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灵机一动     
实物演示教应用题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 10块糖,大光给小明 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 ?”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 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 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 10+ 2=12(块 ),大光的糖就有 10- 2=8(块 )。所以,小明比大光多 12- 8=4(块 )。   有一个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他直接用 2+ 2=4(块 )。我喜出望外,这正是我希望出现的简便方法。当问他怎样想时,他却答不出来。   我画出线段图,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明白。这是我没想到的。   我急中生智,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同…  相似文献   

2.
有一堆糖,比20块多,比30块少。平均分给5个小明友,正好分完。这堆糖有多少块?因为这堆糖的块数比20块多,比30块少,所以,我们不妨先假设这堆糖分别有20块和30块,再分别求出有20块糖和30块糖时每人平均分到糖的块数。这样就可以确定出  相似文献   

3.
沈超 《天津教育》2004,(5):34-35
一年级学生在初学应用题“小明有12块糖,吃了5块,还剩几块?”时,大多数学生列算式:5 7=12(块),回答“还剩7块”。这表现出低龄的学生已经具有原始的方程意识,但教师通常的方法是先给予“错”的评价,再规定——“已知的数要写在左边,要求的数写在右边”,即必须写成:12-5=7(块)。  相似文献   

4.
趣题四则     
1.小明和大光同算一道题:(12+x)+y=?他们都很粗心,小明忘了写括号,结果得:12+x+y=14;大光把“÷”号误写为“-”号,结果得:(12+x)-y=15.如果他们各自的计算都是对的,那么原题的正确答数应是多少?  相似文献   

5.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设计了一道“猜猜看”的题目。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________?”让学生“猜”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兴趣盎然,都想猜中老师的问题,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生A:“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钱?算式为12 8=20(元)。” 生B:“小明比小红多多少钱?算式为12-8=4(元)。”  相似文献   

6.
数学讨论课     
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例三个人平均分一包糖,每人吃6块以后,三人剩下的总块数与每人开始分得的一样多,这包糖原来有多少块?梁老师让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思考。过了一会儿,甲同学说:“既然三人剩下的总块数与每人开始分得的一样多,那么三人吃去的总块数就等于两人开始分得的总块数。已知每人吃6块,只要用三人吃的总数除以2即是每人开始分得的块数,再乘以3得到总块数。列式6×3÷2×3=27(块)。”乙说:“如果把每人分得的看作单位‘1’,那么每人剩下的便是13,每人吃去的6块占他分得块数的23。这样6÷2=3(块),就是他开始分得的13,…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礼物,你们喜欢吗?只是老师没来得及分好,请你和同桌商量商量怎样分一分好吗?2.学生同桌讨论后动手分。3.汇报交流:你们分得什么?怎么分的?生:把8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4块;(师板书:4)把6块糖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3块,(师板书:3)4.提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了一半,一半怎么表示呢?还能用你知道的数来表示吗?(生:不能)那你们有没有好办法啊?(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有:12、0.5、画图等等)5.小结:小朋友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了苹果的一半,说明小朋友们都很…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约数”时,创设如下问题情境:昨天,3月23日是小明的生日。小明的妈妈买回了12块小蛋糕。妈妈对小明说:“如果今天有你的朋友来我家做客,你就请大家一起吃这些蛋糕。注意:一定要平均分给大家。”晚上,小明的房间里点上了生日蜡烛,有人在庆祝生日。请大家猜一猜,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刚好能平均分得这12块蛋糕,而且分得的是整数块?平均每人分几块?学生经过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生1:我猜房间里一共有2人,平均每人分得6块,写成算式是12÷2=6。生2:我猜房间里有6人,平均每人分得2块,写成算式是12÷…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把"补"问题改为"猜"问题,效果较好。开始,老师说:"同学们,有一道应用题,问题没写出来,你们能猜出我要问的问题和要列出的算式吗?"随即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小学生一听"猜"问题,兴趣盎然,都想猜中,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学生A说:"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元钱?算式为12+8=20(元)。"老师马上把学生回答的内容用投影仪打出来。  学生B说:"小明比小红多多少元钱?算式为12-8=4(元)。"  学生C说:"小红比小明少多少元钱?…  相似文献   

10.
例1.小明今年8岁,爸爸今年35岁,10年后爸爸比小明大几岁?亮亮说:10年后小明的年龄是8+10=18(岁),爸爸的年龄是  相似文献   

11.
年龄问题作为一种开阔思路的题型,是小学数学竞赛的常客,也是大家很感兴趣的题型之一。下面介绍几种有关年龄问题的经典题型和解法。例题1:小明今年7岁,叔叔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多少年后叔叔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解:今年叔叔的年龄是7×4=28(岁)叔叔比小明大28-7=21(岁)当叔叔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时,叔叔仍然比小明大21岁,所以那时候叔叔的年龄是21×2=42(岁)此时小明刚好是21÷(2-1)=21(岁)所以要再过21-7=14(年)叔叔的年龄是小明的2倍。例题2:红红今年6岁,爷爷今年62岁,问过多少年后爷爷的年龄是红红的5倍。解:爷爷和红红的年龄差是62-6=56(岁)…  相似文献   

12.
摘梨     
小明邀请刘小丽,自留果园去摘梨。小明摘梨二十一,小丽摘了九个梨。十个送给陈大妈,四个送给王阿姨。乘日下梨儿两人分,平均每人几个梨?第1 5页参考答案: 21 9=30(个),30—10—4=16(个),16 2=8(个)。摘梨@杨眉$湖南省东安县白牙市第二小学~~  相似文献   

13.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数学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  相似文献   

15.
解决数学问题总离不开转化。通过转化,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例有一些糖,每人分5块,多10块;如果现在人数增加到原人数的1.5倍,那么每人分4块就少2块。问这些糖共有多少块?(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初赛试题)这道题中有两个数是未知的:一个是人数,一个是糖的总块数。而且前后两次的人数又不相同,这就使问题更显纷繁复杂。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原人数”这个关键。只要把原人数求出来,则糖的总块数便可求得。然而,要求出原人数也有些困难,“拦路虎”是第二次人数增加为原人数的1.5倍。这可要好好动动脑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解题中常因概念模糊而出现错误。如:(1)“甲有20块糖,比乙多1/4。乙有几块糖?” 20×(1-1/4):=15(块);(2)“半径为4米的半圆形花台,周长是多少?”3.14×4+2=6.28(平方米)等。  相似文献   

17.
近日,在《德育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教师,儿子生性调皮,不好好学习,最要命的是干啥都偷懒,舍不得付出与投入。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父亲特地给儿子买回了17块糖,让他把糖分成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一三份,其中二分之一这份作为奖励送给儿子。另外,又给了儿子1角钱,说是预先支付的解题奖励。孩子捏着1角钱苦思冥想:17无论如何不能被2、3、9整除呀,要是再有1块糖就好了。他望着手中的1角钱,眼睛一亮:拿钱先买1块糖加进去,不就可以分成9块、6块和2块了吗!多出的1块“完璧归赵”。难题迎刃而解了。父子俩都很高兴,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这下你该明白了吧!解这道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舍得”。你若舍不得将自己手中的钱换成糖投进去,你就无法解开这道题,也就得不到比你投进去多数倍的糖…………  相似文献   

18.
巧算画片     
一天,猴妈妈出了一道题考小猴兄弟俩。题目是这样的:小猪和小狗两个人都有10张画片,小猪给小狗2张后,小狗比小猪多几张画片?弟弟是这样算的:因为小猪原有10张画片,给小狗2张后剩10-2=8(张)画片。小狗拿了小猪的2张画片  相似文献   

19.
成都的万达同学很想知道下面的奥赛题算法,特解答如下。题目:今年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3倍,3年后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他们今年各多少岁?解题方法:方法1(假设法):假设3年后小明的年龄仍然是小红的3倍。那么,3年后小红的年龄增加3岁,小明增加的年龄应为3的3倍:3×3=9(岁)。但实际上小明只增加3岁,少增加3×3-3=6(岁),又小明的年龄是小红的2倍,倍数减少了3-2=1倍。这减少的1倍数(即3年后小红的年龄)就正好等于小明少增加的6岁。所以,3年后小红的年龄为(3×3-3)÷(3-2)=6岁,小红今年是6-3=3(岁),小明今年是3×3=9(岁)。方法2(列方程法):假设小…  相似文献   

20.
[题目]某工程队10人修一条路,计划每人修8米,结果有2人生病没能来修路,他们的任务平均分配给其他人。实际每人比计划多修多少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