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给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如何正确定位高校聘用关系和劳动关系,保证高校聘用制改革的合法性,维护学校和职工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地规避用人风险,已经成为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校聘用制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聘用制条件下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务院转发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试行聘用制度的意见》为标志,高校用人制度进入了由行政任用向合同聘用转变的过渡时期,聘用制正成为高校人才资源配置的主要形式。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聘用制条件下高校与教职工聘用关系的本质及其现状,转变传统人事、人才观念,加大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推进高校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相似文献   

3.
人事聘用制改革是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本文首先阐述了聘用制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并介绍了聘用制的概念和形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以高校为例,重点分析了高校人事聘用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制定合理岗位分类方法、建立科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灵活社会化用人方式等举措,以深化高校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陈立志  王黎  彭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1):110-113,12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高校教师任用制度已由传统的任命制、委任制转为现代的聘任制、聘用制。教师聘任、聘用合同究竟是属于行政合同还是劳动合同,由于立法并未给予明确规定,使高校"人事关系"面临法律性质的困境。因此,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劳动用工体制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下,重新审视教师的身份,准确地界定高校教师在聘用关系中的法律地位已成为顺利推行教师聘用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潘百林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4):114-116,125
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中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高校人事管理应转向协调劳动关系,用劳动法规调整高校劳动关系。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要应对挑战,完善聘用制,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高等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6.
实施全员聘用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剖析了实施全员聘用制的必要性和开展聘用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并提出针对高校推进全员聘用制的顺利实施而采取的合理措施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力 《高教探索》2008,(1):119-124
高等学校与教师之间的聘用合同是一个新鲜事物,伴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聘用制度也会逐渐完善。完善聘用制的最关键因素在于使制度本身成为一个有法可依的制度,现阶段高校与教师之间关于聘用制的争议主要来自聘用合同的解除权。在此,通过对聘用合同的性质研究,提出对高校教师的聘用合同中解除权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高校人事制度及管理体系历史和现实的回顾,我们认识到在推行高校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践中应注意改变原有的行政权力独大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正确辨别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表现和实质,既加强学术权力在人员聘用制改革中的作用,又找到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人员聘用制改革实践中的平衡点,合理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凝心聚力,将高校人员聘用制度改革推向深入,努力使之形成长效机制。我们期待着由此引发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重构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深化高校人事聘用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不断推行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创新人事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取得可喜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历史问题和现实改革中政策、体制、制度、实施办法不到位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人事聘用制度改革的进程。高校应从国家政策及实际出发,不断深化聘用制改革、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和试行绩效工资改革等方面入手,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聘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实施全员聘用制是高等学校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有利于促进高校人力资源开发和优化配置,对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剖析实施全员聘任制的必要性和开展聘用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可采取的措施与相关建议,以推进高校全员聘用制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使用编外人员且重使用轻管理已是不争的事实.针对高校使用编外聘用人员的现实和问题,提出高校工会要通过吸收编外人员进入工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积极参与对编外聘用人员的管理工作,督促高校用人部门和人事部门合法规范用工,维护编外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岗位聘任制度的全面实施,高校内部人员组成和劳动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基层工会工作,切实维护高校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群众工作,构建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对于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高校劳动关系呈现新特点随着高校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岗位聘用制度的推行,高校内部劳动关系正由过去的单一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岗位聘用合同制过渡。学校规模的扩张、职工数量的增加、人员结构的多样性,使高等学校的劳动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的变化,并显现出劳动关系多元化、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转型和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公立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法律关系问题日显突出。我国现行的聘任制背景下,公立高校与教师之间不是单纯的劳动合同聘用关系,而是具有契约自由色彩和公共利益优先色彩的行政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14.
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对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简述了普通高校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的意义,介绍了普通高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向深层次推进,该项改革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以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为例,对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存在诸如对聘用制改革思想认识不足、"双轨制"用工矛盾、聘用合同管理缺乏力度、聘用制用工缺乏相应法律支持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从组织自身(内部因素)和组织存在环境(外部因素)两方面对聘用制改革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进行剖析,从而逐步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校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在建立起有效的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础上,高等学校作为用人单位同其所聘用的教职员工之间在实际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它不仅是整个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示范意义。构建高校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要依靠政府、高校、工会、教职员工和社会共同努力,还需要有高校自我约束、教职工权益保障、争议处理、社会保障等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基本都已对教师实行了聘任制,然而,在高校教师与学校的关系中,学校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在关乎教师利益的三大制度:教师资格认定制度、教师职务评定制度、教师聘用制度中都有着重要的表决权与决策权;加之在劳动力要素市场上,就业竞争的加剧形成买方市场,劳动者的选择余地和谈判能力都大为减弱。因此,在高校教师与高校的聘用关系中,教师处于弱势地位,虽然法律地位在形式上与高校是平等的,但实际上却是不平等的,其权益常常受到侵犯。文章通过对高校教师法律地位的分析,意在明确教师也是劳动者的身份,从而可以适用《劳动法》和新《劳动合同法》进行维权,也只有明确了教师亦是劳动者后,才能从《劳动法》和新《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分析当前聘用制下教师权益受到侵犯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余童 《考试周刊》2011,(57):196-197
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它有利于理顺高校用人机制、盘活高校人力资源,有利于维护高校内部学校与教职工双向选择劳动权利.有利于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目前,许多高校推行全员聘用制,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阻碍,推动高校全员聘用制进一步健康、有效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聘用合同制的推行,实现了用工制度上的双向选择,劳动关系也由过去的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分工制,即"身份"到"契约"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事业单位聘用制劳动合同性质上属于劳动合同,理应纳入国家统一的劳动台同制度中,受劳动台同法的调整; 事业单位在性质上与企业不尽相同,但其用人制度与企业的用工制度没有本质区别,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也没有本质区别。不能因为行政管理部门权限划分等原因,将事业单位聘用制合同排除在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之外; 2005年制定公务员法后,事业单位中的绝大多数人员被排除在公务员的范围之外,这部分人员如果不能适用劳动法的规定,发生有关争议时将无法可依; 将事业单位聘用制劳动合同纳入劳动合同法调整,能够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实体法保护,也有利于解决事业单位存在的积弊,缓解改革带来的社会矛盾,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