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部分学生知行脱节,存在矛盾和困惑。台州学院将学习"最美精神"与大学生实际思想状况结合,以先进的事迹感召人,以身边的榜样引导人,在实践活动中教育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争做精神富有的浙江青年"。以"最美精神"引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要坚持多元价值观中的"一元指导"、"两个课堂"教学和"三个工作机制"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进步需要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正能量,教育的发展也需要这种正能量。在我们的校园里,拥有这种正能量的教师、学生不在少数:"最美学生"龚钰犇、赵甜、谢小利,"最美校长"杨建一、肖开兴,"最美教师"张丽莉……正能量的教育需要正能量的教师,正能量的教师培育、释放、传递正能量。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想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教师就应该加强师德学习,积聚自身的正能量。"教师不仅在用教材教学生,其自身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于大学道德领导与"德治"的研究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从社会背景与时代动因的角度分析:经济社会的"道德缺失"引起了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反思;行政管理中的"道德缺位"引起人们对"以德治校"的重视;大学道德的退化与大学精神的衰微是大学"德治"的时代动因;当代思想家"德治"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探索,引导我们步入新的视阈;大学治理的当代困境是"德治"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4.
赛博空间伦理学研究人们在赛博空间中的行为应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赛博空间因智能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复杂的道德选择,从而使道德问题具有了全新的维度。哈姆林克从"人性"出发,用现实生活中的"平等"概念来建构赛博空间的道德性,他的基本假设是人有理性对自己的信念进行批判,从而有能力在赛博空间中展开"伦理对话"寻找符合共同利益的道德。这个假设在应用上是有局限的,我们还需要考虑赛博空间内外行为的差异这个现状,为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修改。我们认为,行为者的信念在一个由其他人设定的现实中受到其他信念的限制,赛博空间中某种交往的条件限制着需要形成这些潜在信念条件的证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张姝丽 《贵州教育》2013,(19):11-12
我经常在思考是不是升学率高就是成功了?是不是每天晨观日出、暮看日落的呆在学校就是优秀教师了?当一个个“最美教师”的事迹在我眼前涌现后,我似乎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6.
背景材料: 伴随着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活动,我们熟悉了这些人并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着,他们分别是:"工作到最后一刻的林俊德""背着母亲上班的孝子陈斌强""主动捐献器官的小学生何玥""变身民工的卧底局长陈家顺""守护炕头课堂14载的高淑珍""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南沙守礁97个月的李文波"…….通过新闻媒体报道,我们了解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甚至是用生命践行着真善美,做出了一件件不平凡的事."最美"的称呼,表达了大众对道德楷模的由衷赞誉,体现了社会道德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已然揭晓。鲜花,掌声,泪水……在央视庄严而热烈的颁奖现场,从科学泰斗钱伟长到雷锋传人郭明义,从舟曲之子王伟至中国志愿者,观众被感动得热泪盈眶。透过模糊的泪眼,我们看到的是大写的人,是人间的大爱,是滚烫的赤子之心。这个社会需要感动,这个时代需要感动。今天,我们选编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相似文献   

8.
日前重庆市北碚区举办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行"现场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教育系统的近200名领导和教师参观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你看,笑得真好,我也被感染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纷纷聚拢在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和兼善中学的笑脸墙下,寻找最美笑脸;"我的心愿是想要父母多陪陪我"——  相似文献   

9.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是一个道德家"是认识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点。生成论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道德服从"、"道德同化"到"道德内化",从"道德感性认知"到"道德理性认知",从"道德他律"、"道德自律"到"道德自由"。为此,需要树立生成的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自觉意识,营造和谐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10.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拓展了高校德育实践领域,为提高德育有效性提供了科学思路的情况下,德育回归生活世界面对的一些问题,仍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回归生活世界"不能放弃道德理想;二是"回归生活世界"不能忽视学生德育主体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肩膀     
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情感的画笔描绘成一幅幅各不相同的图画,最美的那一笔,叫作给予。记得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妈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身上最重要的部位是哪里?"我想了想说:"是眼睛吧?你不是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吗?有了它,才能看世界。"妈妈只是笑着摇摇头。"  相似文献   

12.
自2002年起,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启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除了当选人物的事迹让我们感动不已,那些文质兼美的颁奖词也让人赞叹,这些文字也成了学生作文中的"常客"。作为教师,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既然学生爱用颁奖词,那为什么不让学生以课本人物为对象,运用"感动中国"体,来练习写一写呢?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我听了一节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春联》的公开课。这节课尾声中一个未曾预设的"最美遇见"——精彩的生成细节,让我看见了一堂"尊重学生天性鲜活"的生态阅读课。春联,是格律诗的一种形式,把它选入小学课本,作为一种文学应用文,让学  相似文献   

14.
以“最美人物”为代表的当代道德模范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体现了德育生活化理念,契合了终身德育思想,这是解决当前道德领域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学习宣传当代道德模范常态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从内化于“心”、外塑于“行”、保障于“制”和传播于“媒”等四个层面的路径加以推进,使榜样效应得以扩散,“最美现象”从“盆景”演化为“风景”,有力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过渡时期,道德意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免于现代社会"道德危机"侵蚀的需要。最后,探讨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没来过哈尔滨的朋友,征询我什么季节来这里好时,我总是回答:冬天!是啊,哈尔滨号称"冰城",如果不看银装素裹的她,那等于没有见到这位佳人最美的一面,令人遗憾。关于"哈尔滨"地名的由来,存在着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17.
户学梅 《教师》2014,(13):46-46
爱是教师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教育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对孩子的爱,这是师德;但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英国诗人雪莱说:道德中最大的秘密是爱。我们说,师德最大的秘密是教育爱,而教育爱是需要智慧的。从教二十多年来,我深深地认识到,真心爱学生、让学生真正懂得老师的爱是需要技巧,需要智慧的。上课铃响过,我已经开始讲课。一名学生迟到了,我很生气,脱口而出:"没听到上课铃声吗?  相似文献   

18.
张雅洁 《天中学刊》2011,26(4):134-135
进入21世纪,国内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越来越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当前,学术界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的主要集中在道德现状、形成原因、教育对策等方面。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80后"大学生道德的研究在内容上应当拓展、研究方法需要改进、价值观取向需要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19.
每年这个夜晚,总会有很多观众端坐在电视机前,等着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给予他们的感动。他们也许早就从媒体看到过其中的许多事迹,但还是愿意被再"系统地"感动一次。喜欢感动和能够感动的人都是善良而富于同情心的。感动的基础,其实是我们内心已有的道德和良知,是我们对真善美的向往。因为有,所以才能共鸣;因为渴慕,所以才被感动。在今年的十大"感动"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科学家林俊德和最美教师张丽莉的敢于牺牲;看到了12岁姑娘小何玥、农村妇女高淑珍以及台湾老兵高秉涵的爱心与奉献;看到了南海卫士李文波、"卧底局长"陈家顺以及歼击机  相似文献   

20.
关勇 《师道》2011,(2):21-23
诗歌寻求的是奔放、自由,数学寻求的是严谨、必然,恰似两条平行的琴弦,永不相交,但我们可以将它们靠得很近,让彼此感觉到对方的颤动,交相弹奏出人间最美的音符。"给我一个支点,我便能移动地球!“耳边突然响起了阿基米德那句豪言壮语,我同样可以自信地说:“给我一个恰当的角度,数学与诗歌能结合得非常完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