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略论自主时期的中越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时期的中越文化交流,内容丰富,范围甚广,对两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艰难迈进,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极大地影响着越南文化。中国文化主要以直接推行、交通贸易、华人移居、跨境民族交流等方式传播到越南,探究中国文化传播越南的方式,有益于进一步认识越南文化和加强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越两国文化相似但也有所区别.中越两国人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交际的有效进行.交际者把握不准话语的真正意图,习惯套用母语交际模式和表达方法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而两国的文化差异则是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越两国文化相通,这是中国学生学习越南语的优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了解带有民族特色的语言选择过程。本文探讨如何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运用到越南语教学中及如何理解越南人在日常交际中的语言选择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两国的语言文化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文化特征均带有农业时代的烙印,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越南受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兼具东西方文化特征的交际文化观。从历史的角度,对越南人独特的传统交际价值观、交际礼仪风格、交际方式和交际语言表达系统等进行研究阐述,对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中越人文交流和经贸往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中国也吸收了越南的科技文化,这有助于中越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文章从印刷术、医药、织锦技术、建筑技术、天文历法、陶瓷技术、数学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越南历史上曾经是"恩深、义重、情长","友谊之光,万世辉煌"曾是越南伟人胡志明生前的宏愿.然而从1973年起,中越两国开始互相猜疑,互不信任 后来相互指责 最后兵戎相见.本文拟从中越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渊源和当时冷战角度,再论中越战争的起因.  相似文献   

8.
瓷器文化是中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次向读者披露了五百年前中原瓷器在西藏的流传和当时西藏僧侣们对其的鉴别方法,透过颇具宗教神秘色彩的记述,该文展示了十五世纪我国瓷器在青藏高原的文化内涵,为我国瓷文化补充了新的视野,此外作者根据藏族文献的记载,提出中国瓷器向海外传播的主要途径,并不是传统认为的丝绸之路,而是通过海路由南洋运往印度,再由此而散落到西亚,欧洲等地。  相似文献   

9.
中越两国间交流源远流长,文化上相互影响,作为语言文化的产物,地名在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或多或少的烙印,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地名正是中越两国相互交流的有力印证。文章通过研究这些地名,对现有的越南北部边境地名中的西南官话汉译地名进行分析,提出越南老街西南官话地名翻译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对目前已有的相关地名资料,提供一些补充意见,为地名翻译标准化提供参考,展现这些地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宋代始有官窑烧制瓷器,由此,宋代瓷器生产形成了官窑与民窑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两种不同风格的瓷器,实则是宋代雅、俗文化的折射。以“定、汝、钧、官”为代表的官窑瓷器,装饰风格主要追求釉色的变化,其思想实则反映了宋代文人“道法自然”的审美标准;其器形追求秀美小巧,兼实用和欣赏两用,尤其是清供器、茶器、陈设器的大量出现,表明了宋代休闲雅文化中“玩物适情”的审美要求。而民窑器则更具有宋人休闲文化的世俗特征,其装饰风格多样,体现了南北迥异的审美趣味;其装饰题材多为世俗生活,折射出传统儒家以“仁、义、孝、悌”为基础的家国观念的休闲意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日本的"中国学"研究,不但是日本现代学术界中最有成就的领域之一,而且对于中日两国在整个世纪内的文学文化交流都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其中,日本对于鲁迅的介绍与研究,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与文化意义。本文试从中日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于20世纪的日本"中国学"研究,尤其是日本鲁迅研究独特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作探析。  相似文献   

12.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代,大批欧洲商人、传教士赴华经商和访问,启蒙艺术的思潮也随之涌入中国,对清代初期的绘画及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为中国瓷器提供了全新的创作视角与表现方式。本文以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东方艺术收藏家"奥古斯都二世"为切入点,通过第一手资料和文献佐证,对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福建德化外销瓷展开研究,并将其置入当时的中西方语境中进行考量,既考察西方启蒙艺术思想如何影响中国古陶瓷艺术,同时也反观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启蒙运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初,中国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就开始致力于自身的企业化建设。服务社会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观、鲜明的创新意识和强烈的团队精神是其企业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正是依凭这独特的企业化,中国旅行社独占中国现代旅游业鳌头30年,并逐渐跻身于世界大旅行社之列。以中国旅行社为代表的中国早期旅游企业的企业化建设不仅对现今的旅行社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也引发人们对企业化建设究竟开始于何时这一重要问题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的传入对当代中国装饰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装饰艺术的走向,如何完善中国装饰艺术、使之立身于世界装饰艺术潮流之中是几待解决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修辞学产生的原因是基于对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反思和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文化语言学热潮.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修辞学会、江苏修辞学会、<修辞学习>等重视文化与修辞关系的研究.对中国文化修辞学研究之展望是: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修辞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观察汉语修辞现象,进一步继承古代修辞学的优良传统,探讨文化修辞学的方法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产生和流传于清末民初的长篇歌仔《过番歌》,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社会底层的那部分中国东南亚移民的一段海外生存经验。他们从土地走向大海,离乡背井的亲情疏隔与骨肉离散,置身异邦的文化陌生与谋生维艰,其与中国宗法社会的孝悌观念和安土重迁的故园情结,以及对异质文化的不适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背后都潜在着激烈的文化冲突,注定了他们在饱经挫折之后选择返回故土的原点,形成了这部长篇歌仔"劝恁只厝那可度,番平千万不通行"的宿命的劝世主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化的宽容与和谐——从传统到当代的政治文化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本民族文化所蕴含着的宽容精神具有怎样的存在样态,呈现怎样的价值构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文化精神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当中国社会进入20世纪,跨入21世纪,传统的宽容精神需要一个复杂的社会整合过程而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保持一致性。由于中华文化的宽容精神以人我关系的调节为基准,这种鲜明的文化个性在抽象意义上又具有普遍性,其中的价值构成显然具有世界性“人类文明”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这一现象和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逐渐在我国产生。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已经成为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三足鼎立的文化格局中的重要一级。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它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应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引领、规范大众文化,使其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末,组织文化测评理论开始兴起。基于文化测量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规范,并有助于企业文化的比较、建设和变革,已成为管理学的热点。根据相关研究侧重点的不同,从价值观、价值观和实践、组织有效性、组织文化类型和其他五个层面对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提出中国企业文化测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