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时的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重阳花糕、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后,她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于是便将这一习俗传入了民间。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九月九日民间逐渐有了饮菊酒、吃花糕、插茱萸的习俗,然后代代相传。重阳登高是节日的主要习俗。人们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地去爬山登高。  相似文献   

2.
王瑛 《辅导员》2010,(19):14-16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又迎来了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儒家认为九是阳数,所以重九亦叫"重阳"。人们在该节日有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  相似文献   

3.
重阳诗意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是阳月阳日,两九相重,故称“重阳”。也叫“重九”。每到此日,人们都要出游登高、佩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和吃重阳糕,山川间处处呈现出一派节日气象。  相似文献   

4.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佳节重阳节。自汉代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在重阳日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习俗,文人骚客也因此留下了众多歌咏重阳的诗章。重阳节也称登高节。《西京杂记》记载:“九月重阳,就此出游登高。”登高望远的习俗始于西汉,到唐代则已非常普遍。这从众多唐诗中可见一斑。李白有诗云:“九月天气  相似文献   

5.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因月日都是九,故日“重九”;古代阴阳五行中九属阳数。故又名重阳。重阳节这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风俗习惯.如“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九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  相似文献   

6.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赏菊,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赏心悦目的一件乐事。重阳节又称赞菊节,民间还有在九月九日饮菊花酒的习俗,故有“人共黄花醉重阳”。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菊花天姿高洁,古人谓其有君子之德,为隐逸高士们  相似文献   

7.
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  相似文献   

8.
重阳诗话     
《易经》:“以阳爻为九”,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古人认为每年九月初九是个特别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每至重阳,天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赏菊饮酒,佩插茱萸,吃重阳糕,“以畅秋志”(《齐人月令》)。在一睹如画江山、饱览金秋景色之际,诗人骚客常以重阳为题,写下无数名篇佳作。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抒情小诗是他17…  相似文献   

9.
尊老的礼仪     
曾燕波 《家庭教育》2007,(10S):46-46
农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重阳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1989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5,(30):16-17
九月九重阳节,也是传统的女儿节、妇女节。是日,全国各地有妇女休息、登高、赏菊、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茶、喝菊花酒、荡秋千、踢毽子、跳绳子、对山歌等丰富多彩的女性习俗。  相似文献   

12.
<正> 重阳节(2010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初九)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易经》中有六阴九阳之说。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重阳这一天,人们赏玩菊花,佩带茱萸,携酒登山,  相似文献   

13.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阳数,九月九日是双阳重逢,故名“重阳”,它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是诗人的节日,历代诗人骚客以重阳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至今仍流传不衰。在重阳诗中,最脍炙人口的当为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在诗中不是说自己重阳登高,而  相似文献   

15.
早期重阳节习俗中的菊与茱萸,有着驱祸、延寿的实用功能,因此饮菊花酒与佩莱萸的重阳习俗在民间自发仿效,代代相传。同时,因为陶渊明爱菊,使得重阳风物——菊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意象,被视为隐士标格,积淀了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阳节也因食菊、簪菊、赏菊、咏菊的习俗,成为一个令人追怀的风雅之节。但今日之菊与莱萸已成“明日黄花”。重阳习俗也不为人所知。要让重阳节习俗能生动地再现于当代的日常生活中,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并将其外延物化,成为民众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以富有文化意蕴的具体物质形式,如通过有菊与茱萸等来重新张显重阳节特有的文化传承,方可使这样一个节日不至于流于空洞。  相似文献   

16.
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名九月九、重九、九日、茱萸节、菊花节。因为,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就留下了咏重阳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九"在我国古代的术数中属于阳数。阴历九月九日双阳重逢,故名"重九",又作"重阳"。时值深秋,天高气爽、橘绿橙黄、稻熟蟹肥,正是登高赏秋的大好时节。因此,九月九日的"重阳节",在古人看来,是与"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同等重要的盛大节日。到了汉代,重阳节已形成固定节日。每至重阳,天高气爽,古人常好出游登高,佩插茱萸,赏菊饮酒,吃重阳糕,"以畅秋志"(《齐人月令》)。  相似文献   

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解读分析】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又是数字中最大的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与"久久"同音,含有长寿长久的含意,又正逢一年当中收获的季节,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所以一向很重视重阳节。重阳登高的习俗在晋朝已经开始,到了唐宋更加兴盛起来。人们在这一天,有佩  相似文献   

19.
重阳佳节,我国人民有吃重阳糕的传统习俗。我们往往见到重阳糕上插有彩色的小三角旗,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重阳节起源的古老传说有关。相传东汉时期,有位叫费长房的老人,他神通广大,法术无边,能预卜人间祸福。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将有天灾人祸降临,唯有带着茱萸和菊花酒到高山上去,方可祛灾免祸。桓景遵从师言,九月九日这天带领全家老小并召唤众乡邻,一齐上山。后来,山下果然有灾祸降临,而登山的人却安然无恙。这虽是个神话传说,但“重九登高”,从此便相沿成习。山区的人民有山可攀,住在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20.
<正>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此节重要的习俗是登高(登山)赏菊、饮菊花酒、赋诗。诗人们妙笔生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前两句叙写自己的心情,语气凄切,感情深沉。后两句想象兄弟一起登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