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阅读,应重点放在正确分析,理解这三要素,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小说人物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肖像描写分析人物。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可见他外表的严肃、威严。人物的肖像描写往往点明了作者对人物的本质认识,表明作者的态度和对人物的评价。二、从行为描写分析入手。如《变色龙》中警官的的一系列动作,由“脱”军大衣到“穿”军大衣,活脱脱地展示出一个虚伪、狡猾的警官形象。三、从语言神态入手。语言是揭  相似文献   

2.
《变色龙》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现实生活的小说,取材于19世纪末沙皇俄国统治下的现实生活,小说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形象——奥楚蔑洛夫。小说读来滑稽可笑,但读后又能令人深思。学习这篇小说,不仅可以领略到作家高超的小说创作艺术,更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学会小说人物分析以及培养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3.
变色龙 巧用细节描写 展现人物个性 【借鉴与提示】 《变色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讽刺小说名作,这篇小说之所以具有发人深思的力量,不仅在于作者幽默辛辣的讽刺,而且在于作者以入木三分的文笔,在“变”与“不变”之中,维妙维肖地刻画了沙俄统治者的爪牙奥楚蔑洛夫的善于“变色”的丑态,揭露了他的走狗本性,从而鞭挞了沙俄时期黑暗的社会现实。 为了充分展现奥楚蔑洛夫谄上骄下、见风使舵、惯  相似文献   

4.
小说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主题。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人物、情节和环境三个要素。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人物不同。他是作者虚构的,而这种虚构的人物来自小说作者的心灵之中,是融有作者的血肉、灵魂、性格、气质的“臆造”的人物。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小说的国度里,这个国度是一个叙述者与创造者合而为一的世界,他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一种是间接描写,以描写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来衬托、表现…  相似文献   

5.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主要手段来反映社会生活。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都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要从分析这些描写入手。肖像描写能够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等。《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的衣着描写表明了他的沙皇军警身份。《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体现了闰土一家生活的日益贫困。“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往往能透露人物的内心世界。《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语体现了他  相似文献   

6.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7.
文学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省略号的运用,能够表现出丰富的语言内涵,显示出独有的语言价值和艺术魅力。我们仅从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两篇小说中选几例人物语言加以分析,体味省略号的作用。在大段的人物语言描写中,合理运用省略号更能充分展示人物心理活动的层次过程。例如契诃夫小说《变色龙》中首饰匠的一段语言描写:“长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谁没惹谁  相似文献   

8.
<正>《变色龙》是契诃夫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小说的内容很简单:一只小狗咬了赫留金的手指,警官奥楚蔑洛夫过来断案。在断案过程中,他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把讽刺的利刃对准沙皇专制制度,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政权爪牙的丑恶灵魂。小说人物富有代表性。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从他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对下属、对百姓的语言中表现他的专横跋扈、作威作福;在对达官贵人,甚至将军家  相似文献   

9.
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是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要能够指认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内容,并区分描写的不同种类。如《七根火柴》中对无名战士的动作描写,《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一件小事》中对“我”的心理描写等内容。理解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表现中心的作用。例如《变色龙》对奥楚蔑洛夫的语言、神态描  相似文献   

10.
《变色龙》是一篇脍灸人口的名作。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只通过描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街头一件人被狗咬的小案件的过程的描述,就极其深刻而形象地刻画了沙皇反动王朝的—个忠实奴才和走狗的典型。学习这篇小说,我们应该抓住作者塑造的“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去赏析。从课文注释中,我们知道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能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皮肤的颜色以求自保。小说以此为题并作为主要人物奥楚蔑洛夫的“雅号”,正是对他性格特点的准确而形象的概括。奥楚蔑洛夫是沙皇统治政府的一个警官。他有时声色俱厉,开口“我…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鲜明,个性丰满:变色龙奥楚蔑洛夫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是典型的沙皇专制制度下的走狗;小市民赫留金粗鄙庸俗、软弱愚昧、曲意奉承,是社会底层人物奴性十足的代表;看热闹的观众迎合强者、缺乏正义、随风而倒,是当时社会人们普遍心态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小说《卖蟹》以其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小说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方面都很有特色,相当精彩。其中,对人物的笑描写得更是精妙绝伦,极其传神,很值得品味。这篇小说主要塑造了三个人物形象:卖蟹小姑娘、过滤嘴和旱烟袋。为了刻画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在调动各种艺术手法的同时,始终抓住“笑”这个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词语,进行描绘。小说前后对各种人物的笑的描写共二十多处,成为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这些描写自始至终,前…  相似文献   

13.
反传统文化是鲁迅创作小说的要旨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鲁迅小说始终采用的是男性书写策略。如果我们对《呐喊》《彷惶》两本小说集中的二十五篇作品作一个大致的扫描,就会发现:在作者始终一贯的男性叙述中,男性人物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即使在他为数不多的几个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1、《柏林之围》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高中阶段(二年制)最后一篇小说。课本把它安排为阅读教材是有道理的。因为小说构思新颖,情节生动,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尤其在人物塑造上采取了多种表现手法,所以可以通过这篇课文,进一步复习和掌握有关复杂记叙的知识,提高阅读和鉴赏短篇小说的能力。 2、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善于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善于通过场景描写,烘托气氛,为人物的塑造服务。因此在指导同学阅读时,应该着重要求其学习如何通过肖像描写、言语行动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的方法。 3、由于作家描写的生动,儒夫上校的思想很容易感动人。这时尤其需要引导同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儒夫上校的爱国主义,其实质是什么,分清无产阶级爱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爱国主义之间的本质区别,从而认识儒夫上校(也是作者)思想的局限性,提高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能力。二、问题讨论 1、儒夫上校是个热诚的爱国者,但是作品里并没有写他什么爱国的壮举,那么作品是通过什么来反映他的爱国主义感情的? 提示:作品通过儒夫上校病情的变化,巧妙地揭示了洋溢在人物心灵深处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因为他的病情是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而转化的。儒夫上校的病情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突然发病阶段。当普法战争中第一个惨败的消息传来时,这个拿破仑帝国时代的军人,“象遭到雷击似的倒在地下”。作者特地补写了一笔他的外貌:高大魁  相似文献   

15.
分析茅盾的短篇小说《春蚕》,人们常常把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景物环境的描写作为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来加以分析和肯定。当然,这两点是这篇小说的重要的艺术特点,但对小说仅作如是分析是不够的。我以为这篇小说另一个更重要、更突出的特点,应该是通篇对比、通篇衬托手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变色龙》中,作者契诃夫不动声色,不加议论,只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让人物自我表演,自我暴露,进行淋漓尽致的讽刺和冷峻无情的鞭笞,具有鲜明的喜剧意味和强烈的讽刺效果。一小说题目的讽刺变色龙是蜥蜴类的四脚爬虫,皮肤的颜色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想鲁迅是我国的文学家、思想家 ,他是一位目光如炬、站在时代前沿的巨人。他用一支唤醒民众麻木心灵的利笔 ,把满腔的爱国之情倾注到了一篇篇作品里 ,用他不屈的精神为中国民众树起了一座丰碑。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习小说《故乡》 ,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 ,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探索运用人物感情带读法、对比法 ,以“故乡”的衰变给“我”带来的震撼以及对故乡、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为解读小说的着眼点。通过描写语句 ,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感受小说的思想内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探究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突出小…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这篇小说,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作者塑造的“一时一变”“变幻莫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从语言描写到心理剖析,剥去“变色龙”的“外皮”,把握作品的批判锋芒。因此,应以语言描写为侧重,从“变色龙”语言的变化,态度的变异,心理的变态,直到导致其“变”的根本原因,层层设疑,由表及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并在精读中,自己解决疑问,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9.
小说以曲折回环的情节、生动形象的描写吸引读者。我们常被文中那鲜活的人物形象所感染,感情的波涛会随之大起大落,或悲或喜。但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侧面描写带来的困惑——谁是主人公?阅读小说要抓住中心,拨开迷雾,尽快确定主人公。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反映生活。其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作者写作的中心目的。但一篇小说中,不可能只有一个人物形象。出现几个人物形象时,该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尤其是有的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更容易让人迷惑,例如第二册学过的《鞋》…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目标】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2.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3.领会小说的幽默讽刺艺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变色龙图片,简要了解变色龙的相关知识。二、字词过关:读准字音契诃夫模样坎肩伶俐惦记不赖胚子恐吓戳三、概说故事1.请用一句话将故事讲述出来。明确: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案件的故事。2.请用一个字来点明这篇小说的核心(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