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掷铁饼的完整动作过程(以下均以右手投掷为例),从技术结构上可以分为:握法、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掷出后身体的平衡五个部分。1、非投掷臂在预摆阶段的技术及作用的分析预摆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铁饼的静止状态,增强持饼臂和手对铁饼的肌肉感觉,为顺利进入旋转创造有利的条件。有相当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预摆阶段中,当持饼手摆至右侧后方时,结合下肢及髋关节和躯干的右转,非投掷臂抬起与肩同高,手臂稍弯曲于体前,头部稍向左  相似文献   

2.
一、技术训练1、原地抛接铁饼练习:首先使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持握饼的方法,在此基础之上,两脚左右开立,正确拨饼向头上1-2米的地方抛接,以使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拨饼技术及感觉。2、学习摆饼技术:预备姿势站好后,右腿蹬地,躯干左转,并带动投掷臂和铁饼向左上方摆动,同时用左手托住铁饼,随后回摆。3、原地掷铁饼练习:两脚左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近年世界优秀铁饼运动员的投掷技术过程,笔者试将他们的技术动作特征简要归纳为"平衡旋转、持续位移和横向的弹性用力"。旋转掷铁饼技术过程,是"人体一器械"体系通过双脚与投掷圈地面的交替作用,围绕一个动态的垂直旋转轴向前旋转位移,并使器械最后沿旋转面的切线最大速度抛射出去的过程。旋转体系的平衡稳定及加速向前、上下超越扭紧的程度,对旋转技术效果至关重要。在此体系中,人体的双上肢和投掷器械在旋转过程中形成的旋转面与旋转轴之间  相似文献   

4.
掷铁饼是人体通过旋转技术带动 器械共同加速,最后将器械爆发掷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人体—器械”体系的整体关系,对旋转技术的实效性是至关重要的。 人体是由几百个关节和肌肉构成的活动体。一方面,人体灵活的关节肌肉使我们能够做出各种复杂动作,在掷铁饼中,通过旋转技术的一系列动作,形成人体和器械最大的加速和超越效果。另一方面,这些灵活的关节肌肉间的协同、协调关系是否合理,也将影响旋转技术的整体性;进而影响旋转助跑这一技术环节对最后出手初速度的贡献率。 在旋转掷铁饼技术中,形成整个旋转动作始发用力的“动力源”,是位于人体重心附近的腰髋部肌群;其外围的肢体部分是协同、配合用力的中间环节;手上的器械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掷铁饼运动的起源、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论述。结果显示:掷铁饼运动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掷铁饼技术大致经历原地投掷、上步投掷、侧向旋转投掷以及背向旋转投掷几个阶段;将来掷铁饼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继续提高器械出手速度并保持良好的出手初始状态,加快和完善旋转技术,加强旋转与最后用力的衔接连贯,充分发挥基本技术原理与个人特点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目的掷铁饼是一项古老的田径投掷项目。掷铁饼技术经不断演变,成为由器械握持方法一预备姿式和摆饼—旋转—最后用力—铁饼掷出后的身体平衡五个部分组成的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掷铁饼技术发展得很快,在背向旋转投掷的基础上,现在又出现了宽站立、低重心、大半径背向旋转投掷的技术。目前国内外优秀运动员都采用这种姿势,并取得了很好成绩。因为这种掷铁饼的方法,从开始旋转到铁饼掷出,铁饼运动路战长,其次能在较长的旋转过程中不断加大速度,更符合力学、人体解剖学的要求。下面介绍这种掷铁饼技术的旋转动作和最后用力部分。  相似文献   

8.
摆阶段是铁饼技术中人体开始旋转之前的一个技术阶段,其目的在于为顺利完成旋转动作创造有利条件.并获得一定的速度。在教学和训练中,人们容易把重点放在旋转和最后用力技术上,往往忽视预摆动作,但运动员的预摆动作是否自然放松、其动作结构和节  相似文献   

9.
掷铁饼是运动员在快速旋转前移中,躯干扭转发力的速度、力量性项目。这一特点是由掷铁饼的技术结构形成的。 以背向掷铁饼为例,在整个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双支撑”加速阶段(作用在铁饼运行的角速度上),都是以躯干的扭转发力起始形成的。双腿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支撑用力的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掷标枪技术的开始阶段,一般是以原地投技术为主。这些技术大多与髋、肩、肘的翻转动作和鞭打动作有关。当技术学习到助跑掷枪的阶段就涉及到了“超越器械”的技术问题。“超越器械”是指运动员在掷标枪的最后用力之前,由于交叉步下肢动作快于上肢,造成运动员身体后倾,身体左侧领先于右侧,髋关节领先于肩关节,身体领先于器械的身体姿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生物力学分析法对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中摆动腿的走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趋于"直线性"摆动可以相对减少摆动腿运动半径,从而降低旋转所获得动能的损耗,对于超越器械动作的完成和器械最后出手速度的增加具有促进作用;而摆动腿"弧线"摆动会延长身体旋转时间,对超越器械动作的完成有阻碍作用,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对于不同身体条件的运动员,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摆动腿路线进行练习,便于更大的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以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李艳凤和宋爱民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力学测试对她们的运动技术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李艳凤和宋爱民掷铁饼具有动作幅度大、时间短、出手角度小、完成动作快,技术稳定的特点;李艳凤起转速度低、肩髋扭转小、上肢伸展大、单支撑旋转铁饼加速快,腾空用力早,转换着地重心高,最后用力旋转幅度大、两脚距离长、出手速度快.宋爱民起转躯干扭转大、上肢伸展小,单支撑旋转时间长,腾空和转换阶段速度损失大、身体重心低,最后用力蹬伸幅度大、出手速度低.建议二人增大出手角度;李艳凤减小预摆幅度;宋爱民减小腾空和转换阶段的速度损失,增大摆动半径,加大最后用力两脚距离.  相似文献   

13.
掷铁饼技术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预摆阶段、旋转阶段、最后用力阶段和缓冲阶段。在预摆阶段,摆动动作开始,投掷者移动身体以便进入旋转阶段。在旋转阶段,加快铁饼的运行速度,身体下半部旋转并超过身体上半部以预先拉长最后用力的肌群。在最后用力阶段,创造附加速度,并使其在铁饼出手前转移到铁饼上。在缓冲阶段,投掷者应稳固支撑,避免犯规。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教原地掷铁饼技术,再教旋转技术,最后教背向旋转掷铁饼技术的顺序进行。过去,笔者按照这种模式教学,常常发现学生背向旋转的成绩反倒不如原地掷铁饼的成绩。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和深  相似文献   

15.
在旋转掷铁饼技术中,两个双支撑动作阶段,是给“器械──人体”加速的最有利阶段,这就是“起转”和“最后用力”的两个阶段。起转阶段(躯干),在双腿支撑的基础上,通过腰部的拧转发力给器械以必要的预先速度,使“人体──器械”体系通过这一技术环节获得足够的旋转动量。平衡、快速和上下协同的动作,是这一环节技术质量的完美体现。后一个双支撑,是在“人体──器械”系统已有预先速度的基础上,最后快速用力的过程,也是决定器械出手速度的关键阶段。超越器械的幅度、左侧支撑的牢固及迅速充分地爆发用力,是这一环节技术质量的衡…  相似文献   

16.
自铁饼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在技术方面不断地发展演变,先后经历了原地投技术、侧向上步投技术、侧向旋转投技术和背向旋转投技术,在背向旋转投技术方面又出现了波浪式、踏跳式和背饼式等动作。从铁饼技术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铁饼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投掷技术,因而在铁饼训练方面就有许多值得斟酌和探讨的东西。我们知道影响铁饼投掷成绩的因素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器械出手时的初速度和出手角度。  相似文献   

17.
在投掷运动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初学者的原地投和利用助跑投,成绩相差很小,有时甚至助跑投还不如原地投的远。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投掷者没有很好的掌握助跑的技术。对于一般掌握助跑技术的运动员来说,原地投和助跑投的成绩相差如下:铅球1.5——2.5米,铁并6——12米,标枪15——25米,手榴弹20米左右,链球25米左右。助跑(包括滑步,旋转)是投掷者带着器械一同运动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器械在投掷以前具有一个速度 V_1,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条件,以保证投掷者由助跑不停顿地进行投掷  相似文献   

18.
优秀铁饼运动员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整个动作联贯、加速。所以,他们旋转掷饼比原地掷饼,一般能远十至十五米。而初学者和一般运动员都很难做到。究其原因多是旋转结束,最后用力瞬间,做不出充分的“超越器械”来。因而既缩短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又不能很好发挥原动肌群的爆发力,动作的联贯性和加速性自然就受到破坏。所以,有的旋转掷饼还不如原地掷的远。这种情况在教学和训练中是很多的。为提高教学、训练水平,近两年在工作中重点抓了这一关键问题。使旋转掷饼的联贯性和加速性  相似文献   

19.
一、掷键球的发展概况掷链球运动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第二届奥运会(1900年)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这次比赛的冠军成绩是51米,也是当年的世界纪录。在当时和以后三十多年间,掷链球运动员都是身高体重的彪形大汉,因为投掷方法简单(原地抡摆或以左脚前掌为轴旋转1-2圈),旋转速度缓慢,影响成绩提高。 1930年德国的克列斯特曼详细研究掷链球的电影技术图片,认为在旋转中采用左脚掌和脚跟交替为旋转轴和“超越器械”动作,可以提高旋转速度能延长投掷  相似文献   

20.
注释:链球动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抡摆、旋转、最后用力3或4圈的旋转可加快链球运行速度。。注释:运动员向左旋转时,用左手握柄,右手紧握在左手上。注释:2-3圈的大幅度、平预摆;在预摆过程中,眼通过手臂形成的“窗”向外看门人注释:当链球达到低点时,开始脚部动作;以左脚跟为轴(l),右脚蹬地;右脚蹬地后,身体继续以左脚前脚掌为轴转动;右脚快速、平稳落地。注释:以左脚跟一脚掌为轴转体;右髓、右腿“超越”器械;右脚快速、平滑落地;最后,通过手臂:肩带和身体的运动加快链球速度。注释:脚跟一脚掌为轴转动,继续加快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