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同学们,你在学习物理时,不仅要用探究性的方法去学习,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善于将现象、记录的数据、结果等等总结、归纳出规律,或将教材中的结论找出规律,这就便于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和对物理知识的灵活运用,现简单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既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又是历年高考和历次竞赛的热点.为让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应对此进行专题复习,总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运用能力.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剖析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线段条数的计数问题一直是同学们比较棘手的疑难问题.若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4.
陈卓恒 《广西教育》2013,(22):86-87
归纳能力是化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化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知识点多而散。如果不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不仅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通过对相似知识的总结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形成立体式的知识网络结构,既有利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从总结出来的规律中探究和发现新的事物。在化学  相似文献   

5.
古人提倡“以史为鉴”。实际上就是提出了要分析和运用历史知识,为现实的生活所服务。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符合历史实际的表象,还要进行思维加工,分析史实,从而总结规律,达到理性认识——经验和规律。应用于实际生活。如果绕过了理解这一关,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就犹如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6.
烃及其衍生物是高中化学的重要内容,知识密度大,涉及面广,关系复杂,在部分同学中形成了"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考就错"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许多分散的知识中找寻一些规律,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以利用这些规律快速地解题.  相似文献   

7.
语文既是一门学科课程,又同时具有活动课程的性质。作为学科课程,语文教学自然要传授和学习语文知识;作为活动课程,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这样,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两个最基本的课程因素。围绕这两个课程因素的认识,语文教学界曾有过一些探讨和争论,如近年来对以往语文教学过分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的所谓“知识中心论”的批判;如以“新课标”为导向的有意无意淡化语文知识、强化语文活动的倾向。对于这些批判和倾向,我们要认真分析、理性对待。根据以上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显然构成了一对矛盾,既然是矛盾,就不能将二者分割开来孤立地认识,不能简单化地厚此薄彼,必须考察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构成事物的动力因素,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定型。也许,语文教学的规律就包含在语文知识和语文活动这一对最基本课程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之中。找到了它们对立统一的关系,或许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首先来看语文知识的性质。知识是人类认识活动的结晶,知识与认识活动是密切相关的。语文知识是人类对自己特有的语言现象及其规律认识的结果,是人类在言语活动中对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语文知识包括语...  相似文献   

8.
把课文与课文、课文与其它学科或其它领域中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横向比较,总结知识规律的做法,称为横向联系。就教学角度说,其联系内容可以分为认知的理解性联系和技能的训练性联系。这种横向联系教学,具有如下特点:一、它的精髓是“横向比较总结规律”。有比较就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学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试题中,经常会出现一类探究性的问题.这一类试题要求学生从特殊情况出发,总结其规律.再应用规律去解决一般性问题.这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掌握记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理解规律这是最简单,但又最重要的规律,你对要记住的东西理解得越深刻、透彻,那么你就越容易详细、牢固地记住它。兴趣规律你要消化知识.就必须有吸收它的兴趣,这就像吃饭必须要有食欲一样:对有兴趣的知识,就很容易将它接纳进大脑的记忆库...  相似文献   

11.
课堂总结既起到了帮助学生对整节课的梳理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对下一堂课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我认为课堂总结这一环节很重要也很必要.课堂总结对于加深学生理解、巩固当堂所学知识、掌握规律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时间正好是处在一堂课结束前的几分钟,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已经比较疲倦,大脑思考能力处于疲劳状态,这就更需要老师们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一个新奇、有趣、真正有用的课堂总结方式,让学生在对新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的同时.将知识拓展延伸,又能让学生不厌倦课堂总结的时间.让他们继续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一、总结知识规律语文复习课不只是复习巩固旧知,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总结知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规律,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此,就要厚积薄发,由繁入筒,讲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切不可重炒冷饭,主次不分,汪洋一片。语文复习课应当诱导学生探求知识规律,帮助学生借助知识规律,突破知识难点。例如文言文中  相似文献   

13.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雷登尔曾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不断地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照搬照用,要善于发现、善于探索、从而提高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要自觉地将探索解题规律,寻找解题方法融入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下面就援引几道例题对此进行探讨. 一、探索解题的规律 这是指在解题时,要善于总结规律,并进一步将题目归并为某种类型,得出解题公式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们讲 ,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 ,在学习中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经验总结一些小规律 ,通过对这些小规律的思考、验证和总结 ,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 .在“振动和波”的教学中 ,讲到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的关系时 ,笔者没有讲已有的判断方法 ,而是让学生反复观察横波形成过程 ,自己思考总结判断方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笔者说 :“谁总结的方法就由谁来命名 .”第二天 ,就收到了近二十种判断方法 ,有的从波的产生角度判断 ,有的用联想的方法帮助记忆 ,我们评出最好的一种是利用手势判断的方法 . …  相似文献   

15.
高中化学电化学知识内容包括电解和原电池,是高中化学原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也是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最难掌握的知识。由于这两部分知识内容相近,很多化学名词相似、相近,原理又相反,学生学习时认识模糊,容易混淆。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复习这两部分知识时将其分开独立学习,单独总结出很多“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从表面上看知识点零散规律性不强,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比较和归纳,只有在比较归纳后才能梳理好知识脉络,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培养和发展观察、思维、实验和归纳总结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规律,帮助学生自学,化学学习成效主要取决于精选的学习内容与学生智力活动融合的程度。教师可从多方面探讨如何增强学生归纳化学知识的能力。本文是对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科学。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物理课的课堂教学既要把间接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交给学生掌握知识的途径和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符合辩证的认识规律,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我认为,认识规律首先表现在人类对总的知识的认识规律,也就是科学发展史,其次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规律。下面谈谈在物理课上浅谈科学发展史的体会。科学发展史本身是符合“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辩证规律的。近代、现代的科学如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更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备课中,必须将具体的知识纳入这一系统中去,掌握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讲授时,就能从某一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18.
卢妙兰 《中学文科》2009,(14):95-96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讲的时候会做,自己做就不会了;课本的题会做,试卷的题不会做;容易的题会做,难的就无从下手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只会就事论事,就题解题,不会扩展思路,寻找解题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解题时多注意帮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不但要解出题目,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方法,以便在考试过程中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尹六香 《考试周刊》2010,(35):197-198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即我们在认识化学知识的同时发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为帮助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教师应经常总结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但有些知识点存在很大的隐藏性,或者说不一定能遵循一般规律,不能凭空想象或直接从一般规律出发,否则结果将截然不同,我将之定义为"似是而非"。下面就列举一些事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毕业班学生面临着毕业升学考试,因此毕业班语文教学尤应注意讲练结合与给学生以知识规律,以达到巩固所学与能力培养的目的。现仅就初三语文教学,略述浅见。讲和练是掌握知识规律的基础,掌握知识规律又要通过讲练来进行。讲,对初三年级来说,须在完成教学计划中特别注意以新带旧,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总结知识规律。例如,我在讲“复句”时,复习了初一、二年级学习的词组、单句的语法知识;结合讲授《白杨礼赞》、《藤野先生》等课,系统复习了修辞知识;通过学习《晋祠》等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