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雷公藤中分离出的活性较高的雷公藤甲素表现出明显抗肿瘤活性,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雷公藤甲素可以多方向、多靶点、交叉发挥抗肿瘤作用,抗肿瘤谱广,与传统抗肿瘤药物相比,雷公藤甲素自身细胞毒性作用轻,抗肿瘤活性更强,对并能表现出明显的放疗及化疗增敏作用。本文着重介绍雷公藤甲素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抗肿瘤药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热动力学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热方法,从热动力学角度,建立抗肿瘤药物与DNA作用的热动力学模型,计算系列相关的热力学函数。归纳了抗肿瘤药物与DNA的作用类型及热动力学特征,为探讨抗肿瘤药物与DNA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紫杉醇是一种具有独特结构和独特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该药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紫杉中提取并开发利用的天然广谱抗癌新药。自1992年FDA批准上市以来,紫杉醇独特的抗肿瘤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研究人员的重视,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成为多种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介绍了紫杉醇的抗肿瘤机制、临床应用、结构改进等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是从姜黄科植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自上世纪80年代Kuttan等[1]提出姜黄素可能有抗肿瘤的作用时起,姜黄素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药抗肿瘤作用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效应的特点,同时其毒副作用低,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不易产生耐药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多种天然糖蛋白具有抗肿瘤活性,就天然糖蛋白对肿瘤多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在医学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推动了糖蛋白抗肿瘤药物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对抗肿瘤中药的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研究,并对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中药抗肿瘤作用的开发与应用须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的研究。经过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目前我国在中药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逐渐为治疗肿瘤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抗茵、镇痛镇咳、抗心律失常、保护脑血管、调节免疫一些药理作用。本文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不同方式和不同途径介绍了几种典型异喹啉类生物碱抗肿瘤作用机制。希望通过对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研究为开发出一种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强的抗肿瘤新药提供足够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保持上升趋势。萘醌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目前萘醌研究主要集中在紫草素类、胡桃醌、沙尔威辛及β-拉帕醌等。它们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和多种抗肿瘤作用机制,不仅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还可抑制拓扑异构酶Ⅰ的活性,对肿瘤血管的形成也有抑制作用。本文对萘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紫杉醇,包括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结构修饰、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新资源的展望及开发等来说明抗肿瘤药物的研究情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芦荟活性成分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芦荟属百合科芦荟属多年生肉质草本植物,被认为可以治疗烧伤和使伤口愈合。由于芦荟中含有天然活性成分,因此被广泛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和传统医药。在这些商品中常用的是芦荟的天然提取物,但是这些提取物的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功效并不清楚。现在对芦荟的研究着重于分离芦荟中单个生物活性成分,检测它们的功能并弄清其作用机制。本文介绍了芦荟的天然生物活性成分及其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调节等作用机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水仙环素(NCS),是一种从水仙鳞茎分泌粘液中分离出的植物生长抑制剂,它是一种常用的的抗癌剂。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主要阐述了水仙环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抗病毒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芹菜素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本文就芹菜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症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揭示芹菜素的作用机制,扩大其应用价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药食两用真菌因其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已成为热门研究内容,从食用真菌中得到的多糖及其糖蛋白展现出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疲劳等。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有效的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细胞毒性药物引发的全身毒性。因此,寻找新型抗肿瘤药物十分重要。本文对真菌多糖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期望为生物制药的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及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薛锋  王亚军  郑裕国 《科技通报》2010,26(4):536-541
布雷菲德菌素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有效抑制蛋白质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转运过程,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信号传导研究的分子工具;布雷菲德菌素A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有丝分裂、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布雷菲德菌素A及其衍生物是重要的抗肿瘤候选药。本文综述了布雷菲德菌素A的理化性质、作用机制、生物学活性、生产方法及其结构修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肿瘤药理、分子药理学研究的飞速发展,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研究开发的重要方向。靶向抗肿瘤药物有独特的靶向抗肿瘤作用,在当前临床治疗中已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能完全根治恶性肿瘤。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仍然是热点。近来,研究者们已发现Telomestatin(SOT-095)、elesdomol、PI-88及其类似物等化合物,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此,结合大量研究结果介绍近年来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董雪静  朱华  王颖 《大众科技》2021,23(3):46-49
大蒜素(Allicin,AL)是一种含硫的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其在抗肿瘤方面也有良好表现,对肝癌、胃癌、肺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膀胱癌、直肠癌等肿瘤细胞凋亡都有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发生线粒体途径的凋亡、抑制肿瘤基因表达等途径来实现的,大蒜素对一些抗肿瘤药物也有促进作用.文章通过查阅国内外近十年的文献,对大蒜素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寻醌类化合物中抗肿瘤活性找作用强、毒性低并且对癌细胞具有靶向性的一类化合物。近年,以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课题。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生物活性分子,多数具有抗肿瘤作用。随着该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深入研究和逐步阐明,人们合成了许多醌类衍生物。方法: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文献。结论: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此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的新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盐酸二甲双胍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有抗衰老抗肿瘤延迟寿命等作用,被人们称之为"神药"。然而,人们对盐酸二甲双胍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确认识盐酸二甲双胍的药理性质和合成机制将有助于其为人类服务。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7,(8):128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s)的作用是使超级螺旋松驰。所谓超级螺旋是DNA中张力积聚的一种形式。拓扑异构酶抑制成分是重要抗肿瘤药物,被认为通过稳定拓扑异构酶与DNA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共价复合物来发挥作用,后者又为DNA复制机制设置了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