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凡哲 《新教师》2019,(10):38-40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人们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或是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实际教学中,一线教师在面对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相关问题时,存在着一些困惑以及认知上的不足。本期话题围绕“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空间观念"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概念之一.《标准(2011版)》从四个方面对空间观念进行描述:空间观念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相似文献   

3.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很强的模拟功能,能轻松地模拟出现实世界很多事物,能直观地展示出各种几何图形,因而一般认为在数学CAI中现代计算机能帮助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操作呢?未有人探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体会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的重点和难点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是现代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形成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1996年国家教委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空间想象能力主要包括“能够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相似文献   

4.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概括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小学生受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结构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很难建立及强化物体的空间观念,也较难形成完整的空间意识,这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空间观念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第二,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第四,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可以通过几何概念的多元表征;运用几何概念的变式教学;几何术语的运用;数学教学信息化等策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正>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空间观念的培养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的过程,它贯穿在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全过程。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是对数学的洞察思维模式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数学的洞察力,提升数学素养呢?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  相似文献   

7.
单建忠 《教育》2014,(30):49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加强学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的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几何图形着重研究现实生活中物体和图形的形状、位置等关系,加深对图形与空间的认识理解,发展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中,尤其是一些立体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稍感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巧妙地、创造性地开展有效教学。探究发现,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利用“剥皮”法可以化难为易,让学生趣味轻松  相似文献   

8.
空间观念是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过程中必备的基础能力,也是数学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相关知识,丰富空间想象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效率.文章简述了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性,并从直观观察、联系生活、操作感知、创造想象机会、运用教具等多个维度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以期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强 《广西教育》2014,(45):8-9
正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生活出发,创设愉悦的教学氛围,然后借助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进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这是一个包括观念、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地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要着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很显然,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使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符号和几何直观的作用,让学生能够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体都和数学息息相关,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乐于学习数学。所谓的空间观念就是指学生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因此教师  相似文献   

13.
正几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数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几何教学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与更高的目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所谓空间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数学基础阶段,有必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改革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新要求,要求将“几何直观能力”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核心内容。而培养几何直观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只有根据所示的几何图形想象到对应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动态变化教学法,通过动态变化有助于将抽象的几何与图形具象展现在学生眼前。本文将立足于运用动态变化教学法的实践,提高几何和图形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曾秀珍 《天津教育》2022,(4):152-154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把空间观念的培养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并指出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小学生的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对所学几何形体的原型、几何图形与它们的名称、特征之间建立起...  相似文献   

16.
黄娇艳 《生活教育》2012,(21):67-69
说到几何知识的教学,就一定会提到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但究竟什么是空间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是这样描述的:空间观念主要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说简单一点,就是指物体的大小、形状、各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数量关系等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然后能根据提供的信息一下子想象出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空间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出它的表象.随着空间观念的累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相当重要的基础.一、回归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需要以他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学习几何知识,这也是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基础.在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已经见过很多几何图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唤醒他们生活的经  相似文献   

18.
空间观念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事物原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想象等活动,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逐步形成和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正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它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要素,没有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发明和创造都是一句空话。关于空间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刻画描述的:空间观念主要是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从一年级第一册开始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教学 ,到六年级进行圆、圆柱体等的教学 ,几何图形的教学贯串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  几何图形的教学对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了解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 ,如何搞好小学数学中几何图形的教学 ,是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是笔者几何图形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运用实物 ,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像一年级的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