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秦可卿是小说《红楼梦》中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同时,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作者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历来的评论多倾向于接受作者的观点和感情。本文力图通过对秦可卿这个形象的分析,透视作家创作中不严肃的一面,指出秦可卿这个形象创作中的失败之处,以期引起读者和专家们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秦可卿形象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小说《红楼梦》中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在这个形象的塑造中,作者表现出一种矛盾状态。历来的评论多倾向于接受作者的定论而忽略形象塑过程中的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秦可卿这个形象的分析,透视作家创作中的矛盾状态,指出由于作家创作中的不严肃而造成的秦可卿形象创作中的失败,以期引起读者和专家们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这个形象上,留下了大量的疑团。秦可卿形象是一个“镜像”,是一种象征,是“梦”的象征,是贾府走向自我毁灭的象征,是一个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结构意义大于形象意义的人物,是连接《红楼梦》中所描写的两个世界的纽带。  相似文献   

4.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形象模糊、死因神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2001--2010年间,秦可卿研究成了红学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一定不足。文章从人物原型、审美形象、秦氏死亡、情节改写和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秦可卿研究作一番爬梳整理,并进行客观评述,以求为秦可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可卿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读者,大多都有这种感觉:书中的几十个主要人物,几乎都能在心目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最起码的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唯有秦可卿不然,她很难使读者用一两句话把她的形象概括出来。有的甚至根本说不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事实上,《红楼梦》也只写了她的最终结局,至于那结局的原因,艺术家好象故意留给评论家们探讨研究似的。此处,我想略陈一下自己对秦可卿之管见,以求教于专家们。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8.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这是“金陵十二钗”中关于秦可卿的判词,且结合“诗后又画了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这一人物结局的暗示,构成了作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完整的形象设计。本文主要从《红楼梦》中赋予她的判词着手,结合秦可卿的身世及生活作风等方面进行探究,旨在于更全面了解作品中对她描写的思想内涵所用。  相似文献   

9.
秦可卿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最先死去,且死于公媳乱伦孽情的一个。关于她的判词中说:"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结合全书"大旨谈情"的主线和意在揭示皇亲贵族"箕裘颓堕"、"家事消亡"原因所在的主题,秦可卿形象的塑造,是作者昭示主题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与《红楼梦》另名《风月宝鉴》,意在"戒妄动风月之情"的申明是契合一致的。但因全书第五回中写贾宝玉在侄媳秦可卿房中午睡入梦,受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姑安排,与乳名兼美字可卿的警幻之妹柔情缱绻,共度巫山云雨,险些堕入迷津之际,惊吓中呼喊出"可卿救我!"致使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的解读出现了很多纠结,令人费解。本文依据脂评本校勘,并结合对历史上评点派、文学评论派观点的比较和梳理,借助因声求义等训诂之法,推出新论,力求得出符合文本主题主线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