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信录》,清代乾嘉年间河北大名崔述撰。这部我国疑古主义史学的集大成之作有其独到的编纂体例;它的刊刻发行,则从一个侧面反射出时代的特点。《考信录》发凡起例不同一般,它处处体现了崔述的学术思想。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1.在学术上,崔述深受其父崔元森的影响,形成了经、传有别的明确观念。他说:“先君教人治经,不使先观传注,必先取经文熟读潜玩以求圣人之意。俟稍稍能解,然后读传注以证之。”①“先君谓读注当连经文,固也;读经则不可以连注读。读经文而连注读之,则经之文义为注所间隔,而章法不明,脉络次第多忽而不之觉,故必令别读也。”②崔述幼承庭训,自小便养成了经、传是两回事的明确思想,所以他在作《考信录》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把经和传注分开。他说:“传虽美,不可合于经;记虽美,  相似文献   

2.
91.[豚拍] 即豚膊。《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注:“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 豚拍,肩也。”按:此条与[豚肩]均以“豚膊”为释义,但,《辞源》未立“豚膊”条,而此条所引后郑(玄)注,虽两说并存,却因注文没有引全,致使读者尚不能清楚地了解郑玄的看法。这样,很容易使读者将“豚肩”与“豚膊”相混,并把“豚拍”也视同“豚肩”。今查《辞源》此条所引《周礼·天官·醢人》郑 (玄)注全文如下:“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河间名豚胁声如锻 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周礼注疏》上册,第139页。)贾公彦疏:“郑大夫、杜子春皆以拍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是胜炙人口的名篇,中学语文课本和大学中文专业的古代文学、古代汉语教科书多把它选作教材。篇中有包含“美我”和“皆以美于徐公”这样两个语言结构的句子:‘请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高中语文第二册(199年10月第1版)注:“美我,以我为美。”“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注:“美我,…  相似文献   

4.
鲍照《芜城赋》:“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前一句《文选》李善注:“《三辅黄图》曰: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广雅》曰:冲,突也。”李周翰注又作了补充:“磁石吸铁,故以为门,有怀刃者则吸之,使不得过,故云御冲。”现今各种选本都从李善注而来,一般把“冲”解作“袭击”。对这样的解释,我想提出不同意见。《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毛传:“冲,冲车也。”《左传·定公  相似文献   

5.
《论语·学而》中有云:“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大陆版《辞源》在解释“重”时,将其作为义项“庄重,端重”的例句;台湾版《辞源》则将其作为义项“不轻率谓之重”的例句。这么一来,“君子不重”之“重”就有了两种解释,究竟是“庄重、端重”,还是“不轻率”呢?查《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宋·邢疏:“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者,其说有二:孔安国曰:固,蔽也,言君子当须敦重,若不敦重则无威严,又当学先王之道,以致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一曰固谓坚固,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明…  相似文献   

6.
“宗族”二字殷商甲骨文中均已出现,并屡见于先秦诸文献中。“宗族”连用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关于“宗族”的涵义,古人今人也多有诠释。《尔雅·释京》以“父之党为宗族”,杜预在注《左传·昭公三年》时称“同祖为宗”。而今人一般则认为宗族是“带有氏族家长制残遗的以血缘相联系的大小家庭的组合”,“是农村中最牢固的组织”。或曰宗族是由一个男性祖先的子孙,以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五册《公输》“请献十金”句,课本的注释是:“金,古代计算铜质货币的单位,一斤为一金。”我以为这个注释不妥。《正字通》:“或曰,史记注,臣瓒曰,‘秦以一镒为一金,汉以后一斤为一金,盖汉以前以镒名金,汉以后以斤名金也。镒者,二十四两;斤者,十六两也。’”(见《康熙字典》)《孟子》:“于宋,馈七十镒而受。”赵岐注:“古者以一镒为一金,一金是为二十四两也。”《墨子》与《孟子》均先秦作品,据此,“请献十金”句中的“金”字,应该用汉以前的货币计算单位去解释,即“一镒为一金”,这样才符合原意,与作品的时代特点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这样一句话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而公子亲数存之。”对“鼓刀”一词 ,教材解释为 :“动刀宰杀。”如此作注 ,实似是而非。翻开古籍 ,不难发现 ,古时屠者多鼓刀。如屈原《离骚》载 :“吕望之鼓刀兮 ,遭周文而得举。”又《战国策·韩策》载 :“聂政曰 :‘嗟乎 !政乃市井之人 ,鼓刀以屠……’”凡此等等。其中的“鼓刀” ,王逸的《离骚章注》作 :“鼓 ,鸣也。”姜亮夫先生在《楚辞通故》中注 :“‘吕望之鼓刀兮’ ,此鼓字 ,王叔师训鸣 ,释其义也。以训诂言当训击 ,即击鼓之引申义 ,专言则指击鼓 ,通言则凡击皆可曰鼓。…  相似文献   

9.
回雁峰是衡阳市一个风景名胜点。它的得名,《衡州府志》有过这样的记载”:或曰雁不过衡阳;或曰峰势如雁之回翔,故名。雁为候鸟,每年春暖北去,秋凉以后又南来。然结阵南飞,相传以衡阳为限,所以王勃《滕王阁序》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历代吟咏,亦多遵“雁不过衡阳”之说。  相似文献   

10.
病梅馆记     
<正>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  相似文献   

11.
陈情表(李密)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高中语文第三册2000年版注:“终鲜:终于没有。鲜,本指少,这里是‘无’的意思。”此解“终”为“终于”,不当。宜作“既,又”讲。王引之《经传释词》:“家大人曰:‘终,词之‘既’也,僖二十四年《左传注》曰:‘终,犹‘已’也,已止之已曰终,因而已然之已亦曰终,故曰词之既也。”这里,王念孙谓“终”相当于虚词“既”,并谓此义由《左传》杜预注的“终,犹‘已’”引申而来。稽《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女德无极,妇怨无终”,注“妇女之志,近之则不知止足,远之则忿怨无已”,知王念孙由动词“终已”引申为虚词“既已”。但王念孙  相似文献   

12.
释“脩能”     
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自王逸以来的注家都释“脩能”之“能”为才能。游国恩《离骚纂义》汇集了十八家的注释之后仍然肯定“脩能犹美才”,谓“脩能自言其才,博闻强志,娴于辞令是也。”马茂元《楚辞选》则说;“‘能’,古音泥,与态(態)通。‘脩能’,美好的容态。一说,‘能’,就是指才能。上句就内在的品质而言,下句就外在的表现而言。‘能’无论是作容态或才能解,均无不合。”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文选注释”则肯定地说:“脩能:即修态,美好的容仪。脩:通‘修’,下同。能:‘态’的古字。”  相似文献   

13.
素琴=无弦琴     
在《陋室铭》中,对“素琴”的注释通常采用:①古朴的琴;②朴实无华的琴。设想,古朴的琴是怎样的?朴实无华的琴又是怎样的?舜,最早削桐为琴,既古远又质朴无华。凡唐之先的琴亦可。有一点是无可否认的:琴,抚之则吟,弹之则嘶,鼓之则鸣,调之则宫商角徵羽相协。这样,岂不与“无丝竹之乱耳”相悖!丝之属,琴其中也。偶然读起《十七史蒙求》(宋·王令纂辑)来,其中有“陶琴无弦”项,注为:《晋·隐者传》,陶潜字元亮。性不解音,唯蓄素琴一张,弦徵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由此可见,“素琴=无弦琴”无疑。  相似文献   

14.
“倍”是由动词衍化而来。《说文·人部》:“倍,反也。”段玉裁注:“此倍之本义,引申之为加倍之倍。以反者覆也,覆之则有二面,故二之曰倍。”《墨子·经上》:“倍,为二也。”孙贻让《闲诂》引毕沅注云:“倍之,是为二。”“倍之”,这个解释正表现出了“倍”的词性。用现代话说,叫做“翻一番”。“翻一番”就是在原数的基础上,增加原数一次那样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谈谈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几点思考。 一、什么是美,美的哪里? 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说:“或日‘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龚自珍在这里批评的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实在是文人画士对梅的审美观。他们认为梅这欹之疏之曲才是美。而龚自珍却以此为丑“誓疗之:纵之顺之……”必复之全之”,恢复梅的自然生态才是美。这是龚自珍的审美观。 大自然的绿色该是人见人爱的了吧。然而朱自清却在《绿》中写到:“我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  相似文献   

16.
对屈原作品的解注,或失之轻率,或失之牵强。兹略举数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1、余幼好此奇服兮课本对“奇服”的注释是“奇特的服装”,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也认为是“与世殊异之服,喻志行之不群也”。其实,“奇服”就是“美服”。“奇”是“美好”、“美妙”的意思。闻一多《乐府诗笺》说:“奇事,犹佳事也。”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清王士祯《游摄山记》云:“予意山之奇,在登眺;登眺之奇,在烟雨。”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就注“奇服”为“好服也”,“言我冠带佩服,莫不盛美”。“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涉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原君》一课中有“摄缄滕,固(?)鐍”之句。其中“缄”字教材注释为:“缄,封固。”笔者以为欠妥。 (一)此注与《辞源》、《辞海》的注释相抵牾。查《辞源》246页,“缄”的第一个义项即“用以结束器物的绳”,举例是《庄子·胠箧》中”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滕,固(?)(?),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再查同页“缄滕”,其第一义项为“绳索”,举例句出自唐人柳宗元《柳先生集》中《牛赋》:“皮角见用,肩尻英保;或穿缄滕,或实俎豆。”  相似文献   

18.
“贯”辩     
《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这一句,课本注释为:“贯女,养你。贯,侍奉、供养。”这样解释是正确的,但究竟为什么要作这样解释,则易使人感到茫然。“贯”字为什么这里解释为“侍奉”呢?清人马瑞辰在《毛诗传笺通释》里指出:“贯,即‘宦’之假借。”《鲁诗》、《韩诗》都引作“宦”,可为佐证。按《说文》“宦,仕也。从门从臣。”段玉裁注:“仕者,习所事也。古事、士、仕通用;贯、宦通用。”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云:“今读宦字声在匣纽,贯字声在见纽,古人声宽,喉牙  相似文献   

19.
龚自珍的《病梅馆记》是一篇影射时弊的文章。一般认为此文反对文人画士偏爱梅花的病态,所托之意不难辨明。但是也该看到,在龚自珍的托意之外,梅花的美仍然有她的特点。龚自珍对“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这些话,没有下“谬矣”的结论,而认为是“固也”,就是固然不错的意思。教学中,对这两个字不可忽略。梅  相似文献   

20.
一、盖(盍)为余而造怒。(《九章·抽思》)《抽思》这句中的“造”,注家们历来都认为是动词,并用“作”、“生”之类的词儿来训释。如,朱熹《楚辞集注》:“本无可怒,但以恶我之故为我作怒也。”王夫之《楚辞通释》:“造,作也。”马茂元《楚辞选》、聂石樵《楚辞新注》:“造怒、有意找岔子来生怒。”我认为,这样解释也是行得通的;但联系届原的生平事迹及其其它作品看,如把《抽思》中的这个“造”作形容词“疾”、“急”讲,则显得更妥当些。“造”是可作“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