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重视美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美育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数学美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善于运用数学美不仅有助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和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数学美是客观存在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数学美与…  相似文献   

2.
毛仕理:数学的内在美,是第一层次的数学美.它既不同于美术中的线条和造型的直观美,也不同于音乐中的音响和节奏的直感美.数学的内涵美瑰丽多姿,有简洁、对称、比例等种种表现.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所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只要我们细心挖掘,就不难发现数学的内涵美.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的内涵美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说起美,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你可能不会想到,数学之中也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它似乎给人以高度抽象、枯燥单调之感。其实不然 ,“数学家在创造活动中总有情感、意志、信念、希冀等审美因素 ,因此在数学的数字和公式中都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审美内容。”[1] 古代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断言 :“哪里有数 ,哪里就有美。”开普勒也说 :“数学是这个世界之美的原型。”Aristole认为 :“秩序和对称是美的重要因素。”哲学与数学先辈们对数学美的赞誉不胜枚举 ,贯穿于整个数学科学之中 ,数学美究其形式有 :对称美、简洁美、一致美、奇异美、和谐美 ;华东师大张奠宙…  相似文献   

5.
罗乾忠 《教师》2012,(33):82-82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我国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指出:…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下面就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感觉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美的特性与奇妙。一、数学美的几种体现1.数学的结构美它是一种内在的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数学家普罗克拉斯所认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数学之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感知数学自身的美,充分挖掘数学的美育元素,让学生充分感知、欣赏、创造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7.
浅谈数学美     
"数学很美,数学很有趣,数学很有竞争性,她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玩的游戏."曾有人对数学作出这样风趣的描述.你认为数学美吗?美在哪里?李大潜院士说:"数学的美感在于它的简单、和谐、丝丝入扣,就像古代描写美人:增一分则太肥,少一分则太瘦.数学就是这样的美人."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对数学有着极高的赞许,认为数学中充满着美的因素,闪现着美的光辉.数学中的美是壮丽多彩,引人入胜的,深深感染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对它的欣赏.下面从一些大家常见的方面简单欣赏一下数学美.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它的发展建立于社会的需求,所以就有了数学美.数学历来以其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被人们所赏识,却很少有人把它与美学联系起来,似乎数学与美学毫不相.其实,这是对数学本质的一种误解,是对数学与美学的关系以及数学中的美缺乏真正的了解和认识.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过:"哪里有数,那里就有美."在数学中,只要我们稍加发掘,到处都能发现数学美的地方.下面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尝析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9.
美的事物往往让人心情愉悦,乐于接受,但美的事物往往是要有人去发现、去揭示,就好像如果没有听行家的介绍和讲解,我们确实不懂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一样。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学生揭示数学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中学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美,其表现形式有很多方面,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现和欣赏她的美。  相似文献   

10.
正普洛克拉斯曾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一份好试卷的命制过程,不仅是实现对考查相关知识、能力的预设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美的过程.一道好的试题,就如同一杯醇厚的茶,散发着清香,引人入胜,时刻体现数学之美.它是命题者的智慧结晶,能将考生带入一个充满美的世界.本文将从对称美、动态美、生活美、创新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眭、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审美教育就没有任何教育。"数学作为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门科学,除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之外,还具有其本身特有的美——数学美。小学数学虽较简单浅显,但它并不缺少美,正所谓:"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  相似文献   

13.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本身具有许多美的特征.其中主要表现形式有简明美,抽象美,和谐美,奇异美等.从美学角度探讨数学中的这些美,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其中的规律,提高数学素养,对数学的教、学、研究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交互的产物.数学美体现在很多方面,主要有简单美、和谐美、对称美、奇异美和抽象美.本文主要就奇异美和抽象美做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15.
宋启 《考试周刊》2011,(16):79-79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充满审美情趣的艺术。古希腊有一句名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面对以上赞誉,我们不禁要问:"数学为何如此美丽?又该怎样从美学角度来观察分析理解并感受数学的魅力?"事实上,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从数学外在形式观赏:它有体系之美,概念之美。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数学,人们往往认为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似乎和自然与艺术的美毫不相干。实则不然,须知,古今中外的杰出数学家和科学家莫不高度赞赏数学的美,发现与发展数学的美。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拉斯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指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那样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具有最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中是否存在美?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给以肯定回答的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亚里士多德分别指出:"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认为数学科学全不涉及美或善是错误的——数学科学特别体现了秩序、对称、明确性,而这正是美的主要形式."再者,我们也实实在在看到无论是数学的结构和方法中都存在美的因素.一、数学之美体现在和谐性数学内在的和谐统一性问题,其实也是自然界、宇宙间万物关系的客观反映,因为,  相似文献   

18.
古代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经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中充满了美。仅就新教材而言数学中蕴含的美俯拾即是。一、数学的语言美数学的语言美,首先表现在数学语言丰富多彩,既有文字语言,又有图形语言、符号语言。其次,数学语言既简洁、严谨,又富于形象化、理想化。数学概念的概括、明确,数学定理的简洁、深奥,数学公式的简明、醒目,是其他学科无法与之相比的。在证明定理、推导公式的过程中,数学语言借助于数学方题1平移坐标轴,把原点移到O‘(2,0),求双曲线4x2-3y2=1在新坐标系下的方程;题2平移坐标轴,把原点移到O‘(2,-1),求直线3x‘-4y‘-6=0在原坐标系下的方程;题3已知曲线的方程式2x2 y2-4x-2y=0,试讨论此曲线的性质.4.反思探究过程,提高探究能力.在学生运用自己的探究成果成功地解决上述法和数学符号把思维、运算过程扼要地表现出来,并能准确、深刻地把现象结构表现为其不变式———对客观事物的数学特点在抽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理想形象。语言精当,文字简约,逻辑严谨,达到了不可随意增删一字的极高境界。二、数学的图形美数学新教材中的图形具有数学所特有的形体美。引进单位圆后,三角函数可以用有向线段...  相似文献   

19.
“那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一个高度评价.确实,数学中美学因素极为丰富,它所表现出来的简洁性、对称性、和谐性、统一性、整体性、奇异性等,都是客观世界中美的特征.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美学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在解答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中,  相似文献   

20.
数学中的和谐美、统一美、对称美以及奇异美等都是客观世界美的特征在数学中的反映.我们要认真地研究数学教学,探索数学方法,挖掘数学学科美的特征,展示数学内在美.1 挖掘数学学科美的特征,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如果我们钻进数学的王国,会惊奇地发现:数学并非人们所说的“枯燥无味”,而有“引人入胜”的魅力.1.1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 作为工具,数学的力量是巨大的,因而十分引人注意.华罗庚写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生物之密,火箭之速,地球之变和化工之巧,给当代科学勾画出一幅五光十色的图画,因而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科学愈发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