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做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开展的游戏活动有: 一、词语接龙 教师先指定一个词语,让学生将该词语的最后一字为头再组成一个新词。看谁(或组)在规定的时间里,接得又好又快又长;或者让每一组组长先说一个词,后面的学生再接下去进行比赛。如:“学习”——“习作”——“作文”——“文章”——“章程”——“程序”——“序幕”——“幕府”…… 二、寻找同类词 在学生之间开展互说同类词的活动,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说得快,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说”字,可回答:“讲、谈、话”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以让学生掌握字、词、句、章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而造句这一练习形式正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造句这一传统练习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显示了它的独特作用。 把造句同解释词语结合起来,就不仅能让学生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还能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象教学《社戏》一文中“……又漂渺得像仙山楼阁……”里的“漂渺”一词时,发现学生理解不透,记不住,于是就让学生仿课文形式造句,又自己换角度造了一句:“远望那缥缈的空中繁星闪烁……”再让学生与原文比较在用法  相似文献   

3.
首先,弄懂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单音节的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多,让学生明白这一特点后,我再将之归纳为几个相对固定的步骤,让学生每篇课文(或练习中的课外文言文)都按此步骤逐句地文白对译,反复练习、运用。这几个步骤是:一是划分词语。按文言文的音节,将文言语句划分至最小的词。二是逐词解释。以字扩词(扩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相似于组词)要注意,一个文言文的单音节词可以同时“扩”或“组”成几个现代汉语词语,故必须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最符合文意,最恰当的词语来用。例如,骨:骨头、骨节、肋骨;已:已经、而已;两:两只、两个;故:缘故(…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中使句子真正成为识字、析词到构段谋篇的桥梁 ,其训练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造句用词练习口头和书面说写句子 ,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句子训练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才能进行运用词语的练习。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开始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 ,想说什么说什么 ,当学生产生了说话兴趣 ,消除了怕说错的畏惧感之后 ,让学生用一词说写一句话 ,多句话 ;然后让学生多词说写一句话、多句话 ;最后提出具体要求 ,让学生练习说写句子。二、组句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学当中 ,把一句话分成几部分 ,让学生认识把句子拆成短…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词深入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现在一些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却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课堂上先让学生读一读、再写一写、最后说一说,这样就算完成词语教学的任务了.其实,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词语是枯燥的,是无味的.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运用多种方法,拓展词语教学的“三度空间”.  相似文献   

6.
组词小议     
掌握词和词语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启发学生组词(或组词语)不失为一种练习形式。但有几点应加以注意:词与词组不能混淆。有一位三年级教师,在课堂里要学生用“摇”组词,学生先说了“摇摆”、“摇动”后,教师还要求学生动脑筋,于是学生又说了“摇树”、“摇扇子”、“乱摇”、“不摇”……教师分别点头示意,连声说“对”“好!”这里混淆了词与词组的概念。学生的答语中有的是动宾词组,有的  相似文献   

7.
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改革阅读教学的传统模式.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同步训练,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使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读写方法,提高读写能力.为此,近年来,我从一年级学生入学起就进行了“读写同步训练”课题的试验,并尝到了一些甜头.一、摘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进行说写“厚积薄发”是不少作家创作的经验之谈.为了让学生学会积累,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起我利用课文指导学生每学一课摘抄一两个词语.并在阅读教学中让他们用这些词练习说话.二年级起我又要求学生每天抄一个好句子,每周五利用一节课进行学习、交流,评选抄得好的同学,然后再用抄得好的词说写一句话,用好的句子写一段话.到中高年级积累阶段,写作时就能灵活运用.如用好词精心和可爱写一句话,一位学生写道:“这个可爱的洋娃娃,有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被巧手玩具工人精心编成一条长长的辫子盘在头上.”  相似文献   

8.
夏春龙 《江西教育》2006,(12):20-20
首先,弄懂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单音节的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多,让学生明向这一特点后,我再将之归纳为几个相对固定的步骤,让学生每篇课文(或练习中的课外文言文)都按此步骤逐句地文白对译。反复练习、运用。这几个步骤是:一是划分词语。按文言文的音节,将文言语句划分至最小的词。二是逐词解释。以字扩词(扩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词,相似于组词)要注意,一个文言文的单音节词可以同时“扩”或“组”成几个现代汉语词语,故必须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最符合文意,最恰当的词语来用。例如,骨:骨头、骨节、肋骨;  相似文献   

9.
一、在直接交流中理解词的意义 金明东老师的<给予树>一课的词语教学: 金老师先让小朋友带拼音读词语,再去拼音读词语,紧接着,便是一轮理解词语意义的练习.  相似文献   

10.
一老师的词语教学是这样的:先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说读懂了哪些词。于是学生一个个举手回答说:“我读懂了某某词,  相似文献   

11.
造句,不单是让学生掌握句子的结构以及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词语在句子中的不同作用,使造句练习中渗透作文训练的思想与方法。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粗浅做法: 1、一词多句:用一个词造出不同句式。在这个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例如用“愉快”造句: ①我们非常愉快地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任务。(陈  相似文献   

12.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加强词语教学是当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项必要措施.现在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情况和初步体会.一、讲解词语要注意联系课文.讲解词语最基本的方法是给词语下定义.但如果光下定义,脱离了课文,对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与运用词语都没有好处.比如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糟得很’和‘好得很’”一节里有“满城风雨”一词.我第一次教这一课时,就光给这个词下了“比喻某一件事情传播很广,引起轰动,到处议论纷纷”的定义.我以为这个定义已说得清清楚楚,无需多讲了;可是当我出了包括“满城风雨”在内的几个词让学生作一次写一段话练习时,从一个小组统计,有不少学生对这个词语没有掌握或没有完全掌握.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深思,原来是在讲解词语时脱离了课文,没有通过词语把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的农民运动的伟大力量和重大影响揭示出来,而是就词语讲词语.吸取了这一次的教训,在第二次教这一课时,我把“满城风雨”放到课文中进行讲解:正因为“一切帝国主  相似文献   

13.
在词语教学中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减少学生的机械识记,增强理解记忆;对指导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培养读写能力也有决定意义. 一个教师在上《狼和小羊》一课,让学生解释“找碴”一词时,一个学生兴冲冲地说:“找碴,就是故意,故意一一”而另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个词时,  相似文献   

14.
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教学实践证明 ,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 ,学生们常常显露出浓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 ,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教学中 ,只要我们注意创造课堂气氛 ,把握练笔时机 ,让学生一见“练笔”就产生动脑动手的兴趣。学生心里一喜欢 ,行动上就积极主动起来了。一、在基础知识练笔中 ,诱发学生各辟蹊径 ,同中求异。比如造句 ,学生从小学就练习。到了初中 ,我就让学生运用词语写句群或短文。这些词往往是同义词、反义词或有关联的词语。学生做这样的练习…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造句训练中让学生由写一句话到写几句连贯的话,由写一句平铺直叙的句子到写生动形象具体的句子?我经常进行以下几种练习: 1.先造句后扩句,即让学生先用词造句,再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扩句练习,使原句变得具体、生动。如用“闪烁”一词造  相似文献   

16.
《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中,用到“陆续”、“继续”和“连续”三个词。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觉得这三个词都有“接连不断”的意思,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说不出采。教学时,我先让他们把带有这三个词的句子划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辨析。“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我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战斗情景。学生们说仗打得很激烈,不断地有人负伤,一会儿从火线上抬下一批伤员,过一会儿又抬下一批。我问学生:用什么词语可以代替“陆续”这个词呢?学生们回答说可以用“一会儿……一会儿……”并加上省略号。我肯定了他们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读一篇文章,打动人的往往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处细节。对于这些精妙之处,除了让学生们驻足赏析外,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背诵或者抄写下来,以前,我经常让学生用成语接龙、摘抄好词佳句等方式积累语言。可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没有被学生消化吸收。如休主这些积累的“精华”在学生的头脑中生根发芽呢?活学活用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一次 ,特级教师斯霞给学生们讲“饱满”一词 ,让孩子们造句 ,有的学生说 :“菜籽长得很饱满” ,有的说 :“稻粒长得很饱满”。看来学生们对“饱满”一词的本义均已掌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们掌握这个词的引申义呢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 ,突然转过身来 ,面带笑容 ,两眼有神 ,问道 :“你们看 ,老师今天的精神怎么样 ?”这时 ,学生们立刻答道 :“老师的精神很饱满 !”斯老师用自己的体态语言 ,不但十分巧妙地使学生对“饱满”一词的理解 ,从本义扩展到引申义 ,而且使学生对这个词记忆深刻 ,永远难忘。可见 ,教师的一举手 ,一投足 ,一个眼神 ,…  相似文献   

19.
“听写词语”这种训练形式,在这个教学新理念层出不穷的年代似乎已逐步为人所淡忘。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单一化的“听一听”、“写一写”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同时调动学生“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通过耳听、眼看、脑想、手写,发现它在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方面功能卓著,大有枯木逢春之奇妙。现将自己实践的几种听写词语形式例举如下: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老师给出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倒推出词语来。 如听写“彤云密布”一词。(出自《第一场雪》)  相似文献   

20.
有些学生不愿意做习题,或马虎从事,或不能按时完成。学生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习题呢?笔者做了一次调查,每个学生发一本苏教版的《语文补充习题》,让他们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习题”。现把他们点击率高的习题分类作一介绍。句子练习传统的造句练习,大都是用词语写句子,学生为造句而苦思冥想,视造句为苦差。如何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想说?造句练习,应追求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要给学生必要的提示,适当降低写的难度,打开写的思路,让学生感受到造句——智力劳动的快乐。习题一:《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按要求写话。1“.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