·比兴》说:“且何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飏言以切事者也。”宋代朱熹在《诗经集传·国风·樛木》中说的更为明  相似文献   

5.
快马加鞭     
《阅读与鉴赏》2002,(1):52-52
在《墨子·耕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墨子责备他的学生耕柱子。耕柱子说:“我难道没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吗?”墨子说:“我将要上太行山,乘坐快  相似文献   

6.
“耶稣受难”出自《圣经》。《圣经·旧约》中的《以赛亚书》和《圣经·新约》中的《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对“耶稣受难”都有大致相同的叙述。在这些记述中,耶稣是作为上帝派到人间来拯救世人的使者形象出现的。他的身上集中了神性和人性这二方面。它是上帝之子,同时又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言者。人神合于一体的独特性存在又让他在人与神之间起着沟通的中介作用。耶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神之子”的耶稣,他主要是为了承受和解救世人所犯之罪,甚至不惜为此牺牲自己;而作为“人之子”的耶稣,他是为了把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试析墨家逻辑发展之进程周文英折中孙诒让等人的意见,《墨子》可以切分为四:①《亲士》《修身》《所染》似为“后人以儒言缘饰之”而掺杂进去的,不是墨家言论。②《备城门》以下十余篇是“禽滑厘所受兵家之遗法,于墨学为别传”。③《经·说上》《经·说下》《大取》《...  相似文献   

8.
山东素有民间办学、树人兴邦的优良传统。春秋末期和战国中期,是我国私学的初创阶段,主要表现为孔、墨两大显学的崛起,而孔、墨均系鲁人。孔子首创私学,“有教无类”。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孟子所办私学盛况空前,“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文公》)《墨子·公输》记载,墨子自称有弟子三百人。《淮南子》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墨家代表“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重视实用的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总之,儒家是私学初创阶段成就最大的…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没有给他单独立传,只在《孟荀列传》的末尾附了几句简短的话: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墨子生活的这一时期,正值春秋战国之际,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争权夺利,相互间进行着多次残酷的战争.“强之劫弱,众之暴寡”,列国割据,征战不休。孟子说他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当时热衷于征战的诸侯,他们不惜投入庞大的  相似文献   

10.
“宗族”二字殷商甲骨文中均已出现,并屡见于先秦诸文献中。“宗族”连用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关于“宗族”的涵义,古人今人也多有诠释。《尔雅·释京》以“父之党为宗族”,杜预在注《左传·昭公三年》时称“同祖为宗”。而今人一般则认为宗族是“带有氏族家长制残遗的以血缘相联系的大小家庭的组合”,“是农村中最牢固的组织”。或曰宗族是由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以  相似文献   

11.
《捕蛇者说》之“说”字是一种文体的名称。这一义项是由“说”字的本义演变而来的。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说,释也。一曰谈说也,从言兑,会意。按兑亦声。《墨子·经上》‘说,所以明也。’(孙诒让注:谓谈说所以明其意义。毕云,解说)《广雅·释诂二》:‘说,论也。’《周礼·大祝》:‘六曰说’。注,以辞责之。《礼记·少仪》:‘游于说。’疏为论说。”从朱骏声的解释来看,“说”有解说、论说的意义。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的取名来看,《说文解字》即为解释文字之书,其“说”字就是解  相似文献   

12.
《诗·小雅·北山》第二章前四句“浦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晚周的解说多异,见载于《盂子·万章上》《荀子·君子》《韩非子·忠孝》《吕氏春秋·慎人》《战国策·东周》等文籍。该章句解说之歧异成为晚周诸子《诗》说的焦点,也是比附《诗》说与本体《诗》说冲突沟合的诱因。中国诗学观念之激发,实得力于“普天之下”章句异解之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3.
《墨子·尚贤》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墨翟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阐述自己政治主张的主要论著之一。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政治思想史角度研究这篇论文,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本文则试图从人才学上进行一些探讨。人才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学科。但是它的一些范畴,古人曾经进行过一些探讨和研究,《墨子·尚贤》就是其中最早的一篇专论。我们常用的“人才”一词,虽然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如《淮南子·齐俗训》有“夫先知  相似文献   

14.
楚扞关辨正     
扞关(亦作“捍关”),战国时代楚国西部边境的重要关隘名称。它的地理位置,历来有“长阳说”和“奉节说”两种意见,俱存清代学者张琦《战国策释地》:“古扞关:在今宜昌府长阳具南七十里;或曰即夔州府东之瞿塘关。”蒐求群书,“长阳说”据《史纪·张仪列传》的《正义》、《后汉书·公孙述传》李贤注、《水经洼》、《括  相似文献   

15.
(一)“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始见于《墨子·尚贤中》①。其文云: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以不’原作‘不以’,据一本校改)尚贤”(《墨子·尚贤上》)...  相似文献   

16.
一、“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是秦穆公因蹇叔哭师,出语不祥而诅咒他的话。“中寿”是古籍中常见的划分老人年寿等级的习惯用语。如《庄子·盗跖》、《淮南子·原道》、《吕氏春秋·安死》、《抱朴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1、《墨子·非攻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的“园圃”不是偏义复词,而是同义复词。2、《左传·殽之战》“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拱”当释为“两手合握”,而非“两手合抱(围)”义。3、《论语·述而章》的“五十以学易”中的“五十”,不是由“(氏十)”字分裂而成,而是两数相连并称,当解为“五、十以学易”。  相似文献   

18.
墨子兼爱与多玛斯·默灯:一些联想和随想(美)罗拔·德基著(美)李绍译墨子与默灯,我们西方人会说,这叫作“同床异梦”!(我们中国人会说,这叫作“牛头不对马嘴”!──译者)墨子生于公元前5世纪,而默灯则是20世纪的人物,他死了不过25年。就时代讲,这两位...  相似文献   

19.
自全国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来,文言文在语文教材中占的比重比原来更大了,文言文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在翻阅教材中文言文的注释时,发现教材的编者经常使用一个术语“通”。如:《墨子·公输》:“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注:“距,和下文‘所以距’的  相似文献   

20.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