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公 《云南档案》2000,(3):35-36
二、苍山会盟 天宝战争刚结束的第二年(755年),唐朝就发生了"安史之乱".吐蕃和南诏乘唐朝无力顾及西南边疆之际,联合攻占了西川的嶲州、台登、昆明等地区(今四川凉山、西昌、盐源一带).  相似文献   

2.
与“辅学校所不及”的内地义学不同,调节苗汉矛盾,稳定边疆社会,是清代西南义学的根本目的。在清廷西南边疆治理的深入和推动下,西南义学发展迅速,呈现出阶段性特点。康熙朝以笼络土司、稳定西南局势为治理目标,义学在城市和土司上层中发展;雍正朝通过改土归流强化对土司地区的统治,改流地区成为办学重点,义学达及乡村地区及下层苗民;乾隆朝以后在民族矛盾复杂、局势动荡的社会形势下,义学仍然在西南地区普及。西南义学发展深入,使儒学教化突破精英阶层和土司壁垒而涉履乡村,实现了对西南土著民族的儒学教化及有效控制,对多民族一统国家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梁滢 《兰台世界》2012,(13):50-51
一、南宁地名以"塘"命名的不同情况南宁自贞观六年(632)得名为"邕州"。唐朝《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武德四年于此置南晋州。贞观六年改为邕州。因州西南邕溪水为名。"《说文解字》川部:"邕,四方有水,自邕城池者。"可见,南宁是以其水资源丰富的  相似文献   

4.
孙倩 《兰台世界》2016,(4):116-118
李唐时期,中央王朝在总结前代羁縻政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创造新的羁縻政策,即羁縻府州制,使羁縻政策得以完善。唐对其东北地方政权渤海国,就是采取了这种羁縻府州制的管理办法进行统治的。唐朝以其强大的汉文化为核心的,坚信"尚和","薄来厚往",以华化夷,它强调的不是武力讨伐,更多的是政治归服和文化教化,正是在朝贡体系的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渤海也是如此,通过学习盛唐文明,渤海的各个领域也呈现出新的风貌,也就使它成为了汉文化圈的一分子。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唐代与渤海的羁縻关系,至今仍有其切实的历史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记录了滇西抗战时期,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土司积极投入对日作战,体现了边疆民族对统一民族国家认同的意识。本文以保山市及周边县城为例的相关档案典藏机构的调查结果为核心,全面呈现档案机构对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文献整理发掘的研究现状,通过剖析原因提出滇西土司抗战历史档案整理与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羁縻政策是历代王朝重要的少数民族政策。清王朝在西北少数民族采取了以笼络为主的羁縻政策,有效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促进边疆地区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实现边疆的统一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祝云龙 《大观周刊》2011,(22):164-164,162
清朝建国伊始,国内政局未稳,边疆亦复多事。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统治,清延假借吴三桂之手胜利时水西、乌撒诸土司采取了“改土归流”,这对于巩固西南边疆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献》1998年第1期第49页张固也《<续世说,的作者李垕是宋人》一文,说李垕是宋人是正确的。但张文中说李垕是"明(?)丹棱人","明州"误,应是"眉州"。《宋史》卷388《李焘传》:"李焘,字仁甫,(?)州丹棱人。……子垕。"可证李垕为眉州丹棱人。而明州有二,皆为唐时置。一在今浙江境内;一为羁縻州,在今贵州境内。均与"丹棱"无涉。《李焘传》中说:"[乾道]五年……子垕  相似文献   

9.
陇右,原指陇山以西地区,约当今甘肃省黄河以东,陇山及其支脉六盘山以西之地。唐代置陇右道,辖境延达河西走廊及其周边今青海、新疆部分地区。故后人习惯上多以陇右泛指今甘肃省地区,既包括古时河西走廊诸州郡,也涵盖今甘肃庆阳、平凉陇东之地。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取地处河西走廊之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首字,设甘肃行中书省,除辖今甘肃之大部地区外,兼领今青、宁、新、内蒙部分地区;甘肃省行政区划遂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历史上。 打开中国地图,人们可以清晰看到,今日甘肃,形似一柄如意,斜卧于祖国版图的中央,而省会兰州更位居华夏大地的中心。作为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的陇右地区,在古史上占有显赫地位。传说中的人祖伏羲、女娲,其活动领域即在今甘肃天水一带,渭水流域至今留存众多“羲皇故里”遗址。轩辕黄帝亦在今陇东黄土高原上留下诸多遗踪。大禹治水,履迹遍及陇右之地。为华夏统一与进步奠定历史基石的周、秦部族,其发祥地就在今甘肃东部;《史》、《汉》所书秦皇、汉武出回中、登笄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越边境金龙布傣人侬峒节俗文化个案,剖析了中国传统乡村生活所具有的敬畏性、睦邻性、开放性等特征,认为应立足于文化的多样性,给予民族民俗文化的发展以更为广阔的空间,更为宽容的关怀,以求其吐故纳新,持续演进。  相似文献   

11.
著名艺人阿雅(柳翰雅)出道十余年的第一部个人著作《变形纪&#183;找自己》由译林出版社最新推出。5月22日阿雅带着自己的新书走进北京大学校园。以“做真正的自己”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校园演讲并与北大同学进行了交流,首次来到内地高校演讲的阿雅以自己亦庄亦谐、谈笑风生的独特魅力,获得了北大学生的喝彩。  相似文献   

12.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唐宰相范履冰之后,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昊县).范仲淹是我国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历史上一位受人尊敬颇具影响的杰出人物.他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不畏权贵,敢于直言.  相似文献   

13.
雍正三年(1725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镇压贵州定番、广顺土司叛乱后,决定在长寨等地设营驻兵,以加强清政府的统治,此举引发当地土司的强烈反对.雍正四年,管理云贵总督事鄂尔泰以武力相慑,平定贵州长寨土司的叛乱,之后设立长寨厅(今贵州长顺).贵州的改土归流由此开始,有言此战为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试刀之战.此组史料选编自馆藏宫中、军机处等全宗,现予刊发,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吉林省延边地区属渤海国版图。渤海“地方五千里”,号称“海东盛国”。从698年粟末靺鞨大祚荣在今敦化东牟山下“筑城以居”,到926年灭亡,始终隶属大唐帝国。渤海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全方位的学习唐朝,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经过不断地征讨、开拓,“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新唐书·渤海传》)。渤海鼎盛时期,北部边境达到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同江、伯力一带;东穷大海,隔海与日本相望;南与朝鲜半岛的新罗为邻,双方以泥河为界;西接契丹。在辽阔的渤海大地上设有5京、15府、62州、130余县。  相似文献   

15.
“有雨山戴帽,无雨下海罩.“这句谚语不知在丽江顺州民间流传了多少年,而顺州“万年桩“的故事却鲜为外界所知.   在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丽江市境内,有一个美丽富饶、平坦无垠的顺州坝,曾经是历史上17代世袭子氏土司的领地.……  相似文献   

16.
元明清诸朝建立的土司制度,不断地暴露出弊端与不适性",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1],已为封建政权所不能继续容纳。改土归流对水族社会政治而言,确保了国家的统一和地方的安定,使水族地区统属于中央。  相似文献   

17.
牛海桢 《档案》2014,(6):40-44
乾隆朝重新统一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以后,在新疆地区推行了以儒学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教育,但是始终未将边疆民众教育放在与内地同等的地位,教育规模小,还呈现出重武轻文的倾向,对当地民族教育则是放任自流。清代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教育政策,其根本出发点是为维护其在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培养所需人才,因而对作为当地生活的居民的主体的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不甚重视。在整个清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教育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国家认同意识的教育几乎无从谈起。但在客观上,所办的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对于加强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向心力,维护多民族的统一有着进步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尹仑 《云南档案》2020,(3):27-29
基于边疆治理的视野,本文通过对民国初年云南全省垦殖总局一份文献史料的研究,分析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设立垦殖局的背景和开展垦殖的原因,对垦殖的重视,以及垦殖的目的和迫切性等。垦殖是当时云南军都督府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举措包括开展边疆军垦和对边境土司管辖地区的垦殖。本文指出这份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文献史料对研究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边疆治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土官治土民".土司,是元、明、清王朝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少数民族首领的世袭官职.所,元、明朝驻兵防边的军事据点,因大小不同,有千户所、百户所.千户、百户为所的长官.元明清时期,湘鄂渝黔边缘地带遍布土司.  相似文献   

20.
汉武帝初期,西汉的边防形势依然严峻。为破解安全困境,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之后,开始了大规模经营边疆的活动。以战止战,维护边境稳定;凿通西域,完善统一格局;因险制塞,修筑防御工事;开发边疆,增强守御之备。汉武帝的治边举措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增进了民族融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为西汉王朝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还促进了亚、欧、非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当今的边疆治理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