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激发兴趣,点燃习作的热情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学生习作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写的境界,就能以写为乐,苦中作乐。1.不做限制,敞开心扉,培养习作的兴趣。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显得十分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习作(写话)提出:"(小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缺乏热情。在练习过程中,不少高年段学生不能按照要求在40分钟完成一篇习作。说到底,就  相似文献   

3.
池少琴 《考试周刊》2014,(78):41-41
<正>《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乐之"是一种最佳理想境界。学生如果把习作看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么习作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只有让学生觉得习作有无限乐趣,才能勤奋地、主动地写。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乐"起来呢?1.捕捉一瞬间,激发写作兴趣。生活中蕴涵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习作,就是用笔描述  相似文献   

4.
正习作批语是师生之间一种最直接的情感交流。要使批语不被学生视作无用之词、无情之物,就不能简单了事,老师要做个"有情人",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其中,寄情于批语。一、极力赞赏,以情激情对于学生的习作批改,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导学生怎么做的层次上,更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判,要善于发现学生每一篇习作中的闪光点。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们大多愿听、乐听赞扬的话。所以,对于学生习作中任何  相似文献   

5.
王凤华 《生活教育》2014,(15):119-120
正一、学生"写趣体验"的缺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情趣体验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因素。中年级是习作的起始及发展阶段,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当下不少习作教学中忽视"体验"、远离儿童生活,使原本来自鲜活体验的习作兴趣依然"沉睡"。进入中年级,习作在具体内容、字数等方面都有了更高要求,虽然设计者已尽其所能地贴近学生,想学生所想,但一件"衣服"怎能适合不同学生的要求呢。而日记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字数不限,就成了最好的写作练习,  相似文献   

6.
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真情实感乃文章感染力、生命力之所在.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情感体验就能唤醒激活学生的习作之泉,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之泉充满情感、充满活力,学生的笔才能谱写出动人的诗篇.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细节,学会体验习作的情感.只要有了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的习作就会为"厚积而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真情源于体验。情感体验式作文教学源于学生的真切体验,学生容易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对学生习作有很大帮助。这类作文赋予了学生作文以真情,使文字有了"温度",有了"灵魂",能够促使学生逐渐地会作文、喜作文。学写情感体验式作文可以从阅读指导、习作课指导、周记练笔指导入手,在体验生活、体验阅读、体验指导、体验练笔、体验活动中获得多方体验。学生在情感体验式作文过程中,发掘作文情感的"源头活水",进而以写好情感体验式作文为突破口,喜欢习作,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8.
<正>狂草是草书中最为放纵、最为变化莫测者,亦是书法中最适合主体情感抒发者。狂草之书写以主体情志之表达为主,但又有笔墨技巧形式语言之内在规定,绝非歇斯底里地胡写一通。那么,情感与形式就成为我们探讨狂草、欣赏狂草不可或缺的话题,而在历来狂草书家中,张旭是划时代之巨匠,具有历史典范意义。张旭(约675—759),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官左率府长史,世称"张长史"。张旭是晋唐士族文化形态中的杰出人物,其母陆氏为初唐名书家陆柬之侄女、虞世南外孙女,其堂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教师常常把学生以时间为序,如实地、不加修饰地记录每一个环节的习作称之为"流水账"。很明显,被称之为"流水账"的习作是不符合教师要求的。一、为什么学生习作往往写成"流水账"1.学生认知特点决定了习作"流水账"倾向学生由低段的写话进入习作时,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能力不够,导致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原生态阶段。当我们要求他们抒写真实的时候,他们自然而然地把整个事件一股脑儿实录下来,没有选择,没有甄别,更缺乏个人情感的参与。比如学生写某个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的习作再现了真实的生活,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包含了学生创作的心血与汗水,只要是学生用心写的习作,教师都要给予赏识与肯定。教师在给学生撰写习作评语时,要做到以生为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表示尊重,对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行关注,用"情感"化评语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是学生主体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渠道,是源自内心认知下的"以我手写我心"。但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习作表达的本质,无视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得习作成为一种硬性的任务。笔者以为要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创设鲜活而真实的认知情境,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真事,让写作真正发生。一、从关注写人到关注立人,在教学目标厘定中践行真实写作习作教学常年占据语文教学头等杂  相似文献   

12.
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很多学生的习作都存在篇幅短、语言乏味等问题。小学阶段一般是学习写事的作文较多,写事就离不开写人,写人就要"说话"。人物"对话",则可以通过提示语的变化使之变得生动活泼,这样才能为文中人物"画皮刻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师用自己真挚的、丰富的情感叩开学生乐于习作的那扇窗是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写真情实感之作,抒内心深处之情,使学生真实的情感在习作中自然流淌。那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让学生成为习作中的"乐之者"。《语文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进入作文训练的最佳状态,成为作文的主人。为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习作适合写简单材料,但是简单的材料写起来很难"挤"出一篇习作来!常常在要求只写"一件事"的习作里,写了多件事,硬是靠事件"堆"起一篇三四百字的习作来。这不能责怪他们不会审题,是  相似文献   

16.
仿写是中年级习作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以"听写"切入,以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大量仿写,仿句式、仿顺序、仿结构、仿情感,注重突破传统,力求创新。实践表明,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无疑是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本就会发现,写出来的东西读不通者甚多。学生经常会"一听作文无头序,恨不能变小马良"。众多小学生在"有则抄来,无则应付"的状态下完成一篇篇习作。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切实把好学生习作起步关是走稳习作之路的关键一  相似文献   

18.
统编语文教材以写人为主题的单元习作共8次,对学生的素养要求呈现螺旋式上升的趋势。在写人主题习作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编写意图,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习作情境,搭建适当的习作支架,聚焦适合的习作评价,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写人方面习作能力的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所谓活动型作文教学,是指根据活动心理学 原理,以学生为本位,将习作训练活动化, 通过有的放矢的活动,建构习作框架,培养写作感 情,表达个性化认识的这样一种教学活动。在活动型 作文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诱导学生自己策 划组织活动,让儿童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获得经验,加深体验,于活动中学,于活动中写,写出 自己所干、所感,即将习作教学活动化,情趣化,学生 就很容易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本真的文 章。 一、活动解读生活:习作教学的资源 我曾经经历了这样一则案例:为了写"小小的 我",学生自己设计开展了"名牌的我"竞赛活动。让 学生设计充满个性的标志;标志上墙,开展"标志爬  相似文献   

20.
白平丽 《考试周刊》2014,(69):62-62
习作教学要想真正刺激学生的欲望,使其主动承担起"我要写,我想写"的任务,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观察中蓄积情感,在阅读中浸润情感,在生活中体验情感,在认识中升华情感,轻轻拨动习作前的情感,在习作中扬帆远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